你的寶寶輸在道德起跑線上了嗎?
現在有的孩子從幾個月起就開始上早教班,孩子上學前已忙的不開可交,各種興趣班充斥著孩子幼小的心靈,看著那小小的孩子,其實感覺他們也很累。不過父母這麼做,也是為了孩子,不想讓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但是大多數父母卻忽略了道德的起跑線,為此,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 在公車上,孩子暈車突然嘔吐,媽媽來不及做任何準備,但是當機立斷拿手接住。就在這時,背後居然有人斥責,罵這一對母子太髒太噁心。孩子媽媽內心飽受委屈,孩子暈車我也不願意,自己已經盡最大努力以免影響到旁人,為何還有人拿道德標準來綁架她?
【兒童暈車貼】
這個媽媽儘管難受,在車上依然堅持把地板清掃乾淨。在我看來,這是給那些無理斥責的人最響亮的耳光,也是給孩子上的一節漂亮的道德課。
【寶寶濕巾】
同學L,已經過了餐桌上有只雞就一定能吃到雞腿的年紀。這個L同學居然還能在和父母的飯局中,不僅能吃到雞腿,連雞屁股都不放過。
更讓人無奈的是,他媽媽在轉述這件事時,還引以為豪地誇讚這個行為。
百善孝為先,連起碼的“孝敬”都做不到,L同學儘管畢業于top5的好學校,依然在背後被同學們看扁——他輸在了道德的起跑線上。
*** 同學M和男朋友去電影院看《變形金剛4》的首映。前排坐了一對戴眼鏡很斯文的父母,電影還沒開始就對孩子叨逼叨:一會不好看你就睡覺啊。淩晨的首映,帶孩子出來也是醉了。最關鍵卻是,那麼精彩刺激摔鍋子砸盆的場面,你倒是睡啊。結果,孩子因為鬧覺,從頭哭到尾。同學M那時候真想做一個賣器官的人,問問他們:你們要臉嗎?
這種場景簡直太司空見慣了:公共場合孩子追逐打鬧,父母充耳不聞;旅遊景點明明寫著愛護文物,父母還帶著孩子刻字:xx到此一遊。公園裡牌子寫著:禁止入內、愛惜草坪。偏偏有孩子在夕陽下愉快地奔跑,父母則一邊帶著陶醉的眼神欣賞著。親,你真的不識字?
在家庭內部,出於對年幼孩子的愛護,應該更多地賦予他們寬容。再加上各種早教專家抨擊我國現行教育方式,呼籲要向西方一樣,給孩子“自由、愛、容忍”,孩子越發被所謂的自由主義影響,成為放羊的星星。
尊重他們的意志,喜歡玩水就玩吧!在家裡牆壁上塗抹?很好啊,這是藝術細胞,哦不,是藝術細胞在作祟呢,允許他們這也行、那也行,中國父母的字典裡幾乎沒有“不”字。一個同事說,除了天上的星星我摘不下來,手心裡煎魚我都可以。
那麼,如果孩子這樣自由發展,要父母幹什麼?
回過頭來看西方的教育思想,他們的確提倡尊重個體,給孩子自由。同時也強調,所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的首要標準就是——不要妨礙他人。
C電影《王牌特工》裡,英國紳士的翩翩風度令人嚮往。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曾說,英國的教育是要培養紳士的。受其傳統影響,英國家庭尤其注重從小教育孩子,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因為這其實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同理: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
朋友小蕾,她的道德觀念非常強。當時帶著孩子在水族館看鯊魚,忽然她家寶寶臉憋得通紅。但是廁所要走好幾分鐘的路程,眼看就憋不住了。她很堅決地說,就算拉褲子裡,也絕對不弄髒公共場所。
而在我們周圍,帶著孩子在公共場所比如馬路邊大小解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禁要問,為什麼家長不能忍受孩子在成績、才藝上落後,卻甘願忍受道德上落後他人呢?
有的家長說,孩子在餐廳大聲喧嘩,我制止了,可是他不聽。我沒有辦法。
這不是理由,完全是因為從小就不夠重視而導致的。孩子的所有壞毛病,都是家長一手慣出來的。
留學英國的學長說,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但唯獨不會給孩子讓座,英國人認為孩子需要鍛煉的,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美國留學的表哥也觀察到,明明可以開車出行的聚會,美國的家長寧肯帶著孩子步行,他們認為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的好機會。
《弟子規》裡講,“父母命,行勿懶”,對待父母叫我們做的事,要馬上行動。而現在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捨不得讓他做事。而古人從小就教育孩子,父母必須擯除“小孩子很小,什麼也不懂”的觀念,即便是1-3歲的小孩,也可以教育他們親力親為,懂得分享,尊重長輩等等良好品質。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如果做父母的自己都無法以身作則,或者對違背公德的孩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你的孩子離“社會公害”已經不遠了。
歡迎訂閱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