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銀行業發展趨勢:2017年淨利增速進入零時代


社科院副院長蔡昉11月預測稱,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的下限是6.2%,上限是6.7%。展望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減,諸多市場機構預測宏觀經濟增速在6.5%-6.7%之間。2016年經濟增速能夠穩定在6.7%,主要受房地產市場的支撐。而在中央政府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情況下,2017經濟增速可能會下滑至6.5%左右。
三、2017年銀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在上述背景下,未來一年銀行業很可能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淨利潤增速可能進入零時代。2016年宏觀經濟增速很可能是6.7%,前三季度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為2.8%。中國銀行根據相關資料測算稱,經濟增長是影響銀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因素,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淨利潤增速將下降9個百分點左右。按此測算,如果2017年經濟增速為6.6%,則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將不足2%;而如果經濟增速為6.5%,則利潤增速將只有1%。除工行、農行外,將有更多上市銀行在2017年利潤增速不足1%,步入零時代。
不良率可能進入2時代。中國銀行測算稱,不良貸款率與經濟增速存在穩定的相關關係,且可能存在明顯的加速特徵,即當經濟增速持續下降時,信用風險的釋放速度將有所加大。2016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6%,相比2015年末提升0.09個百分點。2017年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未變,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逼近2%。除農行外,將有更多上市銀行不良率超過2%。
在不良貸款上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還將持續下降。除工行、中行、建行外,將有更多的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跌破150%的監管紅線。
個人信貸或將持續增長。銀行業人士表示,因為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個人按揭貸款仍然是銀行最重要的信貸投放領域。這一趨勢很可能在2017年持續。從目前的宏觀環境判斷,2017年宏觀政策很可能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將是重要支撐。因此,2017年初月份對公貸款規模依然會慣性沖高,但二季度後逐步回落。
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民營銀行試點始於2014年,首批設立五家,分別為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民商銀行、華瑞銀行、金城銀行。2015年銀監會官方表態稱,民營銀行申設不再設限,成熟一家審批一家。2016年3月,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要按照成熟一家就設立一家的原則,來推進新設民營銀行的工作。2016年相繼有重慶富民銀行、四川希望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獲批。預計2017年將會有更多民營銀行獲批,進入銀行業的民間資本增加。
城商行、農商行A股上市潮。2016年,江蘇銀行、貴陽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常熟農商行、江陰農商行、無錫農商行等7家城商行及農商行登陸國內資本市場。時隔九年之後,A股市場迎來城商行、農商行的上市潮。根據中國證監會截至2016年11月24日的資料,吳江農商行和張家港農商行已通過發審會,微商銀行、威海銀行、蘭州銀行、青島農商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處於上市受理程式中,已在香港上市的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也處於上市受理的程式中。其中部分銀行或將在2017年在國內資本市場陸續掛牌上市。
四、幾個熱點問題討論
1、輕型銀行:銀行如何將資產規模與利潤脫鉤
所謂輕型銀行,是指商業銀行建立資本消耗少、風險權重低、風險可控的資產與業務體系。
換句話說,商業銀行擺脫以往依賴融資(補充資本金)-放貸(擴大資產規模)-收入增長(實現收入增長)-再融資的傳統發展模式,實現在脫離資產規模擴張的情況下,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卻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一個顯著變化是,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利潤增長開始與規模增長脫鉤。
前三季度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均收縮了資產規模。其中,招商銀行三季度末資產規模比去年末增長僅1.63%,為增速最低的上市銀行,但其淨利潤在股份行中排名首位。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三季度資產規模也分別減少652億元、97億元。
從收入結構看,則表現在將信貸等重型資源轉移到零售銀行這一各家商業銀行轉型的方向上來。對於公司金融而言,則嚴控信貸風險,將戰略重點轉向交易銀行、投資銀行等專業業務領域。
具體來看,美歐日等利率市場化成熟市場中,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已達40%以上。但是國內銀行主要以對公業務為主,零售業務對收入和利潤的貢獻總體偏低。
但是,以股份制銀行為代表,各家銀行都在開始向零售轉型。筆者在參加一家股份制銀行股東大會時,該行董事長現場對股東表示,以前的時候,沒人看得起在深圳蛇口的招商銀行。但現在,在零售金融方面,招商銀行是其學習和對標的榜樣。
從資料看,平安、民生、光大和中信等股份行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均超過25%,但利潤貢獻仍偏低,部分銀行零售利潤占比不及20%。占比較大的招商銀行,2016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占比47.11%,利潤貢獻60.26%,充分體現了零售業務對其的重要性。寧波銀行和常熟農商行零售業務利潤占比也突破30%。
對公司金融而言,國有大行中的交通銀行,股份制銀行中的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等,均組建交易銀行部或推出交易銀行品牌,將現金管理業務、貿易金融、跨境金融和並購類金融業務重組到一起。其轉型思路來源,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投行業務崩塌,但交易銀行穩健發展的經驗教訓。就現實而言,卻是對公業務不良上升,是好企業提前還貸、不良企業不還貸背景下,銀行轉型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2、銀行委外2016:債券+策略增多,公募大贏家,券商集合產品越發主流
2016年無疑是委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一年。
所謂委外,是指委託人將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人,由外部管理人按照約定的範圍進行主動管理的投資業務模式。
自2014年始,以工行為代表的大型銀行已經開始嘗試委外投資,並初探FOF(基金的基金)和MOM(管理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模式。從2015年開始,伴隨著銀行理財規模的膨脹,委外市場加速擴大。今年以來,城商行和農商行成為市場各類專業投資機構爭相搶奪的委託客戶。
就委外市場的規模,很難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今年上半年,根據不同券商的測算,規模在3萬億元到逼近20萬億不等。測算的方法,一是大機構調研,一頭從委託方,即銀行,另一頭從受託管理機構來進行統計(只能統計大機構);二是從投資標的債券,來進行估算。比如,銀行理財投向債市的,大概有多少比例為委外,但銀行自營資金很難做出這個統計。
不管是委託人,還是受託管理人,都出現了一些業務策略分化。當然,大部分機構仍處於較快的擴張過程中,但也有一部分銀行實際並沒有完成年初的委外比例規劃,有銀行已經和管理人及投顧簽訂意向協定,但遲遲沒有放款。也有券商管理人已經基本停止新增規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今年債市違約風險增加,且收益不斷下行。同時,銀行依然困惑于如何挑選優秀管理人。
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委外市場在投資策略、委託人和受託人類型,以及合作模式上都呈現出一些特點,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在投資策略上,債券+策略明顯增多,具體表現為債券+打新、債券+定增等,比例一般是債券投資在70%以上。根據約定的可投資範圍,業績基準設定自然不同,但從今年年初至今,整體上業績基準下調了100個基點以上。按照銀行較為主流的委外要求(包括評級、久期限制等),從年初到目前,投資標的單純為債券的委外業績基準大約是從5.5%下降到了4.2%。
從市場主體來看,藍海市場存在於城商行和農商行,大行的增長潛力相對有限。中債登2016年半年報顯示,國有大行理財規模為9萬億元,增速為7.27%;股份行理財規模為10.89萬億元,增速為8.25%。根據半年報,工行、農行、浦發和興業理財規模較去年均出現負增長。城商行規模為3.74萬億元,增速為16.88%,農商行理財規模為1.44萬億元,增速為44%。
股份行中,招行的理財規模最大,且僅次於工行。截至6月末,其債券委外規模為2300億元,占債券投資的25%。其他股份行的委外規模均遠低於該水準,一般在1000億元以下。可預見的是,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委外規模並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且會更多採用FOF和MOM的形式。
而從受託管理機構來看,今年無疑是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好時候。尤其是定制公募基金的興起,今年8月以來出現了大批定制公募基金產品,單只規模就可超百億元。
作為管理人,受託資金管不過來的現象值得關注。對於委託人而言,如何選擇投顧仍然是個難題,私募機構和投後管理系統市場都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從合作模式上來看,正是由於城商行和農商行越來越多地成為委託人,而他們的委託資金又相對較少,甚至不超過億元,所以今年委外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集合資管產品。簡單可以理解為,券商資管為銀行客戶定制了一款產品,由多家銀行來認購。對於券商資管而言,在資金面波動且趨緊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出現流動性管理問題,在本息兌付日無法按時兌付,該現象也值得市場關注。
投顧機構以自有資金出資,為受託資金做安全墊的做法也有減少趨勢。整體而言,過去銀行強勢地位有所鬆動。
3、銀行業科技趨勢:人工智慧取代人工?
未來的銀行長什麼樣子?銀行網點會消失嗎?
隨著互聯網、移動手機的普及,傳統銀行的業務形態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過去銀行倚重的物理網點,現在卻日漸成為其包袱。
銀行加大ATM(自動櫃員機)、VTM(遠端視頻櫃員機)的投放,部分分流了銀行網點櫃員的工作壓力。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的興起,則讓銀行網點的人數大幅下降。工行方面曾統計,已有三分之一的客戶基本不去網點,而是通過互聯網辦理業務。
近一年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多家銀行推出智慧業務機器人。除了賣萌、寒暄之外,業務諮詢、產品銷售、開戶辦卡等非現金業務均能辦理。民生銀行的機器人ONE可支援的業務類型達40餘種,基本上所有的廳堂常規業務都能辦理。該行人士介紹,未來其還能實現客戶識別、遠端監控、廳堂管家等功能。不少人驚呼,大堂經理要下崗了。
智慧客服也正在逐步取代傳統客服的工作崗位。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解答問題,而是向客戶主動行銷了。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服人員介紹。
這些僅僅是最表層的體現。在銀行中後臺系統,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機大戰也正在上演。
銀行信貸方向正在轉向,小額、分散的個人消費信貸日漸成為多家銀行的重點方向。若還像以前的業務流程那樣,對每一個幾千元甚至數萬元的貸款客戶進行詳盡的實地調查,這個成本對銀行來說是很不划算的。一位元股份制銀行業務負責人介紹,大資料使得智慧信貸成為可能。
短期內很多顛覆性技術看來不會太快,但是稍微長遠些千萬不要輕視,可能一旦那些臨界點突破以後,包括政策、資料和技術層面,新技術來的會很快。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
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方面,銀行早已進行技術儲備。
近期,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就相繼加入R3區塊鏈聯盟。洪崎介紹,民生銀行已經與物聯網公司開展合作,利用區塊鏈在票據和國際業務領域做一些內部試驗。
近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聯合科技公司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基於雙方的資料及資料採擷技術,提升精准行銷獲客、差異化定價、快速回應能力,並且根據外部情況自動學習。
從民營銀行逐步放開以來,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都是沒有實體網點的互聯網銀行。新希望集團與小米聯合發起的四川希望銀行也計畫走互聯網銀行的道路。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傳統銀行物理網點成本較高,且習慣以服務國企和大型企業為主,對創新創業企業支持不足。互聯網銀行一開始就不要太多網點和人員,大大節約開支;同時盡可能走輕資產路徑,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客單成本,為白領、農民、城市小微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服務。
儘管當前互聯網銀行受限於遠端開戶等監管規定,多項業務進展未及預期。但可以暢想的是,這已經與千百年來的票號、櫃檯等有了質的飛躍。
隨著未來人臉識別精准度的提升,大資料應用的普及,可以暢想,智慧化、隨時隨地的銀行服務將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