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提升孩子自信,答案全在這裡了!
一大學閨蜜昨晚打電話來,向我諮詢孩子心理問題:她的寶貝瑩瑩今年上三年級,成績優異,由於從小就上各類興趣班,也是多才多藝,是老師同學口中的好學生,更是其他家長口中的“人家”。可最近瑩瑩心情非常低落,平時也不愛說話,成績也不像原來那麼出色了。
原來,問題出在一次小提琴比賽,參加比賽前瑩瑩準備挺充分的,也很有信心,但當天表演的孩子中有幾個水準更高一籌,雖然瑩瑩盡力了,但沒有得到前三名,只拿到了一個優秀獎。從此,她便變得不像原來那麼活潑、自信了。
我問瑩瑩媽,比賽完後你們批評她了嗎?“沒有啊,看到她那麼難受,哪還敢說啊。只是在比賽前說讓她好好努力,爭取拿個第一回來!”
“這就是了,瑩瑩平時看起來很自信,但這種自信都是建立在大家的肯定上,這不是真正的自信,而是一種不被否定的自信,當一旦有人或被客觀事實(比賽成績)論證了她存在的不足,她便開始轉入自卑”。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許多孩子會對我們表揚其他孩子表示出不開心,這並非因為孩子對其他人的優秀無法接受、妒忌。而是他覺得你不認可他、否定他,時間一長,他便會轉向自卑。所以,家長在這時候傳遞出的價值觀——那種急切盼望孩子成功的渴望才是她悶悶不樂的真正原因。
果果的英語說的特別好,樂樂媽表揚了一句:“彤彤的英語說得真棒!”但旁邊的樂樂不高興了,她會覺得媽媽好像在說自己的英語不好,立馬翻臉道:“那你給果果當媽媽吧!”這就是典型的不被否定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是一遇到否定、挫折就會變得自卑、害怕的偽自信!
那該如何幫孩子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真實的、強大的自信呢?
優媽認為,至少要做到下面3點:
家長在看到孩子缺乏自信時,一定要先審視自己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是如何面對的,是否在失敗面前一蹶不振、停步不前,是否陷入一次競爭失敗無法自拔、是否不敢去碰觸那次粗心弄錯的檔。如果你對普世的成功過於看重,對工作生活中的失敗過分苛責,你就要注意了,這種心態往往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孩子,他也會害怕失敗、厭惡損失,甚至可能走不出陰影。
這種時候,就要試著改變自己,享受活在當下的狀態,嚴格要求是好的,但不要過分苛責自己的錯誤和失敗,畢竟誰沒失敗過呢,重要的是你面對他的態度。
失落、面對挫折委靡不振,這是人之常情,何況是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有這種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我們能理解,也會幫助你儘快從這種挫敗感中走出來。
很多強勢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鼻子便覺得丟人了,大聲呵斥:“不許哭,不就是……,至於哭嘛!”或者乾脆來句:“我最瞧不上你一遇點事就哭的樣子,真沒出息!親,他們還是孩子好嗎?你失敗受挫折的時候不難受嗎?為什麼就不能容忍他們的小負面情緒呢?
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在他們因失敗而失落痛苦時,走過去抱抱他,告訴他無論經歷怎樣的失敗,你也一樣愛他;當他因為害怕失敗而躊躇不前的時候,多些理解、鼓勵,告訴他害怕並不丟人,重要的是在這種恐懼中逆水行舟;當他一句話也不想說,失落到極點的時候,你可以充滿深情的對他說:“孩子,即使你千難萬險,你萬劫不復,轉過頭來,會看到我們依然在你身後!”
小倩這次小測驗成績不怎麼好,本來她並不太在意,通過老師的講解也已經把做錯的弄懂了,回到家跟媽媽一說,媽媽怕孩子難受,先來一句:“一次考不好沒事,知道知恥而後勇就好了!”媽媽真的是好意,但這樣的話也真的會讓孩子覺得:她還是很在意成績的,即使一次小測驗沒考好,媽媽也記在了心裡,她讓我知恥而後勇,是因為她把這個看作恥辱。
看到了嗎,明明一句安慰的話,在孩子的心裡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我們有時為了避免孩子產生挫敗感、自卑而做的一些刻意的安慰,反而破壞了他的自信。為什麼?因為你的安慰很假,明明很在意,卻假裝不在意,孩子都能感受的到。
那應該怎麼做?不理解不行,安慰也不行,難道就沒有什麼好方法嗎?
當然有!我們說的是不要刻意安慰,但你如果真的對孩子的成績非常在意怎麼辦?那就先冷靜一下,別急著安慰,首先試著說服自己:這是一次考試,應該允許孩子犯錯,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去安慰孩子。
安慰要更多的針對考試本身,哪些題目沒做好,應該怎樣彌補;儘量不要去安慰成績、排名或者他未來的前途。比如,你應該說:如果在四則運算上再加強一些可能會更好;而不是:只要好好弄懂錯的題,進步5-10名沒問題!這樣除了給孩子更多壓力外,並不解決什麼實際問題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這是許多家長都想得到的答案,但優媽想說:“親,這真的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卻有一條秘訣——走進孩子內心,瞭解他們,與他們共情!
”算哪門子秘訣啊!我們想要的是一勞永逸的那種!
對不起,這個真沒有!
——與數以億計的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