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YD 2016:央美學霸:設計不能只是外觀,但可以只是結構

王一宇是這屆畢業生眼中的學霸,但她本人的氣質卻跟「霸」字相去甚遠。她的畢業設計 Milkbox(牛奶盒)在畢設展尚未正式開幕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人仔細詢問過售價了。其作品「竹·翼」曾獲「為坐而設計」銀獎,「依偎」獲得搜狐焦點家居「中國室內設計明星大賽」銀獎。

這套帶有北歐風格的桌椅,在央美眾多或古典或現代的作品中相當博人眼球,而細看之下,竟也有些許中國典雅內斂的氣質。但 Milkbox 的點睛之筆並不在此。「比較有意思」是王一宇的畢設導師、也是「如翌家居」創始人袁媛的感覺。「折疊起來是個半私密的空間,平放之後完全開敞,有一些結構和空間上的切換的可能性,功能上有一些變化」,袁媛這樣告訴設計癖。

Milkbox

Milkbox 細節圖

Mailbox 現場圖

把「結構」露出來,但是這個「結構」又有美觀性,又有實用性

「結構」正是 Milkbox 的最大亮點,其整個產品都是依附於結構而設計,最終有了這樣的外觀。「當時想,如果我有一張桌子,我希望它是平面的時候就是平面,我希望它是圍起來的時候就變成半私密的小空間,不讓別人知道我在做什麼」,王一宇說最初的想法,源於自己的需求,「然後我就開始想,什麼『結構』能夠實現它,不停地做各種各樣的試驗」。

她試驗過手風琴,嘗試過把兩端做成竹簡的樣式,試過蛇腹折紙,試過蜂窩紙結構,也試過在木頭中間穿線,拉線讓桌面變成立體,「很多在草圖階段已經被 pass 掉了,因為實現的可能性太小,有的也不美觀」,王一宇說,「還想過借鑒滴濾咖啡濾紙的結構,用在兩個桌角,做了小模型,但固定問題很大,只能用聚乙烯做,不能用木頭,使用性耐用性上差很多,耐用性上也差很多」。

手風琴和竹簡結構

濾紙結構

拉線結構

結構模型推敲(一)

結構模型推敲(二)

 「我特別喜歡做『結構外化』這件事情,畢設也是,整個就是一個結構,但是這個結構又產生了實用功能」,王一宇告訴設計癖。另一件可以體現她對結構狂熱的作品是獲得搜狐焦點「中國室內設計明星大賽」銀獎的一款小凳子「依偎」。如果把它打上「北歐風情」或者「西西里風情」的標籤放在相應的獨立品牌網站上售賣,恐怕也會有不少人搶著買單。但這確確實實是一款來自本土中國的藤制傢俱。

「藤可以彎曲成各種形狀,但在承重方面是有問題,傳統的藤傢俱上各種複雜的花樣,在裝飾的同時,其實也是為了結構能夠成立,但我就想把藤傢俱最最最簡化,簡化到只有一個結構」,王一宇告訴設計癖「依偎」本名「三角戀」,因為全是三角,三個三角,通過旋轉連在一起。她就是通過對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來加強承重,從而達到結構上的簡潔。

藤條與皮材料結合的「依偎」

袁媛:「她性格裡也蠻中國人的,很細膩,很精益求精」

創造精巧的結構離不開繁複的嘗試。「一宇不是只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她能真正把想法落地。她會去做很多嘗試、很多努力,最後把想法儘量實現到最好」,袁媛這麼評價王一宇。據袁媛說,王一宇的畢業設計最起碼打了五個樣板,天天在工房裡,自己一個人推敲、嘗試,也不會找代加工。王一宇也說這是她畢設最困難的階段,「沒有找到像牛奶盒子結構之前的那段時間,感覺自己要崩潰了,找各種結構,各種嘗試,全都有問題,各種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有一天突然間就想通了,找到現在這個結構」。

效果圖推敲

袁媛認為這是一種傳統的「匠人」精神的體現:行大於言,且精益求精。王一宇極愛傳統工藝,她會不斷去接觸學習。在因為迷茫而休學的一年裡,她大半年都在山東燒陶瓷。大二的學校下鄉活動,她又選擇到山東學習草柳編。王一宇還喜歡做皮具,她有全套的皮具製作的工具,閑下來的時候會不停地做,沒有拿去參賽,只是自己用,或送親友。

「我喜歡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做一些事情」,王一宇告訴設計癖。在畢設縫製皮面的環節,她始終無法找到顏色和粗細都合適的線,於是她把買到的線撚開,自己合成了粗細合適的線。「畢設展上有個老師看出來了,他聽說線是我自己合的,就特別讚賞。他說只有在這種地方下足了功夫,作品才能讓別人看起來很舒服,但你說不出來為什麼。不管做什麼,在別人最不在意的點上下夠了功夫,就一定會出成果」。

Milkbox 皮面縫製過程

不拘泥,不限制

「傢俱是個特別綜合的學科,各個行業都應該有所瞭解,是綜合的社會觀察者。它跟很多東西都有關係,跟生活很近。每年大牌發佈的東西,傢俱跟服裝總能找到一些聯繫,不管從色彩上,還是從形式上。不能狹隘地界定傢俱設計,它是一個大的流行趨勢,反映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王一宇這樣理解傢俱設計。

王一宇

她熱愛明式傢俱、傳統工藝,讀婉約詞、「花間集」,同時喜歡佐藤大和菲力浦·斯塔克。但她刻意遠離那些「上綱上線」的東西,說是不想限制自己。她說:「不是說我要做什麼風格,就朝那個方去一直靠近,那樣的話只會讓你固定在那個框框裡出不去,只能在你不斷的積累過程中,慢慢形成一種自己的東西,你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你的東西。」

工房裡的王一宇

她那把獲得了「為坐而設計」銀獎的椅子「竹·翼」,似乎無意間詮釋著她的這種做法。「當時的課題是竹材料,怎麼也沒辦法突破它原來那個圓竹傢俱的東西」,王一宇告訴設計癖,「所以想著把它跟金屬結合,讓金屬跟竹材料本身發生語言的對話,也許我可以做出一個自己的東西出來。也是想找一種方式,把竹子做一種標準的型,可以拆裝、平板打包的,往產業化方向走」。「她對現代設計項目掌握得不錯,運用竹材和金屬的特性結合,掌握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之間的關係,也能以工業化大生產方式對待產品設計」,王一宇的班級導師、精于竹材料設計的設計師高揚這樣評價「竹·翼」。

「竹·翼」

實習經歷告訴我:不是「大一點」,而是「大兩公分」

「袁老師說過,設計師跟設計師溝通,只需要說『這個大一點,小一點,圓一點,長一點』,是形容詞;但是跟工人之間,是『大兩公分,小兩公分』,是具體的數字。在學校裡的時候,沒有人告訴過我們,我們也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提及在袁媛設計工作室實習的經歷,王一宇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這句話。

「去的時候袁媛老師剛好開始準備米蘭展「如翌」系列,從剛開始的想法到最終的實現,到最後米蘭展前期在國內的準備,都一直在參與。她剛開始會給我們一個想法,讓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如果好,會採用,不好就會給我們糾正。整個產品從概念到草圖,中間的那些外形推敲,在工廠從一開始製作,到中間的各個環節,當時三四個實習生,全程跟下來。還有各種特別瑣碎的事情。還有前期國內的準備,包括整個在米蘭展場的展示方式、效果,需要的一些除了產品之外的配套的東西,還有海關需要的各種證明」,王一宇告訴設計癖,「袁老師會有意鍛煉我們,跟各個方面的溝通的時候,袁老師只是給一個聯繫方式,讓我們自己去聯繫去溝通」。

王一宇和 Milkbox

「大三沒有固定課程,除了上課就一直在工作室裡,週末也在,基本上一周待四天」,王一宇說,這之後,她對傢俱的整個生產流程都有了瞭解,突破特別大。

「之後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這是我一定要做的,但不是現在」,她的規劃是先在能夠接觸工廠的單位工作,熟悉各種工藝、流程,「這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現在沒有經驗,也沒有積澱。必須沉下心來,認認真真的把準備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去做自己的東西」。

[poll id="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