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發燒如何處理?平常的這些方法都錯了!

醫院裡,經常見到家長抱著裹得裡三層外三層像粽子似寶寶,心急如焚地對醫生說“寶寶就是不退燒,如何處理?”也有不少家長淩晨打車到醫院來看急診,要求醫生說“我要馬上輸液,輸液退燒!” 其實在處理寶寶的發熱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存在認識誤區。

誤區1: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裡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寶寶燒得小臉紅彤彤的,可難受呢。

科學事實是這樣的:

寶寶發高熱時常常出現末梢迴圈變差,於是出現頭部軀幹滾燙、手腳冰涼,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告訴家長說覺得冷。這時如果給孩子裹很多衣服往往越捂越熱,造成發熱難退。

▲▲百貝利家用醫用嬰兒成人電子體溫計 額頭溫度額溫槍,一秒高精准測量,發燒報警,物體、人體雙模式測溫,一機多用,很多醫院都在使用,性價比極高

正確的做法是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冰涼的部位則要適當保暖,用溫熱水敷一敷,讓肢端迴圈改善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有利於退燒。

誤區2:發燒不能洗澡、吹空調、扇電扇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扇電扇,否則容易受寒。

科學事實是這樣的:

其實孩子發燒了泡個溫水澡是非常經濟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身也有利於散熱退燒。洗澡水溫以比體溫低1~2℃為宜,每次洗15分鐘左右。如果退熱效果不理想可以過段時間再重複一次。

▲▲美國加州寶寶金盞花泡泡浴液,天然金盞花、薰衣草等天然植物配方,溫和無淚不刺激,有趣的泡泡浴讓寶寶愛上洗澡,讓浴缸變成寶寶的水上遊樂場

誤區3:吃退燒藥會影響醫生診斷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寶寶退燒了再去看醫生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科學事實是這樣的:

現在很多醫院病人多,有時要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能輪到看病,讓寶寶持續發熱有害無益。建議家長都備一支溫度計,方便隨時量體溫,家中常備退熱藥,寶寶生病去醫院看病時要隨身帶著退燒藥。

▲▲正午陽光兒童嬰幼兒退熱凝膠走珠器,物理降溫,無藥物副作用,溫和無刺激,方便攜帶

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先給寶寶服藥再等著看醫生,特別是曾經有熱性驚厥史的寶寶,更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剛開始上升時就服用退熱藥,以求儘快降溫。

誤區4:無論什麼情況都立即吃退燒藥

有些家長認為發燒會“燒壞大腦”或者“燒成肺炎”,發現孩子發燒了就非常慌張,甚至體溫都沒來得及量就給孩子吃藥。

科學事實是這樣的:

其實38℃以下低熱不需要吃退熱藥,對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應用退熱藥更是要非常慎重。

新生兒及小嬰兒發熱以洗溫水澡、貼退熱貼等物理降溫為主,慎用退熱藥。因為小嬰兒體重輕,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物理降溫則簡單有效又安全。

▲▲日本小林兒童退熱貼,適合0-2歲寶寶,安全物理降溫,快速長效,持續降溫4小時、安全方便,隨時隨地可貼

誤區5:打“退燒針”會退燒快一些

經常晚上接診遇到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說“白天已經來醫院看過病了,說是普通感冒,只開了藥,現在又燒,半夜來看急診就是為了來給寶寶打個針好退燒。”看到家長熬夜憔悴的雙眼,只能很無奈地告訴他們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折騰。

科學事實是這樣的:

寶寶感冒發熱,真正需要輸液的是極少數。因為絕大部分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對病毒沒有特效藥,而且病毒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其發生、發展、消退都有一個過程,不輸液也會好,輸液並不見得會好得更快些。而打吊針對很多寶寶來說也是一個痛苦的經歷,而且耗費時間長,更會耽誤家長工作和休息。

▲▲美國Symbiotics牛初乳粉,促進生長發育,改善胃腸道功能,預防感冒提高寶寶免疫力和抵抗力

只有當長時間高熱不退、患兒精神不佳、進食差,飲水少或者喂藥特別困難時,才考慮輸液。這種情況下輸液,目的是補充水分,預治脫水,改善電解質平衡。吃得少精神倦的寶寶在補了足夠的液體、糖和電解質後會感覺舒服一些。

溫馨提示:危急症狀及時就醫

發燒就是體溫升高,一般由感染引起。如果感到孩子發燒,或是看到孩子不安或是煩躁,請給寶寶量一量體溫。正常的體溫在36℃和37℃之間,如果寶寶出現下列症狀,請馬上與醫生聯繫:

●體溫高於39℃

●呼吸速度過快

●喘氣粗或呼吸困難

●嗜睡異常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