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賣小哥送快遞的還有這家:“點我達”能否挑下新達達?
摘要: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7月曾獲阿裡投資的即時物流服務商“點我達”或許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作為一家眾包物流企業,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希望借雙11的機會,一舉甩開新達達,但讓外賣配送員來大規模地送快遞尚無先例。
點我達配送員用自己的配送裝備,不需要公司自己來投入和購買,系統根據不同運送能力匹配訂單,其核心競爭力在於用資料和技術來管理並提升效率,效率足夠高,便可覆蓋成本實現盈利。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何承軒 陶旺波
16分鐘送達!這是首度參與雙11的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送出的第一單。相比起這次雙11物流的最好成績,EMS 的13分鐘送達,這個速度看起來也並不遜色。
現在,雙11已經進入下半場,也就是各大物流企業比拼硬實力的舞臺。不同於其它快遞企業,點我達的主要業務是外賣配送,許多配送員都是第一次參與快遞包裹的配送。用點我達副總裁謝新宇的話說:以前都是送餐送蛋糕送鮮花,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到阿裡的雙11中,承運菜鳥各城市分倉的一部分末端物流配送。
成立於2015年6月的點我達擁有近百萬的眾包配送員和少量全職配送員,他們在雙11當天全數投入戰鬥,實際送出超過百萬單快遞。
不過,在點我達創始人、CEO趙劍鋒看來,這樣的成績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希望能借助與菜鳥的合作實現彎道超車,在規模和業務量上逐漸超越新達達。
這兩家國內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是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在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成立新達達後,2016年6月,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與達達CEO蒯佳祺還在菜鳥物流峰會上就即時物流是該眾包還是自營的問題同台對話。其後,在京東618大促中達達承運了一部分京東的末端包裹配送。而點我達則在2016年7月宣佈獲得阿裡巴巴領投的10億元D輪融資,此後相繼深度接入了菜鳥、餓了麼、閃電購等業務的物流配送服務。
這樣的合作會為點我達帶來怎樣的化學反應?它又能否超越新達達?
帶著這些疑問,《天下網商》記者在雙11期間全方位採訪這家的即時物流服務商,試圖找到答案。
什麼都能送?
這次雙11,點我達主要採用三種方式來承接快遞包裹:一是配送員用菜鳥裹裹App直接接單,二是承接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的業務分流,三是通過菜鳥與點我達的系統打通後,眾包配送員直接用點我達App接單,這也是最主要的接單方式。
事實上,2016年下半年開始,點我達就開始承接菜鳥網路末端的派件和攬件業務。9月,菜鳥裹裹開通1小時同城直送服務後,點我達與人人快遞、生活半徑成為了最初的服務商之一。趙劍鋒稱,目前點我達佔據菜鳥裹裹上該業務80%以上的份額。
在點我達的業務版圖中,外賣業務是切入點,第二塊業務便是快遞,最後一塊是本地O2O,涉及商超、生鮮、鮮花、水果和醫藥等品類,還在持續擴張中。而在D輪融資後,與阿裡生態體系相關的企業也成了點我達最大的服務物件,提供了大量的訂單源和更多的服務訴求。
點我吧單量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趙劍鋒說,點我吧是點我達的兄弟公司,一個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外賣平臺,最初的點我達騎士便由點我吧自有配送團隊衍生而來,除了菜鳥裹裹,我們現在還是餓了麼最大的配送服務商,也是點點送最大的配送服務商。
此外,點我達的剩餘運力仍舊對社會開放,涉及到各個層次的外部客戶:如易果生鮮、盒馬鮮生、百聯到家、花+等,地域上則分佈于一二線大中城市。
在擴充更多品類的配送服務後,點我達的配送員是否就能同時支持配送生鮮、外賣和快遞了?趙劍鋒表示,不同品類對配送裝備要求不一樣,管理上也會有不同。作為一家眾包物流企業,點我達配送員通過自己的配送裝備來工作,不需要公司自己來投入和購買,系統會根據不同運送能力來匹配訂單。
舉例來說,一名配送員能否送快遞或者送鮮花,將通過後臺系統的技能標籤分類來判斷。至於是否具有能力,則會經過點我達公司的線下認證來解決。
不一樣的技術驅動
從零到日均35萬單,我們只用了120天的的時間。趙劍鋒感歎,點我達項目在2015年6月24日正式上線,到2015年10月下旬就已積累了大批單量,其高效得益于原來在點我吧體系內的模式經驗積累。
點我達目前的運力,由大部分兼職和少部分全職(勞務外包)配送員組成。全職配送員提供兜底服務,保證每一個訂單都有人接。而對配送員而言,差別可能只是在於是否有社保和8小時工作制。而趙劍鋒認為,隨著點我達在一個城市的體系趨向完善,全職人員的人數和送單比例也會隨之降低。目前,其全職送單比例在5%以下。
我們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和他曾在諸多場合強調的一樣,趙劍鋒對記者說,點我達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用資料和技術來管理並提升效率,效率足夠高,便可覆蓋成本實現盈利,有更多空間去提升服務。這是最簡單的商業邏輯,但在模式的設計上,他有一些更深的思考:
一、點我達是派單制,其他同行是搶單制。這在效率上有很大浪費。5個訂單會有5個人搶,如果是派單,實際配送往往只需要1.5個人。
二、城市配送區域無分區,這被趙劍鋒認為是點我達的獨門技術。其他公司的模式都是把城市網格化,一個團隊負責一塊。其實應該以商家和用戶為中心去選擇它的周邊,運力也有波峰波谷,不能封閉在一塊區域裡,要有無數個區。
三、壓力平衡,這和滴滴溢價類似,根據供需變化進行價格杠杆的調節。需要更多的運力的時候會給配送員更多報酬,而在商家端的收費和付費給配送員是兩種計算方式。配送後臺系統運轉效率高,平臺便能盈利。
以上措施加上kpi的效率導向加快了平臺運轉,而眾包模式的彈性工作制則提高了工時利用率。
在配送員端,點我達用技術、產品和規則取代了人事進行管理,好處是節省人力,也便於大規模擴張。除kpi導向和基於線上的培訓制度外,點我達後臺系統還會監測配送員的服務全過程,然後量化為資料指標,比如接單回應時間、送單時間、商家和消費者的評價、遞送路徑以及單位時間內的最大接單量等。系統將進行評判,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訓。
首次雙11大考
即便如此,點我達並沒有承接大量快遞包裹的經驗,在雙11這場大考中,點我達目前的人員配置和系統技術水準仍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和許多快遞公司一樣,在雙11前一個月的備戰中,點我達提高待遇,大批招募配送員,不過,趙劍鋒透露,這樣做的成本卻不一定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雙11期間訂單密集,二是平時平臺上大約只有10%的註冊配送員在跑單,而借助獎勵的提高,這一數字在雙11期間提升到了20%,這並不需要付出過多的平臺信任成本,只需要進行快遞配送能力的培訓即可。
點我達的培訓是獲得配送資格的必要條件,線上主要是知識測試,線下有網點開展配送實操的培訓,在點我達總部也有培訓場所。通過培訓之後,配送員會被點我達打上相應的標籤,然後就可以參與雙11的包裹配送。
在雙11配送過程中,點我達總部有即時狀況監控系統。在監控面板上,電動車代表配送員,不同類型的房屋符號代表倉庫、商家和消費者。如果配送中出現了問題,比如線路偏離、即將超時等,系統會自動報送問題提醒,而這些提醒直接關聯點我達APP,即時傳達給配送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謝新宇告訴記者,如果最後配送出現了問題,或者有客戶投訴,點我達可以通過系統追溯到具體的配送員,對配送情況進行核實,進行後續的處理。
有趣的是,在這次雙11的配送過程中,眾包配送員展示了靈活處理包裹的特點。針對一些包裹集中的路線,點我達的配送員用臨時包車的方式進行集中配送,而在北上廣深等交通擁堵的城市,點我達配送員直接乘地鐵配送包裹,比地面交通更快捷。
另一個重要的差別是,傳統快遞企業往往需要通過一個個網點,一層層級別對快遞員進行管理和運力調配,而點我達不僅完全通過後臺系統直接管理配送員,還避免了再次分揀,實行點對點直接配送。
過程和點我達平時送外賣無異:哪些訂單由哪個配送員去送,都通過演算法匹配,然後由技術和產品管控配送員,接入的高德地圖服務也提供路線計算支援,配送員拿到訂單,只負責配送,完全不用考慮搶單、路線選擇的問題。對整個配送流程,點我達也可以通過系統直接監控。
不過,由於雙11包裹量較大,點我達在此期間也在各城市多處開闢了臨時集散點。記者在杭州走訪的一處集散點,便是由配送員平時的休息室臨時改作他用的。
謝新宇還向記者展示了點我達App上的壓力地圖, 它用紅色來顯示訂單的密集區域,配送員可以直接看到哪些區域訂單更多,就可以去緩解熱點區域的配送壓力。
以杭州為例,在11月11日上午,點我達APP上顯示天目山路以北、文二路以南出現連片的熱點,大量配送員就會前往這一區域接單。在謝新宇看來,通過壓力地圖能很好地實現配送員的流動,做到合理的供需匹配。
這套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經受住了考驗。雙11當天,點我達平均每單配送用時為40分鐘,99%的訂單在1小時之內完成了配送。
即時物流還有什麼機會?
之後,點我達在電商末端配送領域還將繼續拓展。趙劍鋒希望通過雙11與菜鳥平臺達成穩定的合作關係,得到更多訂單,在業務規模上超越新達達。
事實上,點我達與菜鳥的合作也不過短短數月:起始於6月,在D輪融資之前,還處在磨合時期。對趙劍鋒來說,如何利用好這筆資金,拓展更多城市和服務品類,進一步打造技術系統是當務之急。對於菜鳥的資料賦能,趙劍鋒則表示幫助很大,使物流即時性變成計劃性,大大降低了難度和成本。
除了阿裡生態體系提供的訂單源和菜鳥資料的支援,支付、雲計算以及地圖服務的接入也給了趙劍鋒不少信心。對於競爭對手,他認為新達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外賣品類的基礎訂單源,派樂趣沒做成,京東沒有外賣平臺。而整個京東平臺的日均總訂單量也就400萬單左右,其中60%是自營訂單,僅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餓了麼的訂單量就超過了整個京東。
在O2O概念變得過時的今天,即時物流在外賣、快遞等剛需類目訂單滋養下仍在繼續蓬勃生長。不過,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這家即時物流服務商在舞臺上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作為快遞企業的佼佼者順豐,也在這次雙11中嘗試了即時物流,或許,以後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邊界,將變得越來越模糊。
回顧過往,在趙劍鋒眼裡,點我達短短的發展歷程中有三次重大的抉擇時期。
一是在2015年5月30日,整個團隊開了一個會,討論要不要把點我吧的服務能力開放出去,應不應該,能不能盈利,後來調研、決策加產品研發測試上線,用了26天 。
二是在2015年底,決定減少大規模擴張的成本,讓更多資源回到系統的建設,一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都只是在維護穩定單量,而向商家收取的配送費也從當時3元多漲至6元多每單。
三則是在2016年二季度選擇和阿裡站在了一起,獲得了更完善的技術資源支援和訂單量支援。
趙劍鋒表示,現在除了外賣配送業務,點我達的其他服務已經進入正毛利階段,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外賣配送的盈利還需要基於效率和技術系統提升密度,預計需要6個月的時間。
他認為這個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但不多的幾個玩家都有自己的大問題。如何使模式變得成熟,能比原來的體系更好地創造價值成了制勝關鍵:價格不再是單一評判維度,要在服務、效率和成本上都樹立起優勢,比起燒錢搶用戶,這種穩健的發展模式或許可以説明點我達在未來的競爭中走得更順利。
作為一家眾包物流企業,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希望借雙11的機會,一舉甩開新達達,但讓外賣配送員來大規模地送快遞尚無先例。
點我達配送員用自己的配送裝備,不需要公司自己來投入和購買,系統根據不同運送能力匹配訂單,其核心競爭力在於用資料和技術來管理並提升效率,效率足夠高,便可覆蓋成本實現盈利。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何承軒 陶旺波
16分鐘送達!這是首度參與雙11的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送出的第一單。相比起這次雙11物流的最好成績,EMS 的13分鐘送達,這個速度看起來也並不遜色。
現在,雙11已經進入下半場,也就是各大物流企業比拼硬實力的舞臺。不同於其它快遞企業,點我達的主要業務是外賣配送,許多配送員都是第一次參與快遞包裹的配送。用點我達副總裁謝新宇的話說:以前都是送餐送蛋糕送鮮花,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到阿裡的雙11中,承運菜鳥各城市分倉的一部分末端物流配送。
成立於2015年6月的點我達擁有近百萬的眾包配送員和少量全職配送員,他們在雙11當天全數投入戰鬥,實際送出超過百萬單快遞。
不過,在點我達創始人、CEO趙劍鋒看來,這樣的成績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希望能借助與菜鳥的合作實現彎道超車,在規模和業務量上逐漸超越新達達。
這兩家國內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是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在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成立新達達後,2016年6月,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與達達CEO蒯佳祺還在菜鳥物流峰會上就即時物流是該眾包還是自營的問題同台對話。其後,在京東618大促中達達承運了一部分京東的末端包裹配送。而點我達則在2016年7月宣佈獲得阿裡巴巴領投的10億元D輪融資,此後相繼深度接入了菜鳥、餓了麼、閃電購等業務的物流配送服務。
這樣的合作會為點我達帶來怎樣的化學反應?它又能否超越新達達?
帶著這些疑問,《天下網商》記者在雙11期間全方位採訪這家的即時物流服務商,試圖找到答案。
什麼都能送?
這次雙11,點我達主要採用三種方式來承接快遞包裹:一是配送員用菜鳥裹裹App直接接單,二是承接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的業務分流,三是通過菜鳥與點我達的系統打通後,眾包配送員直接用點我達App接單,這也是最主要的接單方式。
事實上,2016年下半年開始,點我達就開始承接菜鳥網路末端的派件和攬件業務。9月,菜鳥裹裹開通1小時同城直送服務後,點我達與人人快遞、生活半徑成為了最初的服務商之一。趙劍鋒稱,目前點我達佔據菜鳥裹裹上該業務80%以上的份額。
在點我達的業務版圖中,外賣業務是切入點,第二塊業務便是快遞,最後一塊是本地O2O,涉及商超、生鮮、鮮花、水果和醫藥等品類,還在持續擴張中。而在D輪融資後,與阿裡生態體系相關的企業也成了點我達最大的服務物件,提供了大量的訂單源和更多的服務訴求。
點我吧單量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趙劍鋒說,點我吧是點我達的兄弟公司,一個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外賣平臺,最初的點我達騎士便由點我吧自有配送團隊衍生而來,除了菜鳥裹裹,我們現在還是餓了麼最大的配送服務商,也是點點送最大的配送服務商。
此外,點我達的剩餘運力仍舊對社會開放,涉及到各個層次的外部客戶:如易果生鮮、盒馬鮮生、百聯到家、花+等,地域上則分佈于一二線大中城市。
在擴充更多品類的配送服務後,點我達的配送員是否就能同時支持配送生鮮、外賣和快遞了?趙劍鋒表示,不同品類對配送裝備要求不一樣,管理上也會有不同。作為一家眾包物流企業,點我達配送員通過自己的配送裝備來工作,不需要公司自己來投入和購買,系統會根據不同運送能力來匹配訂單。
舉例來說,一名配送員能否送快遞或者送鮮花,將通過後臺系統的技能標籤分類來判斷。至於是否具有能力,則會經過點我達公司的線下認證來解決。
不一樣的技術驅動
從零到日均35萬單,我們只用了120天的的時間。趙劍鋒感歎,點我達項目在2015年6月24日正式上線,到2015年10月下旬就已積累了大批單量,其高效得益于原來在點我吧體系內的模式經驗積累。
點我達目前的運力,由大部分兼職和少部分全職(勞務外包)配送員組成。全職配送員提供兜底服務,保證每一個訂單都有人接。而對配送員而言,差別可能只是在於是否有社保和8小時工作制。而趙劍鋒認為,隨著點我達在一個城市的體系趨向完善,全職人員的人數和送單比例也會隨之降低。目前,其全職送單比例在5%以下。
我們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和他曾在諸多場合強調的一樣,趙劍鋒對記者說,點我達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用資料和技術來管理並提升效率,效率足夠高,便可覆蓋成本實現盈利,有更多空間去提升服務。這是最簡單的商業邏輯,但在模式的設計上,他有一些更深的思考:
一、點我達是派單制,其他同行是搶單制。這在效率上有很大浪費。5個訂單會有5個人搶,如果是派單,實際配送往往只需要1.5個人。
二、城市配送區域無分區,這被趙劍鋒認為是點我達的獨門技術。其他公司的模式都是把城市網格化,一個團隊負責一塊。其實應該以商家和用戶為中心去選擇它的周邊,運力也有波峰波谷,不能封閉在一塊區域裡,要有無數個區。
三、壓力平衡,這和滴滴溢價類似,根據供需變化進行價格杠杆的調節。需要更多的運力的時候會給配送員更多報酬,而在商家端的收費和付費給配送員是兩種計算方式。配送後臺系統運轉效率高,平臺便能盈利。
以上措施加上kpi的效率導向加快了平臺運轉,而眾包模式的彈性工作制則提高了工時利用率。
在配送員端,點我達用技術、產品和規則取代了人事進行管理,好處是節省人力,也便於大規模擴張。除kpi導向和基於線上的培訓制度外,點我達後臺系統還會監測配送員的服務全過程,然後量化為資料指標,比如接單回應時間、送單時間、商家和消費者的評價、遞送路徑以及單位時間內的最大接單量等。系統將進行評判,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訓。
首次雙11大考
即便如此,點我達並沒有承接大量快遞包裹的經驗,在雙11這場大考中,點我達目前的人員配置和系統技術水準仍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和許多快遞公司一樣,在雙11前一個月的備戰中,點我達提高待遇,大批招募配送員,不過,趙劍鋒透露,這樣做的成本卻不一定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雙11期間訂單密集,二是平時平臺上大約只有10%的註冊配送員在跑單,而借助獎勵的提高,這一數字在雙11期間提升到了20%,這並不需要付出過多的平臺信任成本,只需要進行快遞配送能力的培訓即可。
點我達的培訓是獲得配送資格的必要條件,線上主要是知識測試,線下有網點開展配送實操的培訓,在點我達總部也有培訓場所。通過培訓之後,配送員會被點我達打上相應的標籤,然後就可以參與雙11的包裹配送。
在雙11配送過程中,點我達總部有即時狀況監控系統。在監控面板上,電動車代表配送員,不同類型的房屋符號代表倉庫、商家和消費者。如果配送中出現了問題,比如線路偏離、即將超時等,系統會自動報送問題提醒,而這些提醒直接關聯點我達APP,即時傳達給配送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謝新宇告訴記者,如果最後配送出現了問題,或者有客戶投訴,點我達可以通過系統追溯到具體的配送員,對配送情況進行核實,進行後續的處理。
有趣的是,在這次雙11的配送過程中,眾包配送員展示了靈活處理包裹的特點。針對一些包裹集中的路線,點我達的配送員用臨時包車的方式進行集中配送,而在北上廣深等交通擁堵的城市,點我達配送員直接乘地鐵配送包裹,比地面交通更快捷。
另一個重要的差別是,傳統快遞企業往往需要通過一個個網點,一層層級別對快遞員進行管理和運力調配,而點我達不僅完全通過後臺系統直接管理配送員,還避免了再次分揀,實行點對點直接配送。
過程和點我達平時送外賣無異:哪些訂單由哪個配送員去送,都通過演算法匹配,然後由技術和產品管控配送員,接入的高德地圖服務也提供路線計算支援,配送員拿到訂單,只負責配送,完全不用考慮搶單、路線選擇的問題。對整個配送流程,點我達也可以通過系統直接監控。
不過,由於雙11包裹量較大,點我達在此期間也在各城市多處開闢了臨時集散點。記者在杭州走訪的一處集散點,便是由配送員平時的休息室臨時改作他用的。
謝新宇還向記者展示了點我達App上的壓力地圖, 它用紅色來顯示訂單的密集區域,配送員可以直接看到哪些區域訂單更多,就可以去緩解熱點區域的配送壓力。
以杭州為例,在11月11日上午,點我達APP上顯示天目山路以北、文二路以南出現連片的熱點,大量配送員就會前往這一區域接單。在謝新宇看來,通過壓力地圖能很好地實現配送員的流動,做到合理的供需匹配。
這套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經受住了考驗。雙11當天,點我達平均每單配送用時為40分鐘,99%的訂單在1小時之內完成了配送。
即時物流還有什麼機會?
之後,點我達在電商末端配送領域還將繼續拓展。趙劍鋒希望通過雙11與菜鳥平臺達成穩定的合作關係,得到更多訂單,在業務規模上超越新達達。
事實上,點我達與菜鳥的合作也不過短短數月:起始於6月,在D輪融資之前,還處在磨合時期。對趙劍鋒來說,如何利用好這筆資金,拓展更多城市和服務品類,進一步打造技術系統是當務之急。對於菜鳥的資料賦能,趙劍鋒則表示幫助很大,使物流即時性變成計劃性,大大降低了難度和成本。
除了阿裡生態體系提供的訂單源和菜鳥資料的支援,支付、雲計算以及地圖服務的接入也給了趙劍鋒不少信心。對於競爭對手,他認為新達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外賣品類的基礎訂單源,派樂趣沒做成,京東沒有外賣平臺。而整個京東平臺的日均總訂單量也就400萬單左右,其中60%是自營訂單,僅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餓了麼的訂單量就超過了整個京東。
在O2O概念變得過時的今天,即時物流在外賣、快遞等剛需類目訂單滋養下仍在繼續蓬勃生長。不過,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這家即時物流服務商在舞臺上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作為快遞企業的佼佼者順豐,也在這次雙11中嘗試了即時物流,或許,以後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邊界,將變得越來越模糊。
回顧過往,在趙劍鋒眼裡,點我達短短的發展歷程中有三次重大的抉擇時期。
一是在2015年5月30日,整個團隊開了一個會,討論要不要把點我吧的服務能力開放出去,應不應該,能不能盈利,後來調研、決策加產品研發測試上線,用了26天 。
二是在2015年底,決定減少大規模擴張的成本,讓更多資源回到系統的建設,一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都只是在維護穩定單量,而向商家收取的配送費也從當時3元多漲至6元多每單。
三則是在2016年二季度選擇和阿裡站在了一起,獲得了更完善的技術資源支援和訂單量支援。
趙劍鋒表示,現在除了外賣配送業務,點我達的其他服務已經進入正毛利階段,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外賣配送的盈利還需要基於效率和技術系統提升密度,預計需要6個月的時間。
他認為這個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但不多的幾個玩家都有自己的大問題。如何使模式變得成熟,能比原來的體系更好地創造價值成了制勝關鍵:價格不再是單一評判維度,要在服務、效率和成本上都樹立起優勢,比起燒錢搶用戶,這種穩健的發展模式或許可以説明點我達在未來的競爭中走得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