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預算4000!一篇不及格的裝機日記

首先,第一次寫裝機貼,水準有限,有說的不對或者比較二逼的行為還請大家海涵。其實我接觸DIY的時候非常早,因為早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家裡就開裝機店的,所以自己也有一定的興趣在裡面,也自己研究自己瞎琢磨。

最近挺閑的,正好有朋友要我幫忙裝機,只玩LOL和搓爐石,可能偶爾玩玩別的遊戲,這就是有一定的性能需求。至於說好了4000元上下的預算,既然是預算自然只有超沒有減的說法了。於是心裡大概是出了一個預算,CPU+主機板+16GDDR4記憶體大概是2000多元,主機殼+電源+散熱器+儲存設備(固態和機械)大概是1100元左右,最後留給顯卡的預算大概在900附近,這個價位有GTX950,R9 370(X),再就是便宜點的上一代的GTX750TI仍然有全新卡在賣,還有上一代的全新卡GTX760可以選擇,但的確是上不了GTX960。R9 370X是個馬甲(=R9 270X=7870),即便是擁有更好的性價比,更高的TDP也會讓電源投入增加一些,所以放棄。GTX760同理,上代產品保修風險較高。至於GTX750TI和R9 370,已經不入我這位朋友的法眼,所以最後決定上GTX950。至於主機板方面,選擇B150而不是H110,因為B150擴展性好很多,而且擁有H110沒有的SATA Express介面。主要是價格差能夠接受,作為主機板這樣的擴展基層設備,有必要一次投入多一些。

主機殼電源方面由於朋友已經欽定了酷冷品牌和航嘉品牌,所以可以選擇性極為有限,這裡選擇了我自己之前給別的朋友裝機使用過的酷冷至尊毀滅者經典型號和航嘉jumper 450B電源。因為CPU是散片的,散熱器的選擇是卡巴標配的九州風神玄冰400。這裡建議不差錢的朋友上采融的B81,因為我這邊預算較為緊張,所以散熱器降級為玄冰400。

基本上定下來所需要的東西和配置,就通過管道和網路購買配件,這裡自然建議大家是選擇靠譜的管道/店面/網路管道購買。因為不靠譜的貨源會讓你喪失質保的。

CPU終於是在英特爾打壓之下,E3神教基本上覆滅了,為了一塊CPU上一塊接近1000的主機板對於這台只有4000元預算的主機來說略顯奢侈,所以從淘寶直接搞一塊I5-6500散片,相比盒裝有著比較大的差價,在店家不坑爹的情況下值得考慮。

芝奇記憶體,馬甲條三家中最便宜的一家,相比賊船的復仇者和金士頓的駭客的馬甲造型上更加張揚和富有進攻性,比較符合我朋友的氣質。記憶體時序CL15-15-15-35,工作電壓1.2V,頻率是2400中規中矩,PCB採用了標準的6層,這裡就不再贅述其他沒用的了。

首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硬碟選那家好?作為日常家用的資料硬碟要保障性能還是兼顧功耗和靜音這就是一個問題。首先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希捷單碟1T這塊硬碟速度要比西部資料單碟1T藍盤的速度要快而且整盤要輕薄一些,但是這個藍盤的優勢在於靜音和三年的質保。這裡,考慮到朋友主要做遊戲盤和倉庫盤,他耳朵也不好使,聽不到什麼硬碟的尋道聲音,所以就用希捷單碟1TB給他。

因為預算的原因最終考慮風冷散熱,水冷CPU散熱器除了風扇本身噪音以外還有水冷泵的噪音,其實算不上什麼靜音。上面也說過,最終散熱器選擇了九州風神的玄冰400,這個散熱器在很多DIY愛好者眼中視為神器。我覺得一般般,除了那個風扇很安靜和藍色的炫光感覺很屌。其他的方面比如說散熱效果相比一些更加知名的散熱器廠商有不小的差距,包括散熱器銅底座的穿插做工。不用說貓頭鷹采融這類的廠商,就是利民收購過來的風靈散熱器做工也要比這貨好不少,還有隔壁的酷冷至尊類似定位的產品也是,不過哪個風扇是紅光,感覺看上不舒服。散熱器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扣具,九州風神玄冰400的扣具採用了經典的萬年公版設計,這套扣具不淘汰簡直是業界毒瘤。

電源是採用了航嘉價位低口碑較好的jumper 450B,80PLUS銅牌,3年質保,支持寬幅,主動PFC。這個電源的預算由於品牌限制,所以幾乎沒什麼可以挑選的。這個價位如果是不限品牌的話可以選擇的其實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超級花的金蝶戰鬥版450W,還有海韻的S12II-430W,這兩個電源雖然略貴一些,但是有更出色的表現,當然jumper 450B在這裡最突出的就是性價比了,至於安鈦克的BP430因為我有很長時間一直在用,所以也可以考慮這個。這裡有個小雷區,那就是身為高貴的銀牌的全漢RA450,這個電源因為波紋和電壓偏離問題備受爭議,所以建議大家儘量避免選擇。

這個價位通過銅牌認證,電源拓撲結構是雙管正激+單磁放大,12V功率能達到420W,感覺給人比較實實在在的。

可以通過風扇扇葉看到電源裡面的原件,放眼看去做工和用料還是都有保證的,網上拆解圖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銘牌部分,航嘉的型號總是比自己電源的實際功率要大一些,這也是早些年的廠家慣用手段。

主機板是用的堅若磐石的華碩主機板,型號是B150M-PLUS,原因主要是擴展性,四條記憶體插槽,支援SATA Express介面。這個板子還有對USB type-C的支持,瞬間感覺高大上了。至於那個百毒全家桶,還是留給華碩給自己家公司都裝上把。至於主辦的選擇,可以選擇華碩或者技嘉,跟二線三線主機板的價格差價並不算多。如果預算不緊張的話還是首選華碩,至於技嘉這些年一直有一個雙BIOS的存在,啟動比華碩慢一些,這點也是我強迫症了。有段時間我還是很喜歡出技嘉的板子,不過華碩和技嘉的板子的確比其他品牌的主機板更耐用一些。

大概來看一下這款主機板,MOS管上和南橋有散熱片的覆蓋。四條記憶體擴展插槽,一個SATA Express介面,兩個PCI-E介面和一個通過橋接晶片支援的PCI介面,六個SATA III介面,支援前置面板USB3.0介面。音訊部分做了獨立隔離,保證音質的高品質還原。

B150M-PLUS的供電系統是CPU3+2項供電記憶體1項供電,華碩稱之為DIGI+數位供電,並且有EPU搭配靈活控制,作為主機板獨立的電源管理晶片。主機板有特殊的ESD防靜電保護,所以還是比較可靠的。

記憶體方面有四個擴展插槽。支持雙通道。安裝稍微大點的散熱器會擋住一個記憶體插槽。主機板支援USB3.0前置面板方便檔案傳輸。

M.2介面,支援這個介面的SSD沒有很便宜的。主機板的版本號是1.05。

LANGuard網路防護,華碩LANGuard網路保護是一種硬體層級網路保護,採用優質的貼片式電容來提高網路穩定性,防電湧、防靜電元件保護主機板免受來自雷擊和靜電傷害。

這張對焦對錯了,主機板的音訊部分做了單獨的隔離,電容採用了尼吉康的電容,看上去很HIFI。LED分割線,看上去也很炫酷。

這裡是華碩B150M-PLUS最後值得吹捧的地方,那就是介面中支援比較少見的USB Type-C。

這是華碩的STRIX GAMING GTX950顯卡,這個系列也被稱之為猛禽系列是靜音與性能兼備的一個系列,華碩的顯卡質保還是比較可以的,這就夠了。其他的品牌比如說技嘉,A或者N品牌的一線顯卡都是可以選擇的。

顯卡沒啥好說的,雙風扇散熱設計,雙熱管。在顯卡溫度不高的時候風扇不轉。

需要一個單獨的6PIN供電,這個也是這個級別顯卡應該有的。因為PCI-E的供電無法滿足這張GTX950。這張顯卡採用了五項超合金供電,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介面方面則是全數位陣營,除了那個DVI-I依然支持類比輸出。

當然最後參加活動購買的浦科特M6S PLUS也終於到了。299的價格除了容量比較小以外,其他的槽點比如說顆粒製成在這個價格來看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了。

以上都是廢話,下面才是裝機的開始。

裝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方法,我就以我自己最二逼的方法來說說我是怎麼裝的。

首先裝機分主機殼部分和主機板部分可以先安裝主機板的部分原件,比如說CPU和記憶體,再來安裝主機殼上的電源,固定硬碟和固態。最後就是連結主機板和主機殼部分(這裡的主機殼部分吧包括電源)就完成了。這裡面自然有些小細節的部分,需要大家在一些老司機的帶領下慢慢領悟。

萬年不辦的渣渣扣具,調整到115X介面後按住,直至完全卡入CPU散熱卡槽裡。

插上固定卡鈕,這樣塑膠底座就算是組裝完成了。在CPU上塗上矽脂,有很多辦法,常見的九點法,或者我這樣的王字法都可以,切忌別塗太多,我這張圖裡塗得就有點多了。順便安利一下我之前用過的貓頭鷹的矽脂,四年後清洗散熱器的時候發現矽脂居然還沒有幹掉。真的是很不錯,

這裡是扣具上上螺絲,然後撕掉貼在CPU表面上防止散熱器劃傷的。

CPU這裡的散熱風扇要插入到CPU_FAN上,否則開機自檢會容易報錯的。記憶體的插法很簡單,只需要對準中心卡口,寬對寬,窄對窄就可以插入到主機板上了。記憶體都有防呆設計,一般不會插反。插記憶體的時候記得要閱讀說明書,如何組成雙通道,每個主機板都不一定有特定的插法。所以建議大家還是要以說明書為准。CPU散熱器風扇過長的部分用捆線繩捆一下即可。

這樣主機板部分的就完成啦。其實已經能看出來點樣子了。由於散熱器的原因,一條黑色的記憶體槽擋住了,所以只能從灰色的這組插。

主機殼選擇的就是這貨酷冷至尊毀滅者。屬於非常經典的老型號,升級了前置USB3.0和內置了固態硬碟架。實際上主機殼的噴漆工藝和鋼板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縮水,當然人家價格也沒有貴多少,所以這裡就不吐槽了。其實主機殼的選擇我非常看重鋼板厚度和是否防塵,顯然這是這些網洞流所不具備的。我個人一直用著聯力的K58很久了,這個主機殼非常厚重,但是內部空間比較擁擠。

這個線材部分還是有所保障的,先理清線材順序。

安裝固態硬碟和支架,順便安裝機械硬碟。

大概怎麼走線先搞清楚思路再走線,不然的話拆拆裝裝的很麻煩也很費精力。這個電源CPU供電部分比較長,可以走背線。如果CPU供電線不夠長的話就只能走顯卡下面了。

安裝擋板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別紮到手,這裡是比較危險的一個區域,在一些品牌的主機板擋板很薄也容易劃傷手,甚至一些剪裁擋板。下面的PCI擋板也是,一定要提前預先計算好位置去掉,否則一些主機殼的相容性你裝上主機板後懶得拆主機板直接拿掉PCI擋板很容易劃傷主機板PCB板。

上螺絲過程略,走線過程略(其實並沒有怎麼走)。

這就是最後的渣渣效果圖,這裡面我沒有用紮帶,只用了兩個捆線繩,一個用於CPU散熱器風扇,一個用於多餘的介面,可以看到主機殼的右下角,我就捆在那裡了。雖然做的不是什麼橫平豎直,但是出於日後可能會升級以及擴展性的需求我就沒有使用什麼理線的工具和辦法。簡單的走走,看上去乾淨舒服即可。

這個部分值得小心,建議大家在連接的時候閱讀一下說明書,儘量不要想當然的去連接。

裝機是一個比較繁瑣的事情,牽扯的也比較多,但是最終電腦是要為人服務的。所以一切的思路都要回歸到自己如何用,如何方便,如何在可控制的預算範圍內最大化整機的性能和品質。多多參考其他人的意見和方法,這樣思路會更加清晰。本文中很多商品都是通過一些管道走的貨,價格比網上還要便宜,所以這裡不列出價格明細了。

最後,沒有開機,沒有系統安裝,沒有跑分,沒有溫度測試,沒錯這就是這麼坑爹的一個帖子,簡單的裝機過程,也是一種簡單的娛樂體驗。本文旨在給一些新手裝機的朋友提供一些建議和説明,如果有錯誤或者紕漏還望大家不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