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 皮克斯骨幹安德魯·斯坦頓
姓名: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
性別:男
生日:1965.12.3
職業:導演、編劇、製作人
出生地:美國波士頓
關鍵字:動畫、皮克斯、總動員
代表作:[玩具總動員](1995)、[蟲蟲危機](1998)、[玩具總動員2](1999)、[怪獸電力公司](2001)、[海底總動員](2003)、[機器人總動員](2008)、[玩具總動員3](2010)
上世紀90年代初,安德魯·斯坦頓就是[玩具總動員]創作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同事這樣形容他:如果說約翰·拉塞特是約翰·列儂,斯坦頓就是他的保羅·麥卡特尼。 作為一個動畫編劇、導演,他有一顆敏感的心,這讓他眼中的一切都新鮮、動人。從他心上溢出的暖流,幻化成他筆下的生靈。 壹 故事現在回頭看,[玩具總動員]可以算得上動畫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作為編劇的斯坦頓也說,自己很少重看這部電影,因為它在提醒自己,再也拍不出更好的作品了。 然而在當年,皮克斯還沒有長片作品,一夥創業青年可說是圍在一起吃螃蟹。 他們的優勢在於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但斯坦頓說:“你不是在做什麼零件或什麼產品。什麼技術都要屈從於故事。”
▲他是對的。如今[玩具總動員]中的技術早已升級了好幾代,但這個故事,仍然有“後勁” 貳 羈絆1994年,完成[玩具總動員]後,斯坦頓一行人立刻開了頭腦風暴會,想下一個點子。後來的[海底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的雛形都是在這裡形成。而對於斯坦頓,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機器人”的點子出現了。 “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憂傷的角色了。”這個小機器人一直縈繞在斯坦頓心頭。“我甚至不知道他叫什麼,也不知道人類為什麼離開地球。”
▲直到八年之後,斯坦頓仍然放不下這個小傢伙。正當別人都以為他休長假去了,他卻偷偷搗鼓起了[機器人總動員]的樣片 四個月後,他把成果拿給拉塞特和史蒂夫·約伯斯看。之前遭受的懷疑一掃而空,[機器人總動員]項目正式啟動。 三 海洋而能讓斯坦頓有底氣提出“瓦力”專案的,還是[海底總動員]的成功。“[海底總動員]是關於勇氣的,尼莫也給了我巨大的信心,跟隨勇氣,去創作瓦力。” 而驅使斯坦頓去做[海底總動員]系列的,是他在海洋邊長大的經歷。他一直被海洋所打動:那裡,有生命也有死亡,美麗卻也讓人畏懼。
▲他覺得,在深海中討論生命與成長,再合適不過([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 肆 想像[機器人總動員]設定在未來,又涉及外太空。但技術對斯坦頓來說依然不是難題:“從[指環王]後,[機]中所有我需要的技術就都已經成型了,我需要的是想像與眼界,以發揮它們的作用。”
▲斯坦頓用[機器人總動員]再次證明,技術在動畫工業中,絕對不是第一位的。 伍 寂寞斯坦頓不能放下瓦力,是因為他的寂寞。而他重新拾起[海底總動員]中的多莉,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在他看來,多莉的失憶症是她的個性。但對多莉自己來說,這無疑是個缺陷,甚至“殘疾”。所以她格外友善、幽默,用許許多多的優點包裝自己,保證自己不被朋友拋棄。
▲[海底總動員]系列中,多莉常用的開場白,第一句就是“我叫多莉,我有短期失憶症”,第二句就是“我能幫上忙嗎” 陸 麻煩多莉打動斯坦頓的特質,日後也成為他的心病。有短期失憶症的多莉,作為配角顯然逗趣,但讓她成為主角就是另一回事了。
▲動畫的經典設定,就是讓觀眾和主角一同成長。如同前作中馬林和尼莫那樣 而多莉的失憶,讓她沒法“吃一塹、長一智”,觀眾的共鳴感就大大削弱了。 斯坦頓花了兩年時間發現這個問題,又用了一年時間才解決它。這下,他的感覺成了:“我恨死這個角色了!誰想出來的這個角色?氣死我了!” 柒 清單多莉成了主角,還得設計其他可愛的小配角呢。斯坦頓的方法,是做一個海洋生物列表:水母森林、琵琶魚……先是尋找有趣的人物,再發散思維,看能衍生出什麼好玩的情節。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中,最讓斯坦頓費心的配角,是章魚漢克 在製作[海底總動員]時,章魚這個形象由於技術難度,是提都不能提的。而在續集中,漢克靈活的軀體讓他成了一大亮點。 捌 熱情在皮克斯做動畫,一部少說也是三四年。斯坦頓笑稱是酒精才讓他保持了持續的熱情。
▲“真正吸引你的,是你同某些人合作時的那種魅力。你看到了一些無法獨自完成的事情,這個過程和吸毒一樣,是會上癮的。”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