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父母沒意識到,你正在慢慢毀掉孩子!
昨天被樂媽約出去喝茶,我們大概有1個月沒見了,剛看到樂媽的時候,我還打趣她道:“你減肥挺成功嘛,瘦了好多啊。”
可原本那麼在意身材的樂媽聽到後並沒有很高興,而是有氣無力的說道:“優媽,你說我該怎麼辦啊?我現在是老公不疼,孩子不愛,我覺得自己都快得抑鬱症了。”
聽她這麼說,我趕緊收起了玩笑,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現在,我動不動就挑老公的毛病,總覺得他做什麼都不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大發脾氣……每次發完脾氣後,我都特別後悔,因為每每看到這樣失控的自己,就好像看到了我小時候的爸爸媽媽。
其實,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回家,放學以後,別的孩子都是巴不得趕緊回家找爸媽,而我總要在外面”遊蕩“一會兒才回去,因為我不想回家去“欣賞”爸媽吵架。
每次吵完架後,地上盡是爸爸發脾氣時摔的鍋碗瓢盆,而媽媽呢,只會抓著我的手不放,開始跟我各種抱怨爸爸的不好,而作為一個孩子的我,要儘量去消化媽媽的痛苦,這對於我來說,真的很痛苦。
所以,我從小就告訴自己,我將來一定不要這麼對我的老公和孩子,可我終究還是變成了他們的樣子。曾經父母身上那些我不喜歡的地方,在我身上也慢慢的顯現了出來。我好討厭這樣的自己啊,為了不讓孩子繼續受傷害,我必須得做點什麼。優媽,快給我點建議吧。”
是啊,父母之間的戰爭,最大的犧牲品就是孩子。我們現在的每一位父母,也都是上一代家庭教育的結果。換言之,原生家庭的品質,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父母帶給孩子的童年經歷,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將來的待人接物方式。曾經有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男孩,在找女朋友的時候總是找比他大好幾歲,甚至大十幾歲的女人,最後和一個比他大了整整十七歲的女人結了婚。
原來,在男孩小的時候,父母離了婚,他留下來跟爸爸生活。爸爸整日酗酒賭博,男孩經常一個人躲在屋角偷偷地哭泣。當男孩長大後,他總是對比自己年齡大的姐姐產生依賴感,希望從她們身上得到媽媽般的溫暖。
童年一個強烈的經驗感受,會讓孩子內在產生一些“隱形意識”,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孩子的性格。它可能會在孩子人生的初級階段保護他,可是等到環境發生改變,人生步入下一階段時,這種性格的弊端也就逐漸顯現出來,成了孩子發展的阻礙。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父母性格的烙印,那些我們自認為很討厭卻又改不了的毛病就是“原生家庭的傳承”。過去的原生家庭在你身上產生的烙印已經無法抹去,但從現在起,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這是一個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對現在的原生家庭負責。
樂媽的問題在於目睹了父母相互爭吵、相互詆毀,從而給她性格上帶來了急躁不安的部分,但好在她意識到了自己身上已經有了她曾經不喜歡的父母身上的東西。優媽認為,一個好的原生家庭,至少應該建立在這些基礎上:
一、給孩子正面影響
“看你那樣子,懶惰又不上進,跟你爸一個樣。”有多少媽媽對孩子說過這種話,而又有多少孩子到最後真的長成了爸爸這個樣?
其實這種現象是有跡可尋的,因為孩子一來接受了語言的暗示,二來他們會通過表現出和父母一致的行為來和父母親近。
不妨經常和孩子這麼說吧:
“寶貝,你真棒!你像爸爸一樣勇敢!”
“寶貝,你和媽媽一樣善良,爸爸愛你!”
……
用正向語言去引導孩子,向爸爸媽媽好的方面學習,孩子也就慢慢長成了爸爸媽媽好的樣子。
二、給孩子愛的能力
夫妻關係不是丈夫做好丈夫該做的事,妻子做好妻子該做的事就行了,而是要彼此從對方那裡感受到被愛、被尊重、被認可,這樣才能產生愛的流動。
父母之間相處的模式,將影響到孩子未來與配偶及周圍人的相處方式。父母之間是否有愛的流動,對孩子是否有愛的能力有著關鍵的影響。孩子長期體驗不到愛,就有可能失去愛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想給孩子愛的能力,首先夫妻之間要做到相親相愛,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不要總是抱著“你如果愛我,你就要先這樣做”的想法,這樣很容易使對方陷入“你不做我就不做”的惡性循環。如果夫妻之間都想著先為對方邁出第一步的話,那不就和諧了嘛。
我們相愛的方式,就是孩子愛這個世界的方式。
三、不斷自我完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無缺的孩子。我們都在小時候受到過來自父母的傷害,並且在心中暗暗發誓,等將來我自己成了父母,一定不會這樣對待我的孩子。可事實呢,往往是我們不自覺的在重複著當年父母對我們做過的那些事罷了。
然而,父母怎樣待我們已成過去,我們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才是現在最應該做好的事!我們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讓孩子繼續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