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散養≠不管 媽媽你別誤解了

小編身邊有很多家長,一直秉持著散養孩子的原則,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態不聞不問。但是當孩子在自理能力和學習技能等方面出現問題時,他們又開始惱怒、懷疑,完全沒意識道自己教育的失敗。這樣的家長會耽誤孩子的一生,因此小編想提醒各位家長,物極必反,散養不等於放任,教育同樣不等於控制。

散養不是放任不管

當前,所謂的“快樂教育”越來越受父母的歡迎,散養的本質是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富含自由與快樂的成長環境。但大多數情況卻是,父母一旦開始執行這種教育模式,反而會忘記還要給孩子以適度的規則、約束與控制。任何打著散養孩子旗號為自己的失職與缺席辯解的父母都不是成功的家長。

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嘴上說著“我不會對孩子指手畫腳管這管那”的父母,往往管的比其他家長都要多,這顯然都偏離了散養教育的最核心精神。真正的散養教育要求父母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控、自律的能力。

1.培養孩子作為社會人應有的能力

社會人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做事情的條理、規劃、耐心、毅力等,感性能力包括對他人的關心、同理心、友善度、溝通能力等。

2.做循序漸進的自我控制訓練

對情緒、語言、心態的自我控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向。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對他的成長有著重大意義。

這些情況家長不能不管

散養指的是家長不要對孩子事無巨細全部掌握,但以下這些事情,做家長的可絕對不能不管。

1.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給予其相匹配的言行舉止要求,比如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跟其他人打招呼要講禮貌、講究衛生、守時等。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基本的禮貌。

2.家長不要太注重孩子做某件事的結果,要求他們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但是必須要求孩子在過程中保持積極認真的態度,嚴謹負責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從小就要做一個負責的人。

3.家長碰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犯錯並不代表他成為了壞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孩子學會了道理,得到了教訓。因此,家長一定不能姑息孩子的小錯誤,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反省原因、找出解決辦法,當然更不能一味地批評。

4.家長要培養孩子基本的思想道德修養,比如要求他們在生活中秉持誠實、善良、尊老愛幼等態度。

5.如果孩子向家長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那麼家長一定要及時解決,不能當做沒聽到或者給予虛假的承諾,否則會消減自己的孩子心目中的誠信度。

6.如果有人向家長打小報告,說出了家裡孩子的不好之處,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首先要多方打探查明真相,不能冤枉孩子,也不能一味保護孩子。

四類家長,制約孩子成長

過於專制、縱容和對孩子不聞不問的父母都會制約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樂於關注、積極引導孩子的父母更利於他們的發展。父母可千萬不要成為專制、縱容、忽略型的家長哦~

1.權威型

權威型的父母比較善於關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及時地為遇到困難的孩子以貼心幫助。這樣的父母不止會照顧孩子,還能適當地給他提出一些發展的要求,但並不會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事。

權威型的家長比較理性,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十分親密,有經常性的情感、思想交流。父母在孩子眼中威信很高,而且也很容易將孩子塑造出友善、真誠、獨立自主的品格,他們通常有很強的自控自律能力,未來發展比較好。

2.專制型

專制型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可謂相當嚴厲,他們不僅對孩子的態度很差,而且還會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為自己塑造過高的家長制權威。如果孩子不肯聽話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家長就會用很嚴厲的態度施加懲罰。

這種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是以自己的喜好為基礎,比如給孩子安排他們認為可靠的工作等。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真正的關心,得不到平等的交流,因此很容易滋生焦慮、懦弱等負面情緒,難以信任他人,甚至容易出現攻擊性暴力行為。

3.縱容型

縱容型父母與專制型父母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他們相當溺愛孩子,卻不對孩子做出一定的規範,也不捨得指責批評孩子無理的要求。

孩子沒有得到合理科學的指導,不僅不能塑造基本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會因為父母的溺愛而產生唯我獨尊的觀點。心理很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比較欠缺進取心及探索精神。

4.忽略型

忽略型的父母完全不在乎孩子的生活情況,也很少對孩子體要求,更加不會滿足孩子基本的需要。

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彼此不能夠得到瞭解,這會給孩子造成不少較多心理問題,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很不利。

聰明的父母,往往這樣教育孩子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僅能構建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還能夠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並且更有利於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聰明的父母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父母在遇到孩子犯錯時,不要馬上就如同法官審案般給孩子判定“罪行”,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用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影響孩子,同時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生活如同一場比賽,孩子作為運動員只能孤身奮戰。父母不能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充當裁判,反而要做支持孩子、鼓勵孩子的啦啦隊,讓孩子意識到身後有人作為他堅強的後盾,讓孩子樹立自信、放手去飛翔。要善於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長處,還要積極地讚美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家長不要把自己當成馴獸師,將孩子當成毫無自主能力的小動物。相反,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的鏡子,這樣孩子就能通過父母的言行舉止來認識自己、發現回饋結果。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