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在農村不講究科學餵養的孩子長得也很好?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們都很注意寶寶的餵養,從添加輔食到寶寶餐具的選擇,父母們慎之又慎。而在以前,包括現在的農村,不很講究餵養的孩子,現在也長得好好的,還有必要這麼科學餵養嗎?我特地邀請了我們社區一位被公認育兒好的寶媽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高興在這和大家一塊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媽一直和我爭論的。她的觀點:“她們那個年代什麼都沒有,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不也是把你們帶的好好的嗎?”其實這個問題衍生出來就是-科學餵養VS傳統經驗,那麼我們需不需要科學餵養?

我家自從小豆豆從我肚子裡面出來到現在已有8個多月了,從懷孕算起也有十七八個月了,在這些歲月中我們一直和父母相互磨合著懷孕育兒的觀念。我也一直在向公婆傳遞著:在撫養我丈夫方面,她們的確做的很棒,但是現在輪到我們做父母,我們很歡迎她們提意見,她們以前的經驗十分珍貴,同時我買了幾本育兒方面的書籍,希望她們能從更專業的醫生角度去獲取更科學的育兒知識,並會告訴她們現在很多育兒規則發生改變,比如寶寶生下來黃疸過高需要照藍光、2歲之前不能吃鹽、睡覺的時候不能趴著、要按時體檢才能及時發現寶寶生長發育情況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經驗中所沒有的。

其實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以最佳的狀態成長,想知道寶寶各個階段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再及時調整餵養策略,讓寶寶的發育處於最佳的狀態。

其實不管是科學餵養還是傳統經驗,都可以把寶寶養大,但是傳統經驗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科學餵養其實就是為了降低傳統以主觀經驗判斷所帶來的風險。

最後給舉個例子:

寶寶生下來後皮膚發黃是很正常的,有些寶寶到出院的時候皮膚還是很黃:

傳統經驗:以前的做法是,哪個寶寶不發黃,回家給寶寶多喝水就好。

科學餵養:現代的醫學認為,如果寶寶的黃疸數值超過14mg/dl,就需要照藍光。

其實這是一個概率性的問題,嬰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有的黃疸已經消退或減輕後又重新出現和加重,多屬病理性黃疸。如果繼續加重,處理不當就會轉成核黃疸。

相信很多新一代的父母在新老育兒觀念上也會同我一樣遇到下列這些問題:

1.寶寶出生後從醫院醫院到家(開車),長輩覺得應該抱在手上,而我們堅持一定要用提籃安全座椅才能開車回家。

2.寶寶出生不久,我們要給小豆豆買尿不濕,長輩很不理解,說小時候你們都是用尿布長大的,也沒見你們長的不好。

3.我家是男寶寶,出生沒多久,長輩認為應該從小開始把尿,這樣以後容易把,而我們覺得1歲以前的寶寶不應該把尿。

4.在寶寶飲食上,我們認為2歲之前的寶寶不應該吃鹽、味精,而長輩認為這樣寶寶會覺得沒有味道。

5每次體檢完後,醫生說你家寶寶缺鈣、缺鋅什麼的,長輩會說在你們小的時候飯也吃不飽,也沒見的現在長的不好。

6.每次寶寶睡覺,總是怕孩子著涼了,給寶寶蓋很多被子,醒來後全是汗。

7.父母認為我們自己平時吃什麼,給寶寶也吃什麼就好了,買什麼米糊、麵條浪費錢等等......

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