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小米傍不上美國:想出家卻不願剃髮

在小米6發佈會的第二天,小米副總裁王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小米並沒有打算開拓美國和歐洲市場。在國內稱王稱霸的小米,為什麼不想搭上美國這輛高速行駛的經濟列車,成為“國際米”呢?

小米公司成立後,在短短幾年席捲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一度佔據最多的手機市場份額,僅用三年時間,首次超越三星成為了中國市場領先的智慧手機廠商,創造了小米“神跡”。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日漸飽和,小米逐漸開始開拓國際市場,在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十分暢銷。小米提供服務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市場。前任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曾打算在2017年進軍美國市場,但是這一設想終究沒有付諸現實。

小米選擇暫緩進軍美國市場的進程,絕大部分原因是它不能進入美國市場。

最初的時候,小米在美國開設虛擬商店售賣手機配件,並於2015年年底獲得多款手機售賣許可。但是,小米4不久就在美國遭遇了專利訴訟,多家運營商被迫下架小米手機。

顯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已經具備了一套相當成熟的智慧手機運營體系,並且一向看中智慧財產權。在智慧財產權意識極度缺乏、相關法律尚不完善的中國,小米尚有空子可鑽,混得風生水起。一旦登陸美國大陸,便立刻水土不服,施展不開拳腳。雖然自那以後,小米加緊了關於智慧財產權方面的運營,不斷申請專利,但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所以,小米目前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市場體系仍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市場。

小米手機的運營特色是高配置、低價格,極高的性價比是受到年輕人青睞的重要原因,也是迅速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王牌。但是在美國這樣一個普遍高收入的國家,這一特色並不能吸引消費者。他們更傾向於多花一點錢,選擇更加高端的手機。

王翔認為:“我們追求的市場是大眾市場,想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不是關注高溢價、精英市場。我們想為每一個人創新。”如此看來,小米仍然是死守著他們固有的模式,不打算為進入美國市場而放棄自己已經形成的理念。用一個形象點的說法是:“想出家卻不願剃髮。”

如果小米想再次嘗試進軍美國市場,那麼它必須拋棄掉在國內已經成功的運營方式、產品理念等模式,以回到初始狀態為代價,重新融入美國市場。

成為“國際米”道阻且長,小米還需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