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打在身上才是家暴,別讓它成為“家務事”
家,本來是溫馨的代名詞,但有時候,它也會成為“戰場”。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暴力讓家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不少男人還打老婆
全國婦聯的一項最新抽樣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公眾中,有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打過。遭受過配偶暴力毆打的女性表示,丈夫有的是突然暴發,上來就打;有的是在外人面前有風度,但關起門來卻換了一副面孔,經常動手打妻子,情景如同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男主角。男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教養越來越好,但是為何還是不斷“打老婆”呢?
“家庭暴力是個受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行為,這與男性的受教育程度沒有直接關係。”南京腦科醫院精神二科主任謝世平說。“英國學者亞當斯認為,自家庭存在後,家庭暴力就存在了。這和社會文明程度無關,研究發現,與現代社會相比,在原始族群中,家庭暴力反而很少出現。這和兩個因素直接相關。”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分析認為。
第一個是社會文化因素。男性的潛意識裡潛伏著“男性沙文主義”。這就是希望統治女性。為什麼原始族群裡家庭暴力反而減少,原因就是原始社會女人就是隸屬于男人的,因此男人不會去打她。在現代社會,女性要求與男性平等,在這種社會關係下,男性沙文主義的思想才會出現。
第二個是病理因素。“家庭暴力與男性的個性特徵有著直接的關係。”謝世平主任分析指出,其中對妻子大打出手的男性中1/4都存在心理障礙。長期調查發現,因為婚外戀而對妻子橫挑鼻子豎挑眼而實施暴力的占30%,由於性格扭曲而打妻子的占22.5%,由於大男子主義而毆打妻子的有23%。女性在擇偶時,如果遇到喜歡控制別人、自戀傾向嚴重以及很大男子的男人時,要慎重。
女性越來越暴躁
近年來,網路上有一句調侃語“男人向女人發展,女人向野人發展”。本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弱質女流,纖纖玉手,怎麼會向自己的丈夫揮大棒呢?
據重慶市婦聯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國婦聯調查表明,中國家庭暴力中近15%的受害者是男性。在現今社會,家庭暴力中男性受害者的比例增高了。就如近日一則新聞報導,一位元女士總是對丈夫拳腳相向,為此不得不簽訂協定,“每週只能動手一次”。這則新聞讓人驚訝,女人為何變得越來越暴躁了呢?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劉華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六歲前的性格是由父母決定的,若是從小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父母過分包辦代替,或經常暴力對待,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不自覺地用暴力對待他人。”
臺灣文化名人、心理學者藍懷恩告訴記者,現代女性能夠經濟自主,甚至超越男性,其頤指氣使的態度從家庭到單位都可以看到。獨生子女政策也使得不少家庭被迫“把女兒當兒子養”。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女子審控組”的專家則認為,有暴力傾向的女性大多自私、偏激和狹隘,因而在遇到衝突時,易採取極端的方式。女性有兩個特殊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這兩個時期,女性更容易產生攻擊性☆禁☆行☆禁☆為。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素有“愛情博士”之稱的黃維仁指出,如果發生了家庭暴力,首先,無論男女,都不要屈服,可以不離婚,但應分居一段時間。
冷戰比動手還可怕
家庭“冷暴力”已經成為家庭的一種隱形的精神暴力。“冷暴力”最明顯的特徵是漠不關心對方、沒有語言和情感的溝通,或是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禁☆生☆禁☆活、懶於做一切家庭勞動。
近年來,家庭冷暴力的真實案例也頻頻見諸報端:重慶的王先生和妻子是不打、不鬧、不說話,這種痛苦已經持續了10年。無獨有偶,廣州的張先生不但不跟妻子交流,而且在妻子懷孕、分娩時也不聞不問。生活中,像這種夫妻間連架都懶得吵,分坐沙發兩頭,冷漠相向的冷暴力讓一位妻子說出這樣的話“我寧願和他打一頓,也不讓家成了死寂的墓地”。
一項針對北京、天津、武漢、長沙等四城市2000多個家庭的入戶調查顯示,70%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於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冷暴力”是不見血刃的戰爭,其傷害程度不亞於顯性的“熱暴力”,甚至可能大於傳統意義上的拳腳相向。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督導謝華指出,冷暴力是故意讓對方感到被忽略、被歧視,引起其精神上的痛苦,自覺受到蔑視,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自信、自尊都會被嚴重打擊。在“冷暴力”環境下成長的人,大多性格孤僻、行為怪誕,嚴重的還會誘發犯罪。
劉華清說,要預防“冷暴力”,首先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民主家庭和相親相愛的父母,這樣孩子長大後出現冷暴力的幾率幾乎為零。“如果出現‘冷暴力’,就要依靠夫妻之間調整生活,或設法過好性☆禁☆生☆禁☆活,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間的和諧關係。若夫妻溝通有困難,可求助於親戚、朋友或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