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孩子勇敢,讓多少孩子壓力山大
孩子的性格培養一直是育兒道路上的重要一環。
面對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敢於嘗試新事物,敢於大方地與人溝通交流。
但由於天生差異和環境的不同,有的寶寶似乎顯得不那麼勇敢。
這可急壞了一些家長,他們急於“賦予寶寶們勇敢的力量”,
有些甚至採取趕鴨子上架的方式。
米琪媽覺得,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孩子被迫勇敢是不可取的。
所謂強扭的瓜不甜,迫使孩子勇敢,有的時候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畏懼。
好友糖糖就曾向我講述過她小時候的遭遇。
她小時候也很膽小,特別怕生。
有一次,家裡來了陌生的客人,她躲在媽媽身後,遲遲不敢上前打招呼。
她爸爸認為這樣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於是催促她站出來問好。
可是她就是邁不開步子張不開嘴。
直至後來爸爸生氣地抬高了音調,她也還是放不開膽子。
最後竟哇哇大哭起來。
大家都覺得這只是件小事,不料卻給糖糖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以後每次家裡來客人,她不但不敢打招呼,
反倒習慣性將自己關到房裡閉門不出。
甚至在長大後面對陌生人,
她都或多或少有一種不敢與人對視的自卑感。
......
糖糖略帶憂傷地說:
“父母一直希望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結果我卻成為了那個最膽小的人。”
而現在的父母們,很多都有著像糖糖父母那樣的一套教育理念。
我們不難看到一些父母,尤其是男寶寶的父母,在孩子跌倒後大哭的時候,通過“這麼大了還哭,羞羞臉”、“男子漢哭什麼哭”等方式,試圖刺激他們勇敢起來。
但殊不知,通過這種方式,很多孩子不但沒有變得勇敢,反倒因為害怕被取笑,變得小心翼翼畏畏縮縮。
因為年幼的他們尚還不懂勇敢的意義,加上父母不合適的敦促和批評,讓他們覺得“嘗試新事物是件壓力山大的事”、“這樣做會被嘲笑的,還是不要去嘗試了”、“遇到困難只要不哭,媽媽就不會罵我”......
勇敢的確是人生的必修課。但是變得勇敢並不是為了博得別人歡心,也不意味著面對困難不哭不鬧。
勇敢是一種即使心存畏懼,也要勇往直前的力量。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變得勇敢?
不需要用蠻力,也不需要嘲弄,我們需要以智取勝。
家長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完成這項重要的性格修煉呢?
“沒什麼大不了”
有的時候,由於家長過分的關心,孩子們容易把恐懼放大化,導致留下心理陰影,以至於以後都不敢再接觸同類事物。
因此,我們要想辦法告訴他們,這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比如,當孩子因為玩耍將手指弄破了皮,本來是一件小事,如果你大驚失色跑過來噓寒問暖,甚至急哭了,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了很嚴重的傷,甚至本來不痛的手由於心理作用都變得痛了。
因此,不妨裝作不經意的樣子,用輕鬆活潑的語氣說:
“寶貝別難過~媽咪給你包一下就能繼續玩兒啦!”
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孩子面對恐懼感到害怕時,如果有一樣東西能夠迅速吸引他的注意力,他的害怕就會讓位於新鮮感。
比如,米琪媽有個同事就非常機智。她的寶寶非常害怕在浴缸裡洗澡,有時候甚至急得哇哇大哭。
後來有一次,當寶寶又開始哭鬧時,她靈機一動,對寶寶說:“寶貝,我們一起來玩水好不好?”接著她脫掉衣服跳進浴缸,兩腿直撲棱,還學鴨子叫。
一時間,寶寶忘記了哭鬧,看得一愣一愣的,最後開心地笑起來。
接著她說:“進來我們一起玩兒吧!”
寶寶表示非常樂意,並且從那以後就愛上了在浴缸裡洗澡。
大家一起來
良好的氛圍能給寶寶以安全感,當寶寶們害怕時,不妨借用群體的力量,讓他融入到小夥伴中去,害怕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有所消減。
比如,當寶寶一個人不敢滑滑梯時,不妨帶ta和其他小夥伴們一起滑。
小夥伴們之間往往心領神會,能產生團隊的樂趣。
看著那麼多小夥伴都安全地滑完了滑梯,想必心存畏懼的小寶寶也會安心許多。
當然,要是一時找不到小夥伴,父母也可以充當玩伴角色,嘻哈上任喔!
試著獨立
其實,寶寶容易害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還不夠獨立。
寶寶日益成長,父母應關注寶寶獨立性的培養,讓ta擁有自己的獨處空間。
例如,可以先讓寶寶學會收納自己的玩具做起,讓寶寶學會一些基本生活的自理能力。
另外,還可以多帶寶寶去外面感受一下新鮮事物,逐漸開闊寶寶的眼界,日積月累,寶寶就會獲取很多新知識,也有助於消除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
小編的碎碎念
其實,每個孩子在內心裡都有一顆渴望強大的種子。
就算他們現在尚還不夠勇敢,不夠堅強,但他們也在一天天進步。
相信通過親們的引導、包容和鼓勵,一定能夠造就一個個獨當一面的他們。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