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落入凡間的仙子--耬鬥菜

耬鬥菜

英文名稱: Easten Red Columbine

拉丁名:Aquilegia vulgaris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70釐米。

花期4-6月,一莖可以開很多花、花色非常豐富,多為雙色、粉,紫,黃配白色等;雜交也非常容易,這些年有更多的花色品種培育出來。

喜富含腐殖質、濕潤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喜半陰和涼爽的環境,在半陰處生長及開花最好。

耬鬥菜性強健而耐寒,但不耐炎熱,華北及華東等地區均可露地越冬。夏天最好半陰和通風;忌悶濕。上海地區戶外種植的耬鬥菜多數到梅雨季節便悶爛了,其實耬鬥菜是可以多年生的。

開花後能結很多種子,種莢成熟後自然乾燥,黑色小粒的種子倒出來。

一般秋天播種,經過寒冬,春天發芽,第三年春天開花。

每年的春天,各種草花爭相怒放,選擇太多,喜新厭舊也是難免。然而對耬鬥菜,卻一直情有獨鍾。

說實話,“耬鬥菜”真是一個很土很土的名字,頭一次把這個花和這個名字聯繫起來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可是這麼一個氣質非凡的猶如仙境裡的女子,我們的土名就叫“耬鬥菜”。明明是花,為什麼叫“菜”呢?後來看到資料,耬鬥菜曾在饑荒時被當做野菜食用,又因著它的花形如漏斗,才叫耬鬥菜吧。

明朝的《救荒本草》和《野菜博錄》有記載,耬鬥菜的葉子洗淨燙熟後可食用。不過上面也說,耬鬥菜生食有毒。其實耬鬥菜更普及的還是作為一種中草藥材,那個詭異的別名“血見愁”就是說它了。

在一些書典籍中耬鬥菜還被稱為“益毛代金”,說是可以“下死胎,止刺痛、幹黃水”。藏藥名叫“紮吉尕吾爾”,記載說:“山生冰片,能除百病,生長在陰陽交界的石岩上,莖葉蓋在岩面,花淡藍色,狀如鈴倒扣,有金色斑點。”還有寫:“葉青色,潤如油浸,花藍紅色,狀如銅鈴,果青色,狀如弓套。”就是描述的耬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