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不一樣的阿思翠?小翠GX30入耳塞木耳
當時小翠GX50剛發佈的時候,作為國產耳機界的顏值擔當,也是驚豔出了一條血路。隨後出了跟GX50外觀相同的GX40。個人認為,GX40比GX50的調音水準要更高一點。當時大家都說,GX50竟然被自己的妹妹吊打了。
現如今,小翠出品了GX30。外觀相比之下更加後現代,不過少了那塊玻璃,我個人其外觀覺得不如GX40、GX50那麼驚豔了。
然而,GX30的聲音更加超越了GX40、GX50,成為三者中的最高點。
阿思翠也把旗下各個類型產品的風格大概確定了。其中GX系列以透明外觀為主打,聲音以中性、流行、大眾、清新為基調,配合上僅有二三百元級別的價位,應該是用來搶佔HiFi入門級與中低端市場,以及吸引HiFi圈外的普通用戶吧。
誠然,這個價位的產品,可能無法達到秒超平的水準。因此,所謂硬素質的種種術語,這裡不想再贅述。現在主要說說其聲音風格。且聽我細細道來——
GX30的三頻分佈比較有特點,總結為:低頻下潛和質感一般,而低頻氛圍感和中低頻段表現很好,中頻平坦,亮度和通透度中等水準,高頻延展好,高頻量感適中而自然。
在這種三頻特性下,GX30沒有那種“一耳朵的驚豔”,但這算是秉承了GX系列一脈相承的 流行、清新 的風格特點。平時一耳朵驚豔的聲音,通常需要優良的低頻衝擊力和高頻通透度,但也通常伴隨這“刺激”“不耐聽”等標籤。GX30的聲音完美地避開了如上問題。
大家可以發現,GX30的重點表現頻段並不是人聲段。樓主認為這也是宣傳中“不一樣的阿思翠”的主要緣由。
GX30比較適合男聲歌曲和純音樂的演繹。其中我認為,GX30適合的純音樂 是小編制、新世紀曲風或者其他電子輕音樂。作為相對低端的入耳塞,還是難以勝任大編制的宏偉。同時,由於GX30高低頻兩端都不突出,在聽一些刺激的樂曲時,會失去一些力度。當然這也可以解讀為“柔和”“耐聽”,比如有些歌曲調音非常刺激,若用GX30聽來則中和耐聽了許多。至於男聲,我沒有去仔細聆聽很多歌曲,反正手機裡保存的幾首男聲和男女對唱歌曲,GX30對男聲的表現都比較深沉、有力。
可惜我平時聽歌ACG女聲比較多。對於需要大量亮度的電子樂音效,以及需要中高頻潤色的女聲演繹,GX30表現都不夠出彩。
平時也聽很多古風歌曲,雖然GX30對於女聲表現力一般,但對於古風歌曲的另一大要素——樂器實錄——的演繹還是可圈可點的。
至於換套子方面,樓主做了簡單的嘗試。以上聽感主要基於小翠原配的哥套。雙節套有嘗試過,但隔音和低頻會下降,這裡並不推薦。最上面的產品照片中附送的小翠產C套換上去,聲音變化不明顯,不像某些產品那樣判若兩塞。套子這方面就一筆帶過啦。
這次測評把聲音放在了前面,那麼外在的介紹就放在後面吧。
樓主在前面稍微提及了幾句外觀方面的看法,相比GX50 GX40,GX30的外觀更加後現代了,其形狀和外觀設計皆是如此。
雖然形狀後現代了一些,但佩戴還是沒有任何壓力的。GX30設計為線材繞耳的佩戴方式,入耳後比較牢靠,佩戴簡單,出聲自然。
不過在我的耳朵上,隔音性能一般。相比小四的三節爆☆禁☆菊鑽、黑黃鸝的充實腔體和粗壯導管、甚至GR07MK2的可旋轉導管,GX30的隔音性能屬於入耳塞產品的較弱水準。可能是導管粗導致不能塞緊?亦或是腔體不夠大,沒能塞滿耳廓?不知道各位看官親自佩戴會是如何。當然隔音不好也不一定是缺點,配合線材繞耳的佩戴方式,這使得其聽診器效應會明顯減弱,走路也可以一直佩戴,相比如上提到的塞子會更安全,受震動摩擦噪音影響也會更小。
在寫作本文的途中,回顧內容與標題,“不一樣的阿思翠”與“秉承GX系列一脈相承的風格特點”是否衝突呢?經過腦中黑白兩個小人的激烈對戰,樓主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GX30適合曲風的改變確實可以得到“不一樣的阿思翠”的名號,但其調音特點也算是與GX40 GX50保持同步。
最值得肯定的是,GX30是難能可貴的在低價範圍內敢於嘗試新鮮風格的作品,改變了前幾年200~400價位一大票國產入耳塞無從下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