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穿越80年代,重現粵式美食

上世紀80、90年代,是傳統粵菜最輝煌的時候,在那時做個吃貨是幸福的事情。繁瑣的手工、精細的技法,那願意用時間去釀制的美味,品嘗傳統粵菜簡直就是享受廚師對美食的愛意,但這類老派菜式已經越來越少餐廳願意做了。所幸的是,小編發現廣州仍“潛伏”了一批熱衷做傳統粵菜的大廚,他們用真材實料和考究的製作,顯示出傳統粵菜的真功夫。

A手工菜 品粵菜之香

不懂得粵菜的人只知鮑參翅肚名貴,卻不知傳統粵菜最大的亮點在於烹飪方式極盡精良和花心思,長年以來執著於打造懷舊粵菜的沙面勝利賓館“西關粵”就是典範。

荔茸香酥鴨 綿粉與軟滑交織

“荔茸香酥鴨”是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名菜,完美展現了粵菜的繁瑣技法。荔茸原料一定要用樂昌芋頭,做成的芋泥又綿又粉,加入味料和豬油便成為“荔茸”。鴨子在處理時有兩種方式,一是用鹵水煲熟,二是調味後直接隔水蒸熟,令鴨肉綿軟。鴨肉處理後要去骨,再用香葉、草果等香料扣淋。判斷這道菜是否功夫足,主要看芋茸是否香酥,鴨肉是否香嫩帶油香。這種外酥裡滑,細膩混合鴨肉焦香的口感,才是用心思和時間釀制美好的真實體現。

珊瑚百花釀魚肚 蒸出來的鮮爽

很多人覺得魚肚會有腥味,對其抱有偏見,但是這裡的“珊瑚百花魚肚”鮮美得配得上這個美好的名字。珊瑚指的是傳統的珊瑚芡,用蛋清加上湯調味後勾制而成。百花意指蝦膠,因為蝦膠蒸好後,顏色豔紅如百花初開,入口爽鮮,所以叫百花餡。

這道菜的做法並不複雜,但小細節也要一併考慮周全。大廚先將炸好的魚肚洗乾淨泡透,再用雞湯煨之,除其腥味。將魚肚切成長方形,把裡面的水分擠幹。把肥膘肉和蝦肉剁爛,加入雞蛋、料酒、鹽、胡椒粉、味精、蔥花、薑末等攪拌成餡,釀於魚肚上。再加入蟹籽、菜遠(將菜掐頭去尾,除去菜梗,保留中間的精華,是菜最嫩最好吃的部分),上籠屜蒸熟。食用時,淋上芡汁即成。

桂花紮 鹹香包裹的豐腴

蜜汁桂花紮,因做法相當考究,如今已鮮有餐館再推該菜。別看它外形簡單,橢圓形狀分三層,最裡面的是鹹蛋黃,中間是肥而不膩的冰肉,外層是瘦肉,然後用鵝腸紮起來。但多種食材層層裹緊,準備起來一點也不省事。

比如冰肉要用頭曲酒和糖醃24小時以上,才能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肉、冰肉要切成0.5cm的薄片,疊起來,卷好蛋黃,用鵝腸紮緊,再用明火烤至七成熟,外表塗上蜂蜜烤熟切片。成品看上去外表赤紅,泛著蜜汁,相當誘人。將其拆開後分別品嘗不同食材,冰肉豐腴甘香,鵝腸很有嚼勁,不多吃幾塊怎麼對得起師傅的擔擔心機!

B把粵味堅持到骨子裡

金錢雞 傳統粵式串燒

“金錢雞”名曰雞,實則不是用雞肉烹飪而成,而是用冰肉、豬肝和瘦肉疊在一起燒,外形看起來像金錢,且雞的發音與“吉”相似,故叫“金錢雞”,是舊式燒臘店必備的燒味。

“金錢雞”的底層是冰肉,其實就是用燒酒、白糖精製過的肥豬肉,醃制後的肥肉雪白如冰,故名“冰肉”。最上層是瘦肉,中間夾著雞肝。烤制過的金錢雞,外脆裡酥,將其夾入荷葉餅中同吃,雞肝的酥香及冰肉的甘腴,滲著玫瑰露酒的淡香,一切在口腔中融合到極致。

雀籠點心 雅致上桌

“點心拼盤”是陳師傅的創意之作,據說靈感來自“東山少爺,西關小姐”之說。舊時廣州東山住著的多是達官貴人,少爺中多有愛雀的玩主,喜歡一手持摺扇,一手舉雀籠,故當時的茶樓設有杆架放置雀籠。陳師傅便靈機一動,將八款點心放置在雀籠中,讓裝扮成少爺造型的侍應提雀籠上菜,讓人眼前一亮。

拼盤中的“墨魚餃”選用黑松露汁做皮,內含蝦仁,入口爽滑。“兔子餃”、“珊瑚帶子餃”則造型可愛。“紅黑蟹子脆皮鵝肝腸”選料最複雜,既有蝦、韭黃,還要搭配紅黑蟹子和鵝肝粒。蓮蓉口味的“天鵝酥”和“金絲雀”,甜而不膩。

響螺湯 肉不膩湯亦清

燉湯講究的是原汁不動、清而不濁,而粵菜中的燉湯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譬如這道“至尊響螺湯”,響螺肉肥美軟嫩,在熱燙的湯水中完全釋放了它的鮮美滋味,而雞肉、豬肉及鳳爪又在湯品中增添了一絲獨特的香味。除了以上主料外,還需搭配枸杞、生薑等配料慢火燉煮,淺淺地品上一口,湯水甘鮮。

值得一提的是,因“響鑼”與“響螺”同音,上湯時,侍應會以一聲敲鑼聲提醒食客“響螺湯”到了,別有趣味。

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