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娛樂產品向生產力工具的轉型?iPad Pro

還記得小時候,自己看到別人家的小孩都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遊戲機,從眾貪玩的心理指使我系學習打字,瞭解新科技為理由,哭著鬧著要爸媽給自己買一台小霸王。可買了之後似乎就沒有打字的動靜,只是小霸王上面的卡帶越來越多了。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幼稚園,爸媽沒多少時間,於是就把我交給了外公外婆,老人家總是寵愛著自己的孫子,尤其是男孫,我也就得到了肆無忌憚無所顧忌玩遊戲的機會。

視力下降,成績退步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導火線,父母總把原因歸咎到玩遊戲機上,事實上,好像也是(難道需要承認智商不高麼?我才不呢!)。一氣之下,我爸就把小霸王摔得稀巴爛,在我心目中,這不是一台簡簡單單的遊戲機,而是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啊。遊戲機著地破碎的那一刹那,我哭得死去活來,聲嘶力竭。外公外婆夾在了中間在一旁勸說著爸媽,哄著我。

大家以為這故事就結束了麼?當然不是!在一個月後,我放學回家,外公笑眯眯地叫我過去他的房間,從櫃子裡面掏出一個紅色的塑膠袋,又從裡面拿出一天電源線連著帶著開關的插槽。我潛意識告訴我,這熟悉的插槽不是那個熟悉小霸王的麼?只是少了鍵盤和外殼而已,我倆興奮地插上卡帶,連接電源,遊戲機竟然復活了!那個興奮!那個激動(≧▽≦)/!外公說,那天時候他偷偷撿起來,又怕我爸媽生氣,於是先藏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給我玩。我想,外公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沒有之一。

多少男孩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呢?我猜,不在少數。現在走向社會了,放學第一時間飛奔回家打遊戲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工作的原因,陪伴外公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手機裝了很多遊戲,卻發現沒有多少時間玩了,更有沒有當初玩小霸王的那份幸福感。我想,我大概是更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光,還有陪伴著我長大的罷了。

上了大學,擁有了人生中第一iPhone 4s,又再一次以學習記筆記為理由(這是真心的,好麼?)購買了iPad mini2。然而宿舍的損友們在上面裝了一堆遊戲後,我心目中的生產力工具逐步地淪為了娛樂產品。

對比安卓的平板,iPad雖然價格稍高,但用戶體驗是高不少的。首先是軟體版本的問題,安卓的板子軟體解析度等難做到統一的適配,iPad則只要是從App Store下的就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再者就是系統的加成,iPad mini的上市時間是2013年,到現在已經兩三年了,配置不高,但依然沒有什麼卡頓的情況,作為日常娛樂偶爾記錄一下工作事項一點問題都沒有。而在這兩年裡,我的安卓手機已經換了一台又一台了。

為什麼後來基本上沒升級過我的iPad,首先是自己覺得mini系列的尺寸適合我在上下班過程中去把玩,攜帶方便,單手也能很好地握持;再者iPad mini3比2代就多了一個指紋識別,對我來說作用不大,後來4代出來,有了一定升級,但我覺得自己手中的2代還能再戰!

我對手頭上那台iPad mini2最大的不滿足其實就是容量,當初為了省下一點錢,買了乞丐版的16G,隨著系統升級軟體更新,平板下幾個視頻就滿了,要裝個新的App還要先糾結卸載哪個使用率不高的應用。這或許也是iPad Pro最小32G起步的原因,畢竟16G已經難以滿足人們需求了。而32G更大的版本則只有128G和256G,直接跳過了64G,這似乎是逼著想買64G的朋友直接128G,當然我覺得用到256G的還是極小極小部分消費群體,畢竟這不是加量不加價。因此,我覺得iPad Pro的64G玫瑰金的銷量是比較突出的。

iPad Pro的包裝和配件基本與以往的產品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配送的Lightning資料線足足有兩米長,這細節似乎暗示了我們,iPad Pro被蘋果默許為一款可以邊充電邊使用的產品,這和定位於生產力工具的理念也是相符的。這款9.7英寸的iPad Pro定位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有那麼點奇怪。從外觀上看,跟同樣大小的iPad Air2長得特別相似,然而它又不是Air系列,而叫iPad Pro,可它又比早幾個月發佈的12.9英寸的iPad Pro要小,而且也不叫mini版。想要買9.7英寸而又不想被別人以為是Air 2的朋友腫麼辦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玫瑰金(戴套除外),以顏色這種直觀的東西給人辨認,當然我並不是這一類人,哈哈哈。

剛拆開包裝的時候,心想,螢幕真的好大好大,而且真的很薄很薄,這攜帶方便,但心理多少有點覺得這容易變彎或者是容易折斷的不踏實感。用了半個月後,才發現這種想法是多餘的,平常隨意放在出行包包裡也沒特別保護,如今依舊硬朗得很。當然,9.7尺寸的螢幕放在普通出行包,大小依然是毫無問題的。跟iPad Air2、iPad mini4一樣,蘋果把iPad Pro側邊的靜音開關省去了,從此就只能在控制中心進行設置了,當然要是直接用音量大小鍵來替代也是可以的。

從螢幕來看,有些明顯的提升,定位為一款生產力工具,對於設計師來說顏色比較精准,色域更廣。事實上,iPad Pro的螢幕依舊是4:3的比例,2048*1536解析度以及264PPI,但由於採用了全新的反射圖層,反射率遠低於其他顯示幕,因此在高光的條件下,對比其他螢幕占了相當大的優勢。亮度也更好,我為了個讓iPad mini2和iPad Pro顯示同樣的亮度,在系統設置中,我明顯需要降低iPad Pro的亮度大約20%左右。另外,iPad Pro9.7英寸版本搭載了"True Tone"技術,它可以根據使用環境自動調整螢幕色彩,在不同環境下看,螢幕顏色都比較清晰自然,尤其是在黑暗的地方,能夠有效地減緩眼睛疲勞程度。

我一直覺得iPad mini2的螢幕足夠細膩精緻了,直到我看到了iPad Pro螢幕之後。這種感覺就像看了普通數碼卡片機的照片,再看富士機那種色彩一般,太驚豔了!原來顏色可以這麼均勻地過度,每一個圖元點都可以表現得如此到位,沒有一絲的含糊與隨意,難怪設計師們都愛買蘋果的產品,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娛樂都有著美的感受!

除了螢幕大小,對比iPad mini2,iPad Pro最大的特點就是Home鍵的金屬圈。越來越注重資訊安全的時代裡,既想要解鎖迅速,又不想繁瑣地畫圖案,指紋識別似乎成為了最佳的解決方案。而第二代touch ID識別的速度以及識別的成功率自然也比第一代高出不少。用了一段時間後,給我的感覺就是踏實安全、輕鬆高效,解開螢幕鎖、購買App、現場支付等再也不需要麻煩地輸入密碼,輕微手指觸碰Home鍵就能簡單完成,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使用體驗。

既要纖薄,又想要拍照清晰動人?可以,但犧牲的代價就是攝像頭突出。當然這點就存在於9.7英寸版本。那麼是不是12.9英寸版本為什麼能做得平起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兩款產品用的攝像頭根本就不一樣,9.7英寸版本的攝像頭採用了1200萬圖元iSight攝像頭,2.2大光圈,為了防止凸出來容易刮花,還選用了藍寶石鏡頭表面;而12.9英寸的則只有800萬圖元,2.4光圈的iSight攝像頭。從這參數來看,兩者的強弱就一目了然,9.7版本似乎有點“以下犯上”的意思,事實上成像效果也的確如此。由於攝像頭僅僅稍微凸出,放在桌面也沒有明顯不平穩的感覺,如果是在是強迫症、偏執狂,一個套套似乎可以優雅地解決這問題。

揚聲器的佈局的改變也是iPad Pro的重大特點之一,在上下四個角落都設置了揚聲器的開孔,有效地保證了無論什麼握持只是,都擋不住發出的聲音。多個揚聲器不同位置的分佈也有效地提高了音質。僅僅是硬體升級?當然不是!蘋果是一家軟硬體高度結合的公司,那麼軟體上自然也有著自己的黑科技。四個揚聲器輸出的頻率功率不一樣,分工其實也並不相同,它們通過重力感測器來切換環繞效果,高低音的分配等。上方的兩個揚聲器主要負責高音的輸出,使用戶聽起來更有立體感和層次感,還原更加真實,在槍戰以及賽車遊戲中體驗,效果更加明顯,能夠聽出對手的腳步聲、距離的遠近和方位,聽到逐步超越前面汽車過程中,其他車輛的引擎發動機聲音由前方逐步靠近,又逐漸地被甩在我的身後漸行漸遠。

人,一旦用過體驗更好的產品就很容易變得挑剔,懂得選擇。當初覺得iPad Pro似乎有點太大了,然而用了iPad Pro一個多星期後,再拿會iPad mini2,我就覺得mini2怎麼又小又厚,螢幕清晰度還不高。這就像當初我用了mini2後嫌棄國產板一樣。

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一代的iPad Pro在機身左側有三個金屬觸點,這可不是什麼充電觸點,而是與Smart Keyboard連接點。蘋果為了把iPad Pro定位為生產力工具,於是兩款分別名為Smart Keyboard以及Apple Pencil的工具也由此誕生了,可惜這需要自己另外去購買。Smart Keyboard顧名思義就是一塊外接的鍵盤(事實上還充當了保護套和支架的功能),對比傳統的藍牙外設鍵盤,它的好處是高度相容,通過Smart Connector讓iPad和鍵盤之間進行雙向資料以及資料的傳送,接好之後立馬就能進行打字了。相對於直接點按螢幕進行打字操作,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也實現了螢幕難以使用的“快速鍵”功能,防水的性能加上優雅無比的外觀和折疊方式,不由得讓人心動,唯一缺點是這配件價格稍微有那麼點高。

性能行不行?在我看來定位於生產力工具的產品不會差,畢竟最新的A9晶片就放在那裡了。果不其然,某跑分軟體跑到了160K的分數,這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大夥覺得流暢得不要不要的iPhone 6s和6s Plus跑分大概也就130K左右,從分數來看,iPad Pro要比iPhone 6s 高出了三萬分。這自然也讓同門師兄弟同樣尺寸大小的iPad Air2(跑分為9.8K)一大截了。同樣的尺寸,同樣的系統,iPad Pro相比Air 2,性能高得多,價格也高不少。這也是蘋果不同定位的佈局措施之一。

一個產品的是否好用,硬體設定提供了基礎,系統則是其靈魂。蘋果產品受到消費者所追捧,正式因為其軟硬體地高度整合放優化。我們所熟悉的多手指捏合返回桌面、四手指從下往上滑動出現多工視窗等功能在iPad Pro的大螢幕中操作體驗也更好了,要知道這些手勢操作在大螢幕才能更好的發揮提高用戶體驗的作用,就像iPhone並不支持多指捏合等操作。指紋識別的開鎖也很好地替代了數位密碼,整個操作體驗達到了行雲流水的程度。

蘋果產品的粉絲中,可能設計師的忠誠度是最高的,我看過絕大多數視頻、平面等設計師幾乎都在用蘋果的產品,三件套成為了標配。我們似乎也從iPad Pro看出了設計師追捧蘋果產品的原因了,首先外觀設計的簡潔風就是設計師內心所喜愛,螢幕色域廣,顏色豔麗有助於設計和色彩搭配,內在也一點不含糊,足夠流暢,豐富的畫圖App以及Apple Pencil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Ps.我是理工男,不同畫畫,這圖案也是我用肥粗的手指胡亂創作的。)

有朋友會問,設計師不都是用數位板畫的麼?大多數,但數位板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你畫的動作作用於數位板上,也就是說不能百分百地確認你畫的那一筆到底出現在螢幕的哪一個位置,需要一段時間的使用去習慣。而通過iPad Pro幾乎就是零學習成本了,你點到的那個位置,立馬有筆跡出現在螢幕中。真實的體驗告訴我,設計師似乎真的需要一支Apple Pencil。這筆通過插一下iPad Pro的資料口就能立馬進行配對識別,筆的長短粗細做到了恰到的尺寸,握持感,按壓感讓人十分滿意,它能根據你的力度,觸碰螢幕的角度,出來粗細以及深淺不一樣的線條,再加上筆尖與螢幕定位地準確,似乎滿足了繪圖的絕大部分需求,效率自然也蹭蹭蹭地上去了。

除了繪圖,還有適合哪些場景呢?我的工作與工程相關,偶爾做一下幻燈片也是需要的,iOS端的Keynote便捷性實用性真的是高,我經常利用上下班坐地鐵,思緒湧動的時候來完成幻燈片的框架,即使是添加圖片,做點動畫特效一點問題都沒有,有效地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大螢幕的優勢,用來看CAD設計圖也是極好的,放大縮小流暢無比,關鍵是即使在電腦面前,把iPad Pro當作第二屏,對比參照修改細節,那感覺就是棒!

工作之外,我也是個文藝小青年,心中還懷有著詩和遠方。iPad Pro的攝像頭性能又這麼好,不拍拍照片,做點小視頻怎麼對得起自己呢?我除了工作,開電腦的時間真的不多,要是移動設備能夠勝任修圖以及視頻的剪輯渲染工作多好,iPad Pro做到了。AppStore裡面有多款修圖應用,iMovie更是自帶的,加上細膩清晰的螢幕,以及四揚聲器,修圖之後直接發朋友圈,視頻製作完成後直接郵件給朋友都是輕輕鬆松完成的事兒。

閱讀流覽,文字處理更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以前用iPad mini2看電子書固然好,但多數是看txt之類的,而pdf的話,由於螢幕的原因,部分還是需要手動去放大才看得清楚,9.7英寸的螢幕真的是剛剛好,各種PDF毫無壓力。說到文字處理的話,我囉嗦地再講一句,還是入個鍵盤吧,但沒鍵盤的前提下,輸入也並不困難。這篇文章的文字幾乎都是我用iPad Pro敲上去的。實際上,雖然不如鍵盤輸入快捷,但大螢幕QWERT鍵盤的輸入效率要高於九宮格輸入法。

娛樂性我不說,用過其他iPad的朋友大概也知道。娛樂是iOS設備一個不可分缺的基因,從iPod touch、iPhone、iPad,沒有哪個設備欠缺給人們帶來歡樂的能力。早在幾年前,我就看到超市的大媽坐在收銀台旁邊,用著iPad看最新的電視劇;地鐵公交上的青年男女用著iPad玩著各種遊戲……這種基因,iPad Pro自然很好的繼承了,清晰大螢幕、四揚聲器的加入更讓這基因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續航是大家所關心的,尤其是現在智慧手機一日多充成為了大家的習慣,逐漸也養成了“電量焦慮症”,90%以下電量就不願意出門。生產力工具真的應該解決消費者的這些痛處啊!iPad Pro做到了,9.7英寸版用上了7306毫安培時的電池,官方號稱使用10小時,在實際使用中,我覺得蘋果謙虛了,我把它當做是娛樂兼生產力工具,足足用了兩天都沒問題,用電池軟體測試,63%的電量就能夠堅持十個半小時了。作為一個中度使用者,iPad Pro 9.7英寸版大概能夠堅持兩天。

9.7英寸版後置的1200萬圖元iSight攝像頭其實跟iPhone 6s用的是一樣的。在外觀優美與性能強勁中,蘋果把優先順序讓給了後者,因此攝像頭稍凸出於背面但拍攝能力自然也更強勁,除了拍照清晰細膩外,還具備了“影院級視頻防抖功能”。對比iPhone,最大的優勢就是拍了照片之後,立馬在大螢幕中顯示,更清晰明瞭地修圖,拍照效果基本上跟iPhone 6s持平,以下是隨手拍攝樣張。

這幾天一直有少許霧霾,在白天戶外的情況下,由於光線比較充足,顏色看起來也比較通透,細節表現得很好,邊緣區域並沒有出現畸變的情況,銳度高,畫面清潔純淨度高。在對焦方面,做到了“點到即對到”到速度,能夠迅速地抓拍。在圖元提升的情況下,依舊保證了高速度的連拍。要想獲取更多的圖像細節和動態範圍,我們可以開啟自帶相機的HDR功能,對環境圖像進行捕捉。

在室內的環境下,暗光情況下噪點控制得相當不錯,近距離地進行拍照,美食的顏色比較討好大夥的眼睛。我直接把iPad Pro當作生產力工具,在發佈會的現場進行直播,我坐的是比較靠中後排的位置,遠距離地拍攝,畫面比較乾淨,白平衡噪點等都控制得不錯。在機場登機前地面拍照,有少許噪點,但依舊不算明顯,主體邊緣位置銳度讓人滿意。蘋果的拍照一直都是各家手機評測對比的標杆,這些年安卓陣營的手機也奮起直追,尤其是三星,逼得蘋果終於忍受著單個圖元面積從之前的1.5um下降至1.22un,依然選擇把原來800萬圖元的攝像頭升級到了1200萬圖元,拍照的效果讓人滿意,但畫質對比上一代產品並沒有隨著圖元地提高,飛躍式地提升,或許這硬體基礎在日後的軟體升級,圖像品質有著更明顯的提升效果。

除了普通拍照外, 還支援LivePhotos和4K視頻的拍攝。LivePhotos類似發朋友圈的小視頻一樣,按快門後會拍一個3秒的小視頻,捕捉一些簡單的動作和場景,提供了更有趣的體驗,在流覽照片中,我們長按圖片,它就會動起來,這在以後的場景中估計會有更大地作用,例如動態壁紙,朋友圈聊天背景,幾秒的動作占得空間不多,但給我們帶來了更有趣的體驗。

至於跟隔壁家主推的移動生產力工具Surface Pro相比,我並沒有將兩者放在一起想比較,但之前也是體驗過蘇菲一段時間。大家買這兩個產品基本上都是兩大需求:生產力和娛樂性。先說說iPad Pro的優點吧。螢幕各種參數是稍微高於蘇菲,視覺效果上,也是更加的細膩極致;四個揚聲器,聽起來聲音更加立體,環繞更強,這在看視頻和玩遊戲中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戶體驗;發熱更低,續航更持久,這也是人們關心移動可攜式裝置的一項重要指標;Apple Pencil的加入,定位點更加精准流暢,壓感更靈敏,受到了設計師們的青睞;iOS手勢操作等更便捷高效。那我們再來談談劣勢吧,雖然iPad Pro有分屏功能,但跨軟體間的處理並不如蘇菲;沒有滑鼠多少有點不習慣。如果你一直習慣並依賴於Windows平臺的朋友,或許蘇菲是你的至愛;而如果是設計師,平常修修圖片,出門還想看看視頻,玩玩AppStore的遊戲的話,也許iPad Pro更適合你。當然,把它當做生產力工具,最好還是在預算中加入Smart Keyboard和Pencil,畢竟這能極大提高你的生產效率。

那對比同門的MacBook系列如何?定位是有所區別的!MacBook上的是桌面作業系統,支援多工同時進行,辦公效率更高;而iPad Pro運行的是移動作業系統,除了當作生產力工具外,還相容了娛樂性,畢竟觸屏提高了人機交互的可行性,尤其在遊戲體驗以及畫圖方面。在地鐵等場合中,掏出iPad玩的朋友不在小數,而拿出MacBook來工作得朋友真的是少之又少,似乎也說明MacBook更多出現在純辦公的場合,而iPad相容娛樂和生產,平常在公共場合拿出來聽著歌曲,修修圖也是無傷大雅的。iPad Pro想走進人們的辦工作和背包,用蘇軾的一句詩詞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

面對越來越多的移動辦公需求,便攜移動設備無疑成為了科技數碼公司必爭之地。iPad Pro擁有著優秀的性能,便捷的攜帶型,這款產品的加入勢必想讓生產力和娛樂性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得以與iOS的娛樂基因,再加上四揚聲器等強大硬體的支援,視頻播放遊戲應用等均帶來了豐富的;生產力上發揮著大螢幕的優勢,雙視窗操作一定程度上省去了不同應用間切換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而Smart Keyboard和Apple Pencil自家配件的引入更是給移動辦公人士帶來了福音,可沒有像Mac OS那樣的多視窗切換,和滑鼠的拖拽,只能說離極致和完美還有一段距離。如果你想要一台滿足你日常娛樂,又想兼顧工作學習,iPad Pro是你明智的選擇之一。最後我想說的是,我欣賞你把iPad Pro當作生產力工具的風采,捍衛你將它當作娛樂產品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