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3歲前與媽媽建立良好依戀關係將影響一生

一位媽媽鬱悶地告訴我:“我感覺孩子似乎在有意地疏遠我。每次我倆在一起就特別緊張。常常一句話不注意,他就會發脾氣,亂丟東西,撒潑大叫。有時候會大哭大鬧半天。平常看我的眼神也像是充滿埋怨。我真的搞不懂他怎麼會這樣,我平常工作很忙,難得有時間可以陪陪他,可他總是這種態度,我應該怎麼辦呢?”

仔細聊下來才發現這位媽媽是位忙碌的上班族,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休完產假她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一段時間讓奶奶看著,過段時間又送去外婆家讓外公外婆看。直到孩子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才接回來。我問她孩子是不是在幼稚園也與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常常攻擊別人,煩躁易怒。媽媽說是的,我告訴這位媽媽孩子因為錯過了與媽媽建立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期,內在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 ◆ ◆ ◆ ◆

3歲前,孩子人生最重要的發育課題是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

很多媽媽與這位媽媽一樣,認為孩子剛出生,什麼也不懂,只要保證他吃飽睡好,身體健康就行。誰照料他都可以。

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世界觀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就是0-3歲,1歲以內的嬰兒需要媽媽全心全意的愛和關注。他要依賴于媽媽的照料才能存活。他餓了、尿了、難受了都會感到恐懼,但是他還不會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哭聲來表達內心的需要。

當孩子哭的時候,如果媽媽及時的把他抱起來,滿足他,小嬰兒感覺到媽媽懷抱的溫暖,喝到溫潤的乳汁,換到乾爽的尿布,他的身體舒服了,心也滿滿的了,恐懼消失了,他會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麗,閃耀著光芒,媽媽的乳☆禁☆房和懷抱是滿足他的一切,這個時候的他會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堂,獲得愉悅的體驗。媽媽就像孩子的鏡子,孩子通過與媽媽的互動看到自我。

慢慢的,孩子與媽媽會有更多的互動,孩子學會與媽媽對視,在對視中表達,媽媽笑了孩子也會跟著笑,媽媽做鬼臉孩子也會做鬼臉,慢慢的,他會用注視、蹬腳、哭、笑等方式向媽媽提出餵食、抱抱、換尿布等要求,這些看似平常的舉動,就是孩子為形成依戀關係而付出的努力。在這些互動中,孩子會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自己的生存的需要是能夠表達、被看見的。所以良好的依戀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內在的安全感,讓孩子擁有自信。

嬰幼兒期和父母形成穩定依戀關係的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對他人的信任感還是對自身的認識都能得到正確的發展。這樣的孩子能夠很好地把握社會性的相互作用,有領導能力,還能不斷進行穩定的社會探索活動,他們更獨立,思維更開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強。也就是說,和父母形成穩定依戀關係的孩子,其社會適應能力更強。而且越是依戀關係好的孩子,越懂得把握分寸和尺度,因為很多經驗告訴他,不管是不是與爸媽在以前,父母對他的愛都是穩定不變的。所以在陌生的環境中,這種孩子更容易產生安全感,適應環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經驗。

如果像文章開頭那位媽媽那樣不斷更換撫養人,孩子的依戀關係不斷被打破再建立,孩子就會感覺到生存的需要受到威脅,他的內心就會一直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中。

依戀關係不穩定的孩子出現各種行為障礙的幾率也比較高。由於內在不確定,所以對媽媽總抱有反抗心理,常常會表現出衝動、被動、依賴性強等特點,有的孩子5、6歲了還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攻擊性特別強。有的孩子會整天粘著媽媽,也有的孩子會對父母充滿敵意、習慣逃避問題,這樣的孩子還容易缺乏自尊,出現敵視他人、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當然除了經常更換撫養人會影響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外,如果媽媽沒有撫養能力,不能與孩子互動,孩子也無法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比如孩子餓了、哭的時候媽媽置之不理,或是很長時間才反應,小嬰兒就會體驗到滅絕的恐懼,弱小無助的他是沒有預期和延遲滿足的能力的,他會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四面楚歌的環境中,處處是危險。他感覺到自己四分五裂,要散架了。他的世界變成了地獄。這樣的狀態如果只是一兩次,孩子的心靈也會馬上被修復,但如果媽媽一直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大多數的需要都沒有被看到,孩子就會出現偏執分裂,偏執的認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極端狀態。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依戀關係存在的問題會伴其一生。因此,開始形成依戀關係的頭三年非常重要,媽媽必須盡全力保證關係的穩定。毫不過分的說,前三年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 ◆ ◆ ◆ ◆

媽媽的幸福生活是提高依戀程度的保障

正常情況下,父母都在孩子身邊、父母關係穩定、家庭生活和睦,更有利於依戀關係的形成。而在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又是媽媽,因為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與媽媽建立了深厚的聯結,出生後,孩子一時間還不懂得你和我的差別,他們依然覺得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認為自己的需要就是媽媽的需要。因此,媽媽的撫養態度直接決定了依戀關係的程度和品質。

如果媽媽能經常地,長時間地陪伴孩子,對孩子的依戀行為做出積極的反應。孩子哭了要立刻跑過去;孩子望著自己的時候,要用關愛的目光注視他。與孩子親密互動,孩子的內在安全感就會更強。

媽媽的撫養行為會受到自身身心健康狀態、夫妻關係滿意程度、家庭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媽媽需要自身的生活狀態幸福穩定,才能為孩子的幸福付出更多。媽媽如果總是感到委屈、憂鬱,就不可能和孩子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

有些媽媽生完孩子後會有嚴重的產後抑鬱,如果媽媽沒有撫養能力,那麼爸爸或者其他主要撫養人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保證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依戀關係。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國家級青少年心靈成長導師,註冊青少年心理成長諮詢師,小兒推拿、小兒疾病綠色療法推廣人,兒童閱讀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