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輕裝簡從的誠意續作 小記阿思翠GX30

小翠這兩年推陳出新的速度頗緩(難道在醞釀大動作?!),好在年年還是有新品給大傢伙調劑一下胃口以及擴展新興市場,GX系列正是針對“年輕”群體的“時尚化”產物,從最早的GX50到後來的GX40,現在的GX30,應該說小翠的戰略佈局是比較明確也是開闊的,但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對進階級的新品翹首以盼吧?

OK,現在回到主題本身,最近機緣之下得到一枚GX30,雖然此前有關它的評測也不少了,但還是結合最近幾天的試聽體驗和搭配情況和大家簡單做個分享吧。

GX30的包裝是我非常喜歡的極簡風格,體積輕便小巧,不花梢,很專業(送人不錯哦!)唯一的問題是盒子上印製的是螢光綠色的耳機實物圖,想必不少人因此被誤導以為實物也是同樣配色,後來才知道GX30目前總共只出了藍色和紫色兩種顏色,那麼為何要用沒有的配色做封面圖呢?

具體:

1, 黑色硬質紙盒,翻蓋設計,參數說明一目了然,

2, 內襯防震泡沫,開封後自上而下分別是保修卡,耳機,配件。

3, 配件齊全:除自帶一套哥套外另配兩副哥套,一副惰性海綿套,質感不錯的收納包。

耳機實物方面:

1, 醒目的金屬圓片點綴。

2, 透明塑膠外殼,可見內置單元。(個人不大喜歡,廉價即視感)

3, 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的腔體造型,導管呈一定角度傾斜,佩戴穩定。

4, 導管口白色濾網規整緊密。

5, 圓柱體分線器,線材與GX50類似,透明包邊的無氧銅芯線,彈性不錯,(相對)不易繞線。一貫的直插金屬插頭。

6, 無耳麥設計(自GX50開始我就盼著能把耳麥加上了)

另外,從腔體造型來看GX30更適合繞耳佩戴(穩定+美觀),然而並沒有像GX50那樣設置硬管耳掛,配件裡也沒有,但據說從代理處購買的時候一般都會贈送耳掛,個人認為耳掛對GX30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本身的線材較細,並不適合繞耳,但普通佩戴方式又沒有繞耳來得舒服。

接下來談談聲音,其實就GX系列的定位來說還是比較適合直推的,尤其適合不喜歡折騰的手機黨。所以這段時間主要還是用水果機搭配聽得比較多,同時結合手頭的幾部便攜前段做個比較:

6S PLUS+GX50:初聽的時候有點“悶”,聽過幾天以後改善明顯,透明度有所加強,但算不上明亮通透,這種組合適合閒暇時光細品音樂,聲音比較直白,厚度適中,男聲低頻區偶有可聞的齒音,比較適合一些舒緩的小編制輕音樂和ACG音樂。律動,節奏的定位準確,但有些“淺嘗輒止”,欠缺深刻感和韻味。

NANO4+GX30:比較搭的一個組合,GX30帶有少許音染,與NANO搭配的時候具有較強烈的氛圍感,色調偏暖,聲場較寬,中頻人聲突出,適合流行向音樂的表達。但分離度不佳,高頻延伸度不足,數碼味偏重了一點。

IPC+GX30(+ TURBO二房),即使不加二房的IPC也是我最滿意的搭配組合,聲音還原度高,解像清晰,聲場較前幾種組合大了一圈,音色中性偏暖,高頻延伸度增強,低頻彈性好。分離度不錯,有一定層次感,人聲突出。TURBO作為AX60的御用西裝與小翠家的塞子一向合拍,加入後輪廓感突出了不少,樂感濃郁,尤其縱向聲場的延伸明顯提高。鼓點鏗鏘有力,明顯感受音樂的力道強勁了不少,不足是隨著樂感的加強導致人聲有所削弱。

聲音總結:

1, 有一定音染,色調中性偏暖。

2, 具有不錯的凝聚力,聲音比較扎實,但韻味稍有欠缺。

3, 偏橫向聲場,樂感濃郁。

4, 低,中,高三頻配比大概為:3.5:4:2.5,偏中下盤。

5, 低頻有一定下潛,中頻突出,高頻延伸稍有不足但未見毛刺感。

6, 兼顧了音樂性的流行向調音。

7, 易推,易搭配。

作為GX系列的新起之秀,自然應該與老前輩GX50做個比較:

外觀差別:

1, 鑽石切割VS全透明塑膠

2, 硬質耳柄VS軟膠耳柄

3, 耳掛VS無耳掛

4, 可換線VS不可換線

5, 多邊形分線器VS圓柱體分線器

好吧,我承認我更喜歡GX50的顏值,起碼逼格高不少。

聲音差別(前端IPC),總的說來我感覺GX30如同輕裝簡從版的GX50(如同數位的縮減),簡而言之就是塑身成功後更加健美的版本。GX50給我的印象是豐滿,盈餘,厚重,低頻量大,力道遒勁,但稍顯混沌和肥膩。而輕裝上陣的GX30則細膩,柔和,平緩,顯然更加健康。

具體下來:

1, 樂感,力道GX50>G30

2, 橫向聲場GX50GX30

3, 解析GX50

4, 分離度GX50

5, 厚度GX50>GX30

6, 音色暖度GX50

綜上,究竟是喜歡飽滿厚重的GX50或是鮮活明媚的GX30自然是因人而異,但顯然前者更適合快節奏,強律動的搖滾,舞曲,電子樂等,而後者更適合舒緩的流行,ACG等。

簡單做個小結吧,記得剛拿到GX30的時候我覺得它不及GX50來得銳利濃郁,但聽了幾天以後才發現它的好,這種細膩溫潤的風格反而更加健康耐聽,雖然只是一款不到三百大洋的入門級耳機,但我認為其現實意義遠大於它的價格,很多非燒友沒有“入坑”的很大原因是以為純HIFI索然乏味,以為動次打次的澎湃低音才是好音質,那麼如何培養他們“健康的聽音觀”呢?我覺得GX30開了一個好頭,兼顧音樂性的同時也能在外觀和聽感方面考慮到龐大的“非燒”群體,讓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逐漸熟悉和喜愛HIFI不是很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