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速爾群島 那個被遺忘的亞特蘭蒂斯
亞速爾群島是葡萄牙孤懸海外的孩子、歐洲最西端的土地。
從被遺忘的歐洲之角葡萄牙,還要再向西飛行1400公里才能到那裡。具體說,該島鏈位於歐洲大陸至北美大陸四分之一的位置。即使是九座島之間仍有不短的距離,由東向西橫跨約650公里的海域。從天空上看,每個島都孤零零地漂浮在大西洋上。
▲蓬塔德爾加達的港口
歷史學家也難以說清是誰第一個親臨此地,葡萄牙航海家對亞速爾群島的記載始於15世紀,他們並沒有做過多停留,而是將這裡作為補給站。1493年,哥倫布在從新大陸返回歐洲的時候,在亞速爾群島的聖瑪利亞島將西班牙大帆船最後的空間統統裝滿,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西班牙。
亞速爾群島的地位似乎自此被定了調,在之後的數百年中,人們到來,離去,到了一戰和二戰,美國人的軍機必須經停這裡,加滿油,才能繼續航向歐洲。
▲聖米格爾島的雙子湖由兩個火山口形成,隔著一座只能單向通車的窄橋
停留在過去,還是勇往直前?
即便這裡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第一值得遊覽的海島,出於地理偏僻的原因,仍然保持著遺世獨立之風,沒有被遊客熱潮踏破門檻。在黃金旅遊季,島上的遊客也大多來自葡萄牙或西班牙,還有不少從美國或歐洲大陸過來的葡裔子孫,他們的祖輩從島上逃離,如今回來尋根問祖。
▲造型詭異的古樹
對於當時的旅行者來說,最令人驚駭的表演是捕殺鯨魚,亞速爾漁夫手持魚叉,和海中的巨人搏鬥,上演一齣現實版的海明威《老人與海》。這是最古老的捕鯨方式,危險而低效,鯨魚被魚叉刺得遍體鱗傷,卻不肯束手就範,掙扎著向前遊去,海面被血水染紅一片。直到人和鯨都筋疲力盡,人類的智慧和工具畢竟技高一籌,將鯨俘獲。
▲黑色的火山岩勾勒出教堂的輪廓
1980年代,亞速爾人每年要捕殺200多頭鯨魚,但在日本,由於先進設備的介入,這個數位是幾千頭。除了生產方式的陳舊,亞速爾人的思維方式也停留在前工業時代,堅信通過艱苦的勞作滿足衣食住行是人的尊嚴。
《國家地理》的記者採訪美國駐亞速爾群島領事館後寫到:“那些搓著粗糙的雙手,對天激動地發誓所言非虛的亞速爾農民,幾乎都通過了赴美簽證的面試。移民官告訴我,他的職責是不為美國社會增添負擔,這些農民一到美國就會投靠親戚,儘快找到合適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吃政府救濟簡直是侮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事實上,沒有一座孤島是一座孤島。
▲當兵是島上主流的職業之一。
美國人還帶來了美式文化,1954年,美國軍事基地開通了葡萄牙全國的第一個電視頻道,比葡萄牙國家電視臺還要早幾年。如今很多亞速爾群島的年輕人都是看著迪士尼卡通長大的,有些家庭會在門前同時懸掛葡萄牙和美國的國旗。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改變著這裡,首府蓬塔德爾加達看上去和歐洲大陸的城市別無二致,年輕人紛紛出走,到美國或者歐洲大陸尋找更鮮活刺激的日子。傳統生活的代表,鯨魚獵人,也放下手中的魚叉,成為觀鯨郵輪上的導遊,任務是讓那些花了錢的客人不虛此行,比如拍到鯨魚尾巴什麼的,上傳社交網路。
只有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還保留著盤古開天闢地時的原始風貌。不用為交通擔心,環島公路品質極好,租上一輛車,就可以抵達島上大部分的地方。
▲葡萄牙海港城市總能見到充滿奇思妙想的塗鴉
沒有人能戰勝地理上的孤絕感
蓬塔德爾加達的建築暴露了群島形成於火山噴發的起源,這些勾勒著黑邊的白色建築以火山岩為主體建材,近看可以看到黑色部分的表面是火山岩特有的多孔樣貌,街道上略顯單薄的樹木和黑白建築正好構成了一幅完美的極簡畫面。
“人”是島上最寶貴的資源,難得一見,踟躕在街頭的大多是遊客,仔細一看,很多還是從同一條郵輪上下來的熟悉面孔。
▲不知哪位藝術家在亞速爾的海邊留下了這樣奇特的作品。
想和當地人聊上幾句,最高效的方式是走進一家商鋪。
問路是另一種攀談方式,指路的老人通常會拋出那個最老套但溫馨、且充滿自豪感的問題:你覺得我們這怎麼樣?然後等待一個“極好”或者“太漂亮”的完美回答。
▲教堂中的木質聖像帶著中世紀的神情。
站在聖米格爾島的制高點,眺望由兩個火山口形成的雙子湖。這裡被葡萄牙人稱為“Lagoa das Sete Cidades”,“七城之湖”的意思,由一座只能單向通車的窄橋相隔,是島上最大的淡水水體。
雙子湖畔是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腳點之一,火山口成為阻擋強勁海風的高牆,讓莊稼免於風災,另外富含礦物質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粗獷農耕也能獲得不錯收成。和很多地方一樣,這裡亦流傳著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相傳此地的國王有個貌美的女兒,公主與牧羊人相愛卻沒有結果,牧羊人的眼淚形成了這座湖泊。
更多的美景無需傳說故事加持,就自然散發出一種史前的氣質。
▲教堂中虔誠的教徒在冥思。
似乎還嫌孤獨感不夠似的,亞速爾藝術家在海邊陳放了幾個石偶,騎跨在阻擋海浪的堤石上,面目模糊地望著大海的方向。在他們心中,自己的家鄉也許就是這樣,怕被遺忘,希望連接。
最近看到一條消息,由於大西洋在美國的戰略優先性下降,以及燃油效率更高的軍機已經不需要亞速爾群島作為中轉站,美軍決定將在亞速爾群島的駐軍從650人裁至165人,引發了亞速爾人的強烈抗議。裁軍舉措被解讀為過河拆橋,將減少該地區1500個工作崗位和6%的GDP。
其實,亞速爾群島已經通過經濟牢牢地和世界綁定在一起,只是亞速爾人使用著另一套走時緩慢的時間系統——這不怪亞速爾人,沒有人能戰勝地理造成的孤絕感。我不知道當地人如何解決時間鴻溝帶來的錯愕,只知道對於幻想“生活在別處”的旅人來說,這裡倒是不錯的體驗。
(攝影:陳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