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君不可一日無茶

從偉人到平民,不喝茶的人極少。與其說喝茶,不如說愛茶。因為愛茶,所以才離不開它。說喝茶上癮,這您可屈枉茶啦。茶味各不相同。一生的經歷中,未准能品嘗到所有的茶。人生需要茶的陪伴,少了茶,事情就不完整。缺少茶,不願說遺憾也得說遺憾。

清朝的皇帝有13位。同治19歲死的,順治23歲,咸豐31歲,光緒38歲去世,哪個也沒活過乾隆,他活了89歲。他特別會保養,其中一條是得益於茶。他一生愛飲茶,晚年更嗜茶如命。他85歲快退休時,有位老醫生惋惜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位風流天子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話雖簡易,卻道出了茶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晉代,士大夫還不習慣飲茶,官至司徒長史的王蒙,不僅自己一日數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來便一定要客人同飲。因此,去王蒙家的人,就戲稱“今日有水厄”。所謂“厄”,就是苦難的遭遇。

這種諷刺是極大地誤解了茶水。順便說一句,我有個同事,就愛喝酒,你要是大早晨找他,他也要斟上一杯酒,讓你與他同喝。他親酒太邪興了,不到40歲就命歸陰曹了。假若他如換成喝茶,活到70以上不算什麼。

北宋時的宋徽宗不單本人愛喝茶,而且宮廷裡也盛行喝茶,在這個上層中心整個充滿茶的氣氛。好攀官的就借用“茶”的機會,買弄討好皇上,漕臣鄭可簡淘到一種“方寸新”茶,獻給皇上,這種團茶色如白雪,得名“龍園勝雪”,居然使他官升至福建路轉運使。

鄭可簡嘗到了甜頭,跟著又讓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後來發現了一種叫做“朱草”的名茶,鄭可簡讓自己的兒子去進貢,果然因貢茶有功而得了官職,這在歷史上留下了兩句話:“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獵奇覓新,同“君不可一日無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記得在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有個“春來茶館”,老闆娘阿慶嫂唱道:“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文如行雲流水,妙不可言。它的作者汪曾祺本身就是一名“茶客”。

他在《泡茶館》中說;“泡茶館可以接觸社會。我對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活都發生興趣,都想瞭解瞭解,跟泡茶館有一定關係。如果我現在還算一個寫小說的人,那麼我這個小說家是在昆明的茶館裡泡出來的。”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君不可一日無茶”的另外一層意思。

茶是自然的、聖潔的,茶是優雅的、純粹的,茶是溫情的、清芬的,它使整個書房溢滿氤氳。魯迅在家筆耕,日夜都離不開茶,茶壺伴在身旁,右手不停地在揮筆疾書。他多次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必須有功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將“君不可一日無茶”,提升到一個高度。

周恩來總理平生酷愛龍井茶,不但自己天天喝,還用龍井茶招待來家作客的國內外賓朋。還多次和鄧大姐一道,抽空去杭州西湖梅家塢村視察龍井茶生產。把“君不可一日無茶”同生產、民生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