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鵝口瘡、奶瓶齲,寶貝們常見的口腔問題

媽媽們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就無法做好孩子的口腔預防保健,還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喲。那麼嬰幼兒都有哪些常見的口腔問題呢?

1、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稱口腔念珠菌病,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

主要表現為口腔粘膜或舌粘膜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故名鵝口瘡。

產生原因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母乳☆禁☆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預防措施

它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乳具的清潔與消毒。母乳餵養時,喂哺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禁☆頭,擦拭乳☆禁☆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乾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

治療方法

一旦明確診斷後,治療比較簡單,用棉簽沾碳酸氫鈉(小蘇打)配成的1%~2%的液體擦拭口腔,同時清潔乳母的乳☆禁☆頭、奶瓶、奶嘴等。

寶寶有鵝口瘡,媽咪該怎麼辦?往期熱文回顧請戳我:媽咪攻略||寶寶出現鵝口瘡,該怎麼辦?

2、奶瓶齲(低齡兒童齲)

奶瓶齲(低齡兒童齲):細心的媽媽可能會在寶寶剛長出不久的小牙齒表面發現一些由黃變黑的缺損或斑塊,嚴重者可導致牙齒缺損,比如在這張圖片上,這些黃色的斑塊或缺損,就是寶寶的小乳牙上發生奶瓶齲了。

產生原因

奶瓶齲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餵奶或進食甜食後沒及時地用溫開水漱口,或是嬰兒習慣于含著奶瓶睡覺,口腔中的糖分或是乳液給細菌的生長提供了充分的營養而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從而導致牙齒的齲壞。

預防措施

要注意不讓寶寶含著奶嘴睡覺,每次進食後,要讓寶寶喝點溫開水清潔口腔;最好養成早晚為寶寶清潔牙齒的習慣。

如何預防寶寶奶瓶齲?往期熱文回顧請戳我:害人不淺的奶瓶齲!寶媽千萬警惕!

3、錯合畸形

嬰幼兒時期, 由於吸吮動作本能的反射,嬰兒會自發的產生吮指、吐舌、咬唇等不良習慣動作,可能會產生暫時性的開合,若持續到三歲以後,則會引起口腔肌肉的功能異常及咬合的變化,甚至錯頜畸形。主要表現有乳牙早失和乳牙滯留。由圖片中可看到:由於乳中切牙滯留,而導致恒中切牙唇側萌出, 形成雙排牙。

寶寶牙齒畸形,要抓住最佳矯正時機,往期熱文回顧請戳我:孩子哪些情況需要做牙齒矯正?

4、乳牙外傷

幼兒正處在身體、心理、生理生長發育階段,活動性較強,常易發生碰撞、跌倒而造成牙齒外傷。多發生於1.5—2.5歲的幼兒。前牙由於處在面部較為突出的部位,而容易受傷。主要表現為牙齒出現鬆動、折斷或脫落。

主要表現為牙齒如何預防孩子牙外傷?請看來自美國AAPD的專業建議,往期熱文回顧請戳我:孩子牙齒突遇外傷,父母應如何應對?——美國AAPD的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