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去世了,小孫子上前踢了他一腳
▋踢一下爺爺
有個日本小男孩的爺爺去世了。
給爺爺入殮時,小男孩冷不防一腳踢了過去,踢在爺爺的腰上。
眾人大驚失色。爸爸媽媽自然大聲呵斥“搗亂”的娃兒。
入殮師笹原留似子正準備蓋上棺木,小男孩突然大聲喊道:
“不要蓋起來!”
“嗯,知道了。那,我就不蓋。”笹原留似子答應了。
小男孩問笹原女士:“喂,剛剛我踢爺爺的時候,你為什麼不罵我呢?”
入殮師說:“因為我想你一定有理由的。是為什麼呢?”
周圍的人都安靜下來。
小男孩繼續說:“爺爺他呀,每次我做壞事時都很生氣。然後生完氣就會搔我的癢,那很好玩。我呀,很想被爺爺罵。我想要是做了讓爺爺生氣的事,他說不定就會復活嘛。”
說著說著,小男孩號啕大哭起來。
原來,他不是對爺爺不敬,他只是太喜歡爺爺了,希望爺爺醒過來跟他說話。
奶奶淚流滿面地抱住孫子。
這是日本入殮師笹原留似子經歷過的一個故事。她後來說:
“每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不盡相同。我仿佛從小男孩身上看到愛的終極表現。”
▋面對死亡,是每個人要上的課
社會化良好的大人,在儀式現場會故作堅強。
笹原留似子說:“然而,坦率地表露真正情感是比較好的。如此才能澈底接納死亡,向前邁進。現場經常有人提醒我們那種坦率的重要性──透過孩童純真而率直的行為。那些衝擊大人心靈、撼動其情緒的天使們,現場非常之多。”
在現代,我們的文化裡充滿了對死亡的否認。中國人很忌諱死亡。對孩子也會回避死亡的話題,讓孩子遠離那些與死亡恐懼相聯繫的場合。
而印度,每天都有人在恒河舉行水葬儀式,雲淡風輕地把逝者送走。
在柴契爾夫人的葬禮上,人們聽到嘉賓的演講會發出大笑聲。因為,柴契爾是自然死亡,在他們的文化裡,這是一段“值得慶祝的生命”,因此葬禮上會經常聽到人說“慶祝過往的生命”。
用“往生” 代替“去世”一詞,表達的是面對死亡的豁達態度。
我們需要理解,生命的終結是一件自然的事。
當然,這不是說要抑制真實的悲傷。我們只需要像笹原講的故事裡那個男孩一樣,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怎麼跟孩子解釋“死亡”
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補起接納死亡的課。
死亡是孩子遲早要面對的話題。平時可以逃避,隨著清明節日益臨近,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上上課。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階段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專家的建議,在給幼兒解釋死亡時委婉一點。不要跟孩子說死是“消失了”,“沒有了”,因為這是個很可怕的事情。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明白死不是消失,而是轉換。我們可以說,逝去的親人們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或者說到天堂去了。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從小強化孩子的安全感。對於孩子,給他們充足的安全感,給足溫暖的感受,會讓他們擁有強大的心靈。
人生就是一場陪伴和告別的過程,我們要讓他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