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座椅如此麻煩,為何還要必須使用它?
首先,為什麼安全帶那麼重要呢?
我們現在常用的三點式安全帶,發揮兩大作用:一是腹部的橫帶,用來防止整個人滑出或者被甩離座椅。雖然碰撞時腹部被它狠狠地勒住會很痛,但至少好過整個人飛離座椅,撞上前風擋或者從窗戶飛出車外被壓死或摔死。二是跨過胸前的斜帶,內置緊急鎖止機構,輕輕拉可以拉得動,快速狠拉則會自動鎖止,作用是約束身體大幅度前沖,減少撞向方向盤、儀錶板或座椅背部的傷害程度。
通過過去十年的教育(和處罰),其實國內很多駕駛者和前排乘客都習慣和接受三點式安全帶了,但後座乘客還處在需要普及教育(和處罰)的階段。
三點式安全帶每台車都標配,使用起來也不複雜,而且對人的正常活動影響很小(那些連三點式安全帶都嫌礙事的人真不配開車了),所以要推廣使用安全帶其實不難。在歐美國家,就連大巴都已經立法規定乘客必須系安全帶。
但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就不一樣:它不是車子標配的,要額外選購;安裝費時費力,不方便攜帶;小孩坐進兒童座椅後因為活動不自如,通常都會比較抗拒,大人也就常常“服軟”免除小孩使用。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兒童安全座椅要搞得那麼複雜、麻煩?讓兒童直接用車上的三點式安全帶行嗎?
不行。因為三點式安全帶對體型有要求,斜跨帶必須對角線地覆蓋上半身,壓住肩部,但不能接觸到頸部,因為萬一發生碰撞時,肩骨的承受能力比頸骨要高得多。兒童身高不如大人,系上三點式安全帶後,斜跨帶通常會勒脖子,萬一發生碰撞,安全帶可能反而成為致傷利器。
讓小孩用大人的三點式安全帶,情況就會如同右圖。
稍大的兒童可以用上圖這種增高墊,以安全帶上部不勒到脖子為標準。
另一個原因:三點式安全帶雖然是個偉大發明,挽救了數百萬的人生命,但它始終還是個“權宜之物”,提供保護性之餘對日常便利性(乘員活動自如程度)也做了很大妥協。發生意外時,系上三點式安全帶的身體還是會有較大的位移幅度,左右位移的約束也不夠。幼齡孩子身體能承受的衝擊力不如大人,三點式安全帶對身體各部分的保護並是很全面。
看看這種碰撞測試的場景,你認為小孩不須要比大人更多的保護嗎?
兒童座椅之所以要做成兩側高聳,安全帶也弄成“五花大綁”的樣子,就是為了提供最高的保護性。
請問大家,目前最安全的汽車是什麼車?大車?百萬元豪車?都不是。答案是賽車。
都說賽車是高危運動,賽車場上事故的發生率遠高於馬路,但如果看事故的傷亡率,賽車簡直是太安全了,坐在賽車裡比坐在街車裡要安全一萬倍。
原因就是賽車採用了人類已知的最強的安全保護措施,而且是不惜任何代價,包括成本和實用性。不說賽車的防滾架、斷電開關等技術,就看看賽車最基本的安全座椅和安全帶——
賽車用的座椅叫“桶形座椅”,它兩側是凸起的,能將整個身體固定住。新型的桶椅連頭部兩側也是突出的,限制頭頸的橫向活動。賽車的安全帶是四點式或五點式,雙肩、腰間和褲襠部位都有固定,而且賽車安全帶的使用原則就一個字:緊。桶形座椅加上多點式安全帶,讓人動彈不得,而且非常的熱,絕對談不上,而且每次入座都非常費時。
但這個系統對保護乘員非常有效,應對任何方向的撞擊,甚至翻滾,都能提供最強的保護。雖然賽車(泛指房車賽)也有死亡事故,但大多是碰撞衝擊力實在過高,超出人體承受的極限,幾乎沒有車手因為撞到車內部件或甩出車外致死的,這就是賽車安全座椅系統的功勞。
兒童安全座椅的結構形式和理念,其實跟賽車的座椅近乎相同——座椅兩側凸起,是為在各個方向受衝擊時,確保身體穩穩地留在座椅內,身體各部位不會拋離或滑出座椅(因此兒童座椅和車輛本身的連接固定必須要很牢靠,ISOFIX、LATCH等標準就是為此而生);四/五點式安全帶在碰撞時能分散衝擊,而且正確使用方法是盡可能拉緊一些,萬一碰撞時可以限制身體各部位不要有太大幅度的位移,只要位移被抑制住,衝擊力就可以降低。幼兒使用的座椅還有安全帶軟墊,並要求臉朝後反向安裝,這些都是出於在嚴重衝擊時提供緩衝、保護身體各部位的考慮(朝後安裝可以在正向碰撞時讓頸部不受衝擊)。
這麼好的安全防護方案,由歐美先進國家牽頭,成為兒童座椅的標準,這本來就是件大好事。沒錯,兒童座椅安裝挺費事,搬起來很重,每次坐的時候都要費一番功夫哄孩子、整理安全帶。但正因為遵循了“兒童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則,所以兒童座椅的設計寧可犧牲靈活性、便利性,這些都能妥協,安全不能妥協。
可以說,兒童座椅就是為最壞的情況設計的,而最壞情況永遠是沒人預料得到的極小概率事件。人生沒有後悔藥,作為比小孩更“懂事”的大人,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吧?
最後附一張恐怖的漫畫:不系安全帶,就是與死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