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靈魂深處的家
詞壇泰斗莊奴在午後的搖椅上感歎:“回憶是一個深淵,越掉越深,越深越想掉……現在我曾經住過的地方不曉得在哪裡了,我的那個胡同巷還在不在?我已處處是家,也處處無家了。”
漫畫家丁聰回到楓涇,面對滿目的墳塋,同樣憂傷:“我是回家了,但我已經無家可歸了。”
而“90後老頑童”黃永玉卻很幽默:“家鄉就好像女朋友,你愛她呢,很麻煩,她有她的脾氣;你不愛她呢,怎麼可能呢?家鄉就像被窩,自己的氣息自己習慣。”
以上這些悵惘、溫情的話語全部出自吉林電視臺大型文化紀實節目——《回家》。自開播以來,《回家》先後獲得國際級獎項兩項、國家級獎項43項,並創造了中國電視文藝政府最高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的“七連冠”獲獎紀錄,是全國最早、獲獎最多、堅持時間最長的電視文藝欄目。
在眾多已逝大師的影像資料中,《回家》節目製片人葛維國認為,其中最珍貴的當屬對巴金最後歲月的記錄。2003年,29歲的他剛到欄目組,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1987年巴金回四川成都的影像資料,深為感動,遂起念為其拍攝製作一期節目。幾經周折,葛維國瞭解到巴老正在上海住院,要見到本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希望,通過多方管道,向巴老表達了欄目組的拍攝意願。
“沒想到,巴老對我們節目的定位非常感興趣,決定見我們。”葛維國回憶道,“那是一個上午,我們在上海瑞金醫院的病房中見到了他。那天巴老的精神頭兒不錯,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他表示,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非常願意和我們一起回到四川的故鄉。”
由於巴老身體的緣故,這次見面只有短短30分鐘。面對鏡頭,巴老動情地回憶起小時候母親教自己讀詩詞的場景。這場令人動容的談話,讓葛維國和同事們重新踏上了巴金當年的回家之路,成就了節目《巴金·家夢春秋》,這不僅為巴金留下了獨家影像,也成為唯一一部祝賀巴金99歲華誕的電視獻禮作品。
葛維國說,“《回家》的故事絕不會結束。我們希冀關注到全球華人中任何一個可以寫入歷史的人物,無論身份大小、地位高低,只要他是有故事、有情感、有個性的。熱愛現實者,理應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