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喝茶的木匠,不是一個合格的90後
“陳師傅做木器活,頭上梳著木匠頭,身上披著素大褂,做活時兩眼炯炯有神全神貫注。”
“陳師傅的作坊一室一廳,閒時最愛以茶會友,陳師傅愛喝茶”
“陳師傅……”
愛喝茶,做木器,一個四五十歲的“陳師傅”的形象恐怕已經躍然出現在你腦中了。但這次你恐怕猜錯了:因為,陳師傅是一位90後。
一、木匠·90後
說到90後,早一點,大家愛加上“垮掉的一代”、“自私”、“任性”等標籤;近一點,大家說90後人到中年,危機重重。90後去當木匠?別逗了,90後忙著買房買車,加班熬夜,有點閒暇就用來逛街蹦迪了,哪能靜下心來鑽木頭?陳師傅能。
陳師傅名叫陳凱凱(KK),畢業於著名的藝術殿堂——中央美院,主修公共雕塑。
公共雕塑專業的陳師傅,怎麼就成了一名木匠了呢?這還要從陳師傅的穿衣風格說起。藝術生出身的陳師傅熱愛傳統服飾,大褂寬鬆,無拘無束又別具韻味,再在頭上挽個髻,頗有仙風道骨的意思。
可是,傳統服飾好找,與之相配的飾品卻極難尋,公共雕塑出身的陳師傅眾裡尋他無果,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做,卻萬萬沒想到,配飾一帶出門,就受到了身邊朋友的一致好評。
不同的木頭材質,不同的紋路雕刻、打磨出不同的木器,那是自然與人最完美的契合。一套配飾做下來,陳師傅在雕木頭這件事情上雕出了興趣。於是陳師傅拒絕了高達六位數的“公共雕塑相關工作”,做了個決定:不如,就當個木匠吧!
二、茶匠·90後
決定做木匠以後,陳師傅在毗鄰美院象山校區的一個社區裡,盤下了一室一廳的房子,一邊當打磨車間,一邊以茶會友。
對,和大多數浮躁的90後不太一樣的還有一點,陳師傅愛喝茶,而且喝茶必有香。於是,木匠陳師傅又開始做茶器、做香爐。
“選用黑胡桃木,年輪造型,自然樸實,淡雅脫俗,自然之美油然而生。優質木頭紋路與手繪線條相呼應。”
“2015年的春節回到老家過年,不經意間看到門前山腰燃起炊煙,便想到,香——是否也能如這青煙般質樸凝聚。回到杭州,開始初稿的設計。半年多些的時間改造試驗打樣,調整,終於實現了香留穀間的香”
“喝茶必須要有香,我一直這麼認為,這也是我願意為此花時間的原因。”
“每日飲茶至冬日方知茶涼有多急,吾曰(溫酒爐加熱蠟燭底座茶具配件)的出現,給茶人冬日飲茶增添一份溫暖。”
喝茶要有香,喝茶要有器,陳師傅的喝茶經,完美的和他的愛好結合在了一起,一邊打磨木頭,一邊飲茶會友,說他是木匠,其實更像是生活家。
陳師傅說:”追求夢想的路也許很苦,但是心裡卻很快樂。我堅持設計實用且美之器。”
三、不可思議·90後
前幾天,新聞裡一直在說“90後的中年危機”這個話題。說是當年不羈放縱愛自由的90後,現在畢業的畢業,工作的工作,面臨著就業、結婚、買房……一系列現實問題。焦慮、逃避成為他們的心理常態。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90後都如此焦慮。
也有陳師傅這樣的90後,在嘈雜中,安心一隅,守著他的淘寶小店“夫一生活館”,做木頭。
那經濟狀況怎麼辦呢?
“現在終於好些了,要知道,我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有時我甚至覺得每個月有3000塊錢的收入就夠了,我可以靠這筆錢繼續追求我的藝術。”
著急買房也好、逃避責任也罷,90後的焦慮,大多來自對當下生活的不滿足、急於改變現狀。
但90後的陳師傅覺得,“生活就如同煮茶,不求慢但求順心” 誰說與世無爭的煮茶與木藝,就只屬於40年之後的人生?
生活嘛,本來就應該簡單開心的做自己愛做的事兒。
5.08-5.20,520拍賣節,有你想不到的一群90後在拍賣。你,約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