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牛仔褲的經典、歷史及傳承

20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的。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iss)發明了牛仔褲。剛開始時,由於褲子的接縫是縫製的,非常容易裂開,於是人們想到用銅質鉚釘來加固褲縫,並大獲成功。在其他的故事版本裡,除了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iss),還有一位裁縫,傑克勃·大衛斯(雅各·W·dvi),他是撞釘褲的發明者後。來,為了美觀和舒適,李維改用靛藍色粗斜紋布製作牛仔褲,並以自己的名字作“李維斯”為品牌。


李維·斯特勞斯

19世紀50年代,牛仔褲只是進行最原始的剪裁,洗水技術尚未發明,淘金工人們日復一日的勞作與騎馬的磨礪,在牛仔褲上留下了最初的洗水效果。


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貼袋,釘標牌等裝飾。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牛仔褲的設計也是幾經變革,在1905年才最終確立牛仔褲現在五口袋的設計,而在一戰時期,由於物料短缺,最終用拉鍊替代了前襟的紐扣,李設計出第一條使用拉鍊的牛仔褲。形成了今日牛仔褲的風貌。

年輕人利用緊身牛仔褲來宣稱獨立,炫耀青春,表達有些頹廢的自我。美國西部的“牛仔文化”從此正式成為現代青年表現自我的仲介物。


60年代早期是強調形體的瘦窄型,而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低腰緊臀喇叭形的牛仔褲一統天下,牛仔褲的褲管達到前所未有的寬度,甚至可以遮住鞋子。年輕人的創意搭配和對個性的追求,更促進了牛仔時裝的出現:繡花牛仔褲,印花牛仔褲,迷彩牛仔褲等。

步入20世紀70年代,牛仔裝成為全球性集體潮流。無論是工人,職員,還是經理,甚至總統都對其“愛不離身”。牛仔褲魅力發燒。主要也要拜“貓王”艾爾維斯·普雷斯利和馬龍·白蘭度等明星所賜。正是因為他們。以及20世紀70年代風起雲湧的朋克(朋克)風潮,讓牛仔褲轉化為搖滾。叛逆,獨立和自由的象徵。尤令其他服裝羡慕的是,在1976年美國兩百年國慶之際,牛仔褲被作為美國人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送進邁阿密的國家博物館。載入美國史冊。


這時期的牛仔褲外觀發生了較大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傳統的瘦身裁剪褲管演化為喇叭造型,即牛仔喇叭褲,褲管的寬度前所未有。因此,當時是由強調體形的瘦窄的大喇叭褲管型牛仔及彩色牛仔唱主角。裝飾,面料,色彩,後整理等方面的新手法更加層出不窮,牛仔褲的流行因而一日千里,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如今,牛仔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除了一部分走大眾路線外,另一部分牛仔褲躋身高級時裝之列,向著做工精良的方向成為奢侈品。與此同時,牛仔與藝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更多個性化的元素加入進來,使牛仔褲的魅力變的無人可擋,也許,正是這種可以幻化無限可能的載體特徵,才成就了牛仔自誕生之日起,經久不息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