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雲看病添磚加瓦 Intel願為醫療行業作無名幕後推手

“看病難”這一話題幾乎總是能被年復一年地在各種官方非官方場合提起,足以見得這個問題涉及全民而且難以徹底解決,IT技術在各行各業裡得到廣泛利用,“互聯網+”這一概念也是翻炒了好幾年,但人們還是得動身“去”到大型醫院才能得到有效診療。什麼時候真正能實現家門口的“雲看病”,Intel也想知道那個將來何時到來——而且他們是實際行動派的。今天在杭州的凱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們得以一窺這一未來的雛形。

小小的一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地規模、醫療設施條件和醫資力量都是有限的,如何讓這樣的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提供盡可能接近三甲醫院診療體驗和收效?Intel協助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納裡健康拿出了智慧醫療雲平臺,把居民身邊的小小衛生所和杭州眾多的大型高等級醫院連了起來。

在凱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二樓專門開設有一個“雲診室”,聽上去很高端洋氣的名號,實際上裡面看起來和其他的問診房間無二,但你一坐到問診台的醫生面前,馬上就會發現他/她並不是一個人在給你看病,在TA面前的電腦螢幕裡,還有幾個不同面孔的白大褂在端詳著你的氣色狀況,這種專家會診的架勢,只要家門口的醫療服務點設施再好點的話,其實也堪比跑大老遠去大醫院看病了。

今天坐診的劉醫生介紹說,他們這套雲平臺2014年開始試運營,2015年4月正式上線。有了這個平臺之後,不光是可以連上江幹區8家大型醫院即時線上遠端問診,患者的診療記錄能實現方便共用,而且轉診可在醫院之間雙向透明進行,醫生之間的溝通合作也變得十分直接高效。

像上面提到的視頻影像聯合會診只是其中一種用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採集到的診療資料——例如X光片、超聲波報告、心電圖報告以及病理記錄等資料,都可以通過統一的雲平臺與大醫院裡的精銳醫資力量共用,充分利用資源提高診療的效率。複診不用再跑遠路,轉診也不再走繁瑣的敲章等批流程,提升醫療系統效率的同時,改善的也是老百姓的看病體驗。

方便至此的智慧醫療雲平臺,也並未對基層醫療服務點提出多高的要求。因為規模限制,小小的診室裡擺放一兩件設備,空間就捉襟見肘。而納裡健康雲平臺的終端硬體卻只是一個只有電視機上盒般大小的NUC(Next Compute Unit,可以理解為超緊湊型的電腦主機)配上高清攝像頭,資料交換和共用則架設在阿裡雲上。新形態的NUC不光擁有新一代處理器帶來的更加優秀的計算性能,其占地、功耗、噪音等諸多指標都展現了一個未來醫療系統終端該有的基本面貌。

這其中的硬體提供,還有底層架構優化,以及部分軟體的功能技術設計,都是Intel在幕後的默默支援。例如其中的多個醫院的即時問診視頻流能同屏流暢顯示這一特性,這不光是Intel CPU給力的結果,Intel亞太研發中心專攻醫療系統解決方案集成的工程師們也有功勞。

納裡健康雲平臺的良好收效得到更廣範圍內的回應,而且這一醫療雲平臺還正好搭上了分級診療的大政策風向。上線兩年來,目前它已在全國各地被近一千家醫療機構採用。這光景Intel看在眼裡,欣慰在心裡,他們希望不光是納裡健康,其他有意願為醫療系統進化貢獻力量的公司機構也可以和Intel一道來鋪設通往“雲看病”理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