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這樣的媽媽......
你知道嗎,對孩子沒有耐心不止是吼打那麼簡單,有時你不耐煩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足以傷害到孩子,甚至會超過打罵給孩子帶來的心理陰影。請先對號入座,看看你是這樣的媽媽嗎?
1、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沒耐心的你流露厭煩表情和話語。
孩子:“媽媽,為什麼天空是藍的,為什麼冬天會下雪,為什麼……為什麼……”
媽媽:天空就是藍色的,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啊!媽媽正在做飯呢,先別煩我。
2、當孩子希望你陪陪他,給他講個故事,沒耐心的你找藉口推說忙。
孩子:“媽媽,給我講小紅帽的故事吧”“媽媽再給我講一個故事吧”……
媽媽:“你沒看到媽媽在忙嗎,等媽媽洗完碗再給你講,你先自己看去。”“今天太晚了,你該睡覺了,明天再講吧!”
3、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情,沒耐心的你氣急亂罵亂打一通。
媽媽:“告訴你用你的碗吃飯,你非要拿這個碗,這回碗打了你好了吧!看你還弄不弄啦!”“砰砰砰”,對著孩子屁股上一陣狂轟亂揍。
4、當孩子正向你傾訴苦惱,沒耐心的你打斷他的話語。
孩子:“媽媽,今天在幼稚園牛牛不和我玩了。”
媽媽:“媽媽在做飯呢,沒時間聽你說,過會再和媽媽說啊。”可是過會的過會,媽媽就忘了,孩子也不主動說了。
5、當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沒耐心的你快速幫忙代勞。
媽媽:“快點系,你看都幾點了,馬上要遲到了。我來系吧,你太慢。”“快點走,別磨磨蹭蹭的,上學都要遲到了。”
6、當孩子精心畫了一幅畫,沒耐心的你忘記認真表揚。
孩子:“媽媽你看我畫的畫好看嗎?”
媽媽看都沒看一眼就說:“好看,好看,媽媽在忙,你先自己玩去啊!”
當你不耐煩時,求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
1、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沒耐心的你流露厭煩表情,煩掉了他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的表現,好奇心沒了,求知欲也沒了;
2、當孩子要你再講個故事,沒耐心的你找藉口推說忙,推掉了他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學習的本性,求知欲沒了,學習心也沒了;
3、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情,沒耐心的你氣急亂罵一通,罵掉了他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做人的尊嚴,自尊心沒了,尊嚴感也沒了;
4、當孩子正向你傾訴苦惱,沒耐心的你打斷他的話語,打跑了他的表達欲;表達欲是溝通的源泉,表達欲沒了,溝通就阻斷了;
5、當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沒耐心的你快速幫忙代勞,幫掉了他的獨立性;獨立性是成長的標誌,獨立性少了,依賴心就多了;
6、當孩子精心畫了一幅畫,沒耐心的你忘記認真表揚,失掉了他的積極性;積極性是生命的能量,積極性少了,消極性就多了。
怎樣才能成為有耐心的父母
1瞭解孩子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特定的敏感期,當這些敏感期來臨時,家長們常會覺得“孩子特任性”“還有種種奇怪的行為”。這時,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行為的對與錯,要多些耐心來培養他們,使得這種能力真正的發展起來。
比如:2-3歲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開始說“不”,拒絕與別人分享;3-4歲的孩子,處於邏輯思維敏感期和動手敏感期,喜歡刨根問底追問家長“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燈會亮”等等,喜歡到處亂塗亂畫……瞭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緩解孩子犯“錯誤”時,我們過於劍拔駑張的心弦。
2多些愛與包容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在心裡告訴自己:“他是一個小孩子,他是我的孩子,他的一些言行我是可以接受的。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沒有經驗,還不知道是非對錯,這些都需要我來引導……”,父母要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小的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如:當孩子不小心弄打飯碗時,父母要在心裡告訴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不是故意的,他這方面的經驗不足,我應該好好教他怎麼做,他下次會做好的!”。
3學會管理情緒
在意識到自己在變得不耐煩之後,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冷靜。比如在嗓門提高、語言變得諷刺、心情很焦躁、心裡總想“他為什麼這麼不聽話”等語句的時候,就要意識到我們正在變得不耐煩。這種時候就要“懸崖勒馬”,不要讓不耐煩的情緒傳達到孩子那裡。
當你變得不耐煩或惱火時,停下來,大聲慢慢數到10,大多數情況下,數完你的衝動就慢慢消失不見了;你也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試著深呼吸;或是暫時遠離“戰場”,散散步、聽聽音樂,放鬆心情;還可以多問自己一些問題“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的不耐煩可以解決問題嗎”“我的不耐煩會傷害到孩子嗎”,這樣可以逐漸調整情緒。
4多陪陪孩子
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請不要拿工作忙為藉口來敷衍孩子。有時1小時高品質的陪伴勝過幾個小時。下班後、週末時,多陪孩子聊聊在幼稚園的情況,一起做做手工,講故事,做做運動等。當孩子問你問題,你卻不知道時,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當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你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很多閃光點,瞭解孩子後也就會有更多的耐心來對待他。同時,要常用積極的話語來鼓勵孩子,增強她的自信心。
5學會向孩子道歉
不要覺得身為家長,和孩子道歉好像降低了身份。你的道歉在孩子那裡反而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他會以此為榜樣,從中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
【有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