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世界上很醜的跑車,你知道嗎?

日產其實不是第一次搞出奇葩車來跑勒芒了。三年前他們就搞了一台“三角翼”賽車,採用前窄後寬的三角形車身,聲稱動力、阻力、能耗都是常規賽車的一半,以效率取勝。三角翼賽車在勒芒只征戰了一年,速度在中游位置,比賽中被其它賽車碰撞導致退賽。

三年前的“三角翼”賽車

如今的前置前驅GT-R LM NISMO

“三角翼”的設計是極具創意的,但今年的GT-R LM NISMO,比“三角翼”更轟動。因為,它是一台前置、前驅賽車,而且征戰的是勒芒最高級別LMP1,與奧迪、保時捷、豐田同組爭奪全場總冠軍。

前置前驅賽車不稀奇,我開的致炫賽車就是前置前驅……但勒芒的LMP1是世界上最快的原型賽車,而自1950年代方程式賽車出現以來,全世界跑得最快的賽車都是MR(中置發動機、後輪驅動)佈局。車迷心目中的超跑,不論發動機放在哪兒,也肯定是後驅或者四驅的,絕不會有前驅的超跑出現。

日產這回用一台FF(前置前驅)賽車,能跑得過全場其它中置後驅車嗎?

發動機和混合動力系統全集中在車頭,排氣管從引擎蓋上直接排出。

且看日產研發這台奇葩賽車的理由:前置前驅佈局,整套動力系統集中在車頭,最大的好處就是車身後部什麼都沒有。就連排氣管,也直接在發動機艙蓋上“解決”掉,不經過車位。這樣的結果是,奇葩車的整個尾部可以做成類似“中空”的構造,可以任意鋪排最理想的氣流通道,從而大大減低行駛阻力。要知道勒芒有超長的大直路,平均時速都在200km/h以上,所以直線阻力低,極速大有優勢。

車手還表示,這台前驅賽車在彎中比後驅的賽車更穩定,幾乎不會因車手駕駛不當而失控,這在24小時內隨時風雲變幻的勒芒比賽中,可以比後驅賽車更佔優勢。

GT-R LM NISMO用一台3.0L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輸出500馬力;再加一套飛輪儲能系統,可發出750馬力,系統最大馬力達1250匹。前軸的負荷是65%,由於車頭重,它的前輪比後輪更寬大,分別是310mm、18寸和200mm、後16寸,後輪基本上就只起到一個“從動”的作用,極盡低阻力之能事。

工程師說,GT-R LM NISMO與其它“傳統”的LMP1賽車特性上有很大差異,大家可能會在勒芒比賽中看到奇葩車在某些路段(例如直路)特別快,某些路段則慢很多……說不定這能增加比賽的觀賞性。

這樣一台奇葩車能否證明:在高性能車的世界裡,前驅車有顛覆後驅車傳統陣營的可能?

在YYP看來,不可能。一來,奇葩車先得贏下勒芒,這個幾率至少在2年內非常低微;二來,這款奇葩前驅賽車,其實是針對獨特規則和賽道條件而生的產物。當今全球的專業賽車都已經被空氣動力學所“綁架”,鑽牛角尖式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使得賽車內部結構越來越複雜,外形則越來越難看。

這麼醜的賽車,怎能培養小孩對賽車的愛好?

除了怪物奇葩車,即便是今年其它幾台LMP1賽車(下圖),也沒有一台好看的。車頭燈像火柴盒般呆板,座艙後豎起的導流板讓賽車側面看上去像卡車……這樣的賽車不僅難看,實際上也越來越脫離實際,大部分設計都無法(也沒必要)轉用到量產車上。

從上至下:豐田、奧迪、保時捷的LMP1賽車(沒一個好看的)

再看看上一個年代的賽車,例如1999年的豐田GT-One TS020,那種追求速度之餘並不捨棄美感的身段,今天真的不可能再有了。那個時代的原型賽車還規定得推出街道版本(哪怕只產一台),所以起碼還保留著一點合理性。

1999年豐田GT-One(TS020)賽車,這美感放在今天無人能敵。

街道版的GT-One賽車,真的可以開上路。

那麼如果說擺脫規則限制,高性能車最好的驅動形式是哪種呢?這個“好”不僅是性能好,還要好看、好用。前驅滾一邊去,爭奪者無疑是在MR(中置後驅)和FR(前置後驅)之間展開。其中我又更看好FR,原因……請看明天的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