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邁騰為什麼能成為B級車的標杆?
為什麼說B級車市場最有“研究價值”呢?因為這個市場是國際品牌群雄逐鹿,車型的設計水準、技術含量都比較高,能夠展現各大廠商造車的理念和實力。同時又不像更高的豪華車市場那樣很大程度靠“拼爹”(比品牌)。
B級車的標杆,其實有很多,這回我選了“神車”為代表,然後把聚焦放在一款車上:邁騰。
邁騰這款車在2007年就進入中國了,是一汽大眾第一款B級車。當時它是和歐洲新一代Passat同步的產品,只是為了避開國內上海大眾的帕薩特之名,新取了個名字“Magotan邁騰”。
我記得當時那款邁騰,其實並不能完全適應中國市場。一是款式上,它是原汁原味的歐洲車,車身比例漂亮,但在國人眼裡就是太緊湊、太運動了。它的尺寸在當時當紅的雅閣、凱美瑞面前也沒有優勢。它的底盤當時是為中國市場做過重新調校的,準確說是調軟了10%(當時的官方說法),結果就是開起來有些“軟”,尤其當時它搭載的1.8TSI和2.0TSI發動機是相當有力的,所以不知不覺開快後,轉彎、刹車都會感覺底盤有些軟,未能給人很協調的操控感。
但另一方面,第一代邁騰是很“有料”的。作為一款全球同步車型,大眾願意給它好技術。我還記得是在它身上,第一次接觸到EPB電子手刹和AUTOHOLD功能。它也是大眾國產車最早搭載DSG變速箱的車型。
雖然第一代邁騰有點“歐不歐、中不中”,但它有開創性意義,大眾拿了自己看家的車型和技術來摸索中國新生代的B級車市場口味(同期熱銷的上海大眾帕薩特領馭已經是老一代車型)。
第二代邁騰相比第一代是有巨變的,這些變化完全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的理解,這很大程度上有第一代鋪墊的功勞。這些理解包括:
依然源自歐洲。中國消費者喜歡歐洲車,所以邁騰依然源于歐版的Passat,外形上前臉、尾部、內飾,都和同期的歐版Passat B7一脈相承。寶馬3系、賓士C級、奧迪A4L都是純正歐洲風、德系風,事實證明這種風格的車型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喜好(比那些“中國口味”的設計更具有逼格)。
加長。邁騰和歐版Passat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軸距加長了。它雖然沒有自稱“L”版車型(那是奧迪專用),但它的官方代號確實就叫B7L。軸距比歐版B7拉長了100mm,這是非常適中的資料,保持了車身側面的協調感,但又能夠起到突出後座的效果。在中國,突出後座的車能給人尊榮感。要成為賣得好的中高級車,後門比前門長是一個要點。
空間。邁騰的後座空間,坐過的人無不讚歎。這是真話,我坐在它的後座時都會覺得離前排太遠了。但是,能讓身高1米8的大漢舒舒服服地翹二郎腿的後座空間,叫人怎麼拒絕?
裝潢。B7L邁騰的內飾檔次感,不但比B6有質的提升,和同期的其它競爭對手相比也是足夠強大的。最直接的例子:邁騰的內飾用料就比新帕薩特明顯要精緻上檔次。喜歡德系車“質感”的消費者,置身邁騰的車廂裡不會失望。
技術。邁騰保留了第一代那些亮點技術:TSI+DSG動力系統,電子手刹、AUTOHOLD;又加入了更多有前瞻性的新科技:ACC2.0自我調整巡航,Front Assist+Side Assist+Lane Assist主動安全輔助系統,自動泊車等等。持續不吝嗇的“加料”,造就出一台與時俱進的車。我做過很多回中高級車對比,包括性能測試、極限操控,邁騰各個方面都表現很均衡,雖然不再像當年那樣給人突出的新技術+高性能印象,但是在各種路況、各種使用條件下,它是一台讓人很滿意的車。
上述綜括起來,就是給用戶優越感的體驗。“優越感”是這個級別消費者選擇大眾的一個訴求,而邁騰是可以提供的——至少我現在看到停在路上的邁騰,還是覺得這車“面子”上很不錯。
說到優越感,還得提一下邁騰的價格。它不是靠促銷、靠降價來打市場的。它的定位本身就偏高,中配車型對日系的高配,高配車型對到別克君越。而且上市幾年來邁騰的價格縱有優惠,總體還是保持堅挺。這其實也是用戶“優越感”的一個重要來源。
這樣一款不靠低價招徠的車型,經常佔據同級車銷量的高位,歷經兩代發展,今年在中國的累計銷量將突破100萬台。就近幾年的國內B級車市場來看,我認為邁騰確實可以被定性為“標杆”。
而這個標杆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款車一炮成名很難;保持持續成功也很難。前瞻、開拓、迎合、堅持,缺一不可。說來輕鬆,做起來可是靠積累、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