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濟南話裡的“拉拉秧”是個啥

葎草,這個名字太雅,好多人不熟悉;但濟南話裡的“拉拉秧(音lálayāng)”,相信濟南人都是耳熟能詳的。

“拉拉秧”這種有長蔓且秧莖上長有小刺的野生植物,多生長在路邊荒地或溝坎邊。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陣兒濟南人時興養兔子,“拉拉秧”便成了兔子的上好飼料,因為它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癒兔子拉稀。

“拉拉秧”的名字很多,學名叫葎草,別名有勒草、葛勒草、鐵五爪龍、拉拉藤、割人藤、穿腸草等,但濟南人就叫它“拉拉秧”。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葎草”時,引證頗多,說它又名叫“勒草”、“葛勒蔓”、“萊莓草”,因為“此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訛為葎草。”

李時珍還對其生態作了描述:“二月生苗,莖有細刺,葉對節生,一葉五尖,微似篦麻,而有細齒。八九月開細紫花成簇。結籽狀如大麻籽。”

“拉拉秧”的嫩葉和嫩芽可以煮熟而食,是過去窮苦人的救荒植物。其葉莖煎服可用來治療瘧疾和痢疾,也能利尿消炎健胃治腫毒。

同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濟南民間還盛行玩過一種兒童遊戲,名叫“跳拉拉秧”。

拙著《泉城憶舊·老濟南民間遊戲》(1998年版)曾有專章介紹:

跳拉拉秧,玩時需三人以上,先有兩位小朋友面對坐在地上,腳板抵著腳板。其他兒童則要跑步跳躍而過,並唱道:“一步拉拉秧,二步喝麵湯,三步炒韭菜,四步摞起來。”每唱一遍童謠要跳四次才算完成一個過程。坐著的兒童就摞高一隻腳,直到四隻腳全摞起來的高度仍能跳過去為贏。若跳者跳時碰到坐者的腳,則輪換玩之。

跳拉拉秧的遊戲簡單易行,孩子們玩起來卻是樂趣無窮,而且對鍛煉兒童的彈跳能力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