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古代沒有衛生巾,“大姨媽”來了咋辦?

衛生巾、衛生棉條和月經杯是提高女性經期生活品質的三個偉大發明。

然而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存在於地球上才不到一百年,連最常見的衛生巾,在中國大範圍使用也只有區區

四十年左右而已。

沒有衛生巾的漫長歲月裡,從孟姜女到楊玉環到你姥姥的廣大女性們,要怎麼解決血流成河的問題?

我們不知道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女性究竟從何時開始處理月經。不過大量人類學調查顯示,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已經對月經產生了恐懼心理。

人們無法解釋這種“流血卻不死亡”的生理現象,便認為月經是因為魔鬼附體,無論是經血還是經期的女性,都會給整個部落帶來厄運。因此,女性在整個經期都被隔絕在部落之外單獨居住,就地取材用樹葉、乾草、樹皮等物品簡單清潔,這些使用過的“汙物”必須丟棄在遠離部落生活範圍的地方,以免別人不慎接觸到。

● 乾草

到了文明社會,紡織物出現,女性終於不必再用粗糙的樹皮乾草了。她們把草木灰或絲麻等吸水材料裝進小布條裡,兩頭用細繩系在腰間。

東漢發明造紙術之後,條件稍好的人家用草紙代替草木灰做填充物,高門大戶的女子則用更為昂貴乾淨的祭祀白紙。至於在普通百姓之間,依然是廉價易得的草木灰流行度最高。

● 草木灰 

這種中間塞著吸水材料,可以反復清洗使用的布條叫做“月事布”、“月事帶”、“月經帶”。因為一些醫書把陰☆禁☆道稱為“馬眼”,所以明清時期也用“騎馬布”或“陳媽媽”代稱月事布。現在的“大姨媽”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 月事布

雖然經期用品的材質與原始社會相比有了改善,但月經禁忌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更加根深蒂固。民間觀念中,不但經期的女性是不潔的,連與月經有關的一切用品都非常危險。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女子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人們相信,經期交☆禁☆合(“撞紅”)會讓男性染上惡疾甚至死亡,即使只是看見經血或者相關用品,也是非常晦氣的事情。

因為視經血為不祥,民間有“騎馬拜堂,家破人亡”的俗語,忌諱新娘成婚當天來月經,認為這會給婆家帶來厄運。經期女性不被允許出現在婚禮、產房、祭祖、葬禮等許多場合,這些禁忌不僅在漢族中廣泛存在,在少數民族中也有普遍的表現。

● 《本草綱目》

在種種禁忌之下,古代女性使用、清洗、存放月事布時極其隱秘小心,許多男性甚至結婚幾十年,都對月事布的存在一無所知。

貴族女性常用麵點朱砂、戴戒指等隱晦的方式暗示丈夫自己處在經期,唐代詩人王建還據此寫過一首描寫宮女清理月事的《宮詞》詩:

“禦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迷信月經“不潔”的另一種表現是“以毒攻毒”。

民國作家曹聚仁在《無題》一文中提到,當時許多百姓相信“破紅衣炮彈的唯一妙物,就是女人的月經布,滿城高掛,炮彈不飛,炮身自裂,效驗如神”。古代醫書裡關於經血經衣入藥治病、煉丹、做法事的記載也相當常見。

古代西方人對待月經的態度、處理月經的方式都和中國差不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女護士才用紗布加藥棉做成了較類似現代“棉+無紡布”組合的原始衛生巾。

1920年,美國的金佰利ž克拉克公司用纖維棉和細薄紗批量生產出最早的衛生巾:Kotex(高潔絲)。不過現在帶背膠的衛生巾半個世紀後才被發明出來,當時的高潔絲要用別針或繩子固定在內衣上,從方便程度上來說,並沒有比月事布強多少。

● 衛生巾廣告

西方先進的衛生巾最晚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就已經傳入中國。胡適題寫刊名的《常識》雜誌在民國十七年第六十六期上,刊登過一篇《女子月經布之研究》,其中大力提倡女子使用各西藥房均有出售的“上等經布”。這種藥用棉花和紗布製成的月經布一盒十二隻,用後可洗可棄,被作者稱讚“實為經布中最佳者”。

● 民國十七年的《常識》雜誌

然而在民間,從漢代到改革開放漫長的兩千年裡,月事布的形狀和填充物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直到七十年代,大部分中小城市和農村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時,用的還是母親或姐姐親手縫製的月事布。

參考資料:

1.《女子月經布之研究》,《常識》,1928年第66期;

2.李金蓮,《女性、污穢與象徵:宗教人類學視野中的月經禁忌》,《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

3.豔玲、青蘭,《女人的私密花園》,《人人健康》,2010年第6期;

4.李金蓮、朱雙和,《中國現代民俗學者的月經禁忌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5.楊孝文,《應歸功於“一戰”的八個發明》,《百科知識》,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