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訊巨頭開拓市場,VR音訊即將來臨
瑞典音訊優化公司Dirac Research(簡稱“Dirac”)宣佈完成一輪48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基金管理公司Didner &GErge聯合創始人Henrik Didner,著名音樂製作人Rami Yacoub,瑞典風投公司Swedia CApital首席執行官Staffan Persson,以及中國的瑞聲科技。據瞭解,Dirac將把這筆資金投入到VR及AR音訊市場的擴張上。
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Dirac成立於2001年,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多位元信號處理專家共同創辦,當時7位教授和博士生組成一個團隊參加了瑞典Venture Cup創業大賽,並一舉奪得冠軍,用獎金創辦了Dirac公司。烏普薩拉大學為世界百強大學,有“瑞典的劍橋大學”之稱,歷史上共有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該校。Dirac團隊成員均已從事信號處理、系統模型和聲學研究近半個世紀之久。
Dirac將自己描述為“一家世界知名的音訊技術公司,致力於發明聲音的未來”。其音訊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聲音優化,房間修正,以及聲場合成。
在過去15年,Dirac的專業性得到了市場的肯定,逐漸成為了音訊保真技術的領導者,手機、汽車、家庭和專業使用者等都是Dirac的服務物件。它的客戶包括了勞斯萊斯、賓利、寶馬、富豪、哈曼(Harman)、先鋒電子(Pioneer)、Arcam、Datasat等世界知名品牌,以及中國的OPPO、華為、一加和小米等等。音樂財經不久前報導的、今年2月剛剛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的Vinci智慧頭機同樣採用了Dirac HD Sound的濾波數文書處理技術。
不過,Dirac入局VR/AR還是今年的事。在今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Dirac發佈了其名為“Dirac VR”的VR項目,並推出了“Dynamic 3D Audio”(動態3D音訊)的VR/AR平臺。Dirac表示,當前行業的HRTFs(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s,頭部相關傳遞函數)標準錯誤地假定身體和頭部必須總是一前一後地移動,但Dirac VR的方法則是通過HRTF計算頭部相對於人體軀幹的孤立運動,從而為用戶建立更加逼真的聲音體驗,“你不會再注意到你戴著耳機。”
Dirac的創始人兼執行總監Mathias Johansson博士如此解釋道,“如果電話鈴聲在我左邊響起,它的聲波會首先進入我的左耳,毫秒之後才進入我的右耳。聲音會以各種方式在我的肩膀和頭部反彈,讓我的大腦定位聲音,頭部也會本能地轉向聲音的來源。這就是現實。
“然而,在我們開發Dynamic HRTF及其在Dynamic 3D Audio平臺中的應用之前,真實的聲音體驗並不能在虛擬世界中準確地呈現出來。因為在VR中,現有的解決方案都是假設頭部和軀幹串聯旋轉,無法精確地再現動態頭部運動,這也是現有的3D聲音解決方案聽起來不夠真實的原因之一。”
所以Dirac也給我們以啟示,目前在資本作用下,VR內容呈現出“狂飆猛進”的態勢真的健康嗎?還是只是在技術發展不完善的情況下,某種資本催化下犧牲用戶體驗的大冒進?
VR發展帶來了人們娛樂生活的改變。在音樂產業,從演唱會到音樂節,從MV到音樂綜藝節目和音樂類App,可以說VR看似與音樂結合得已經十分緊密。但從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市面上VR內容產品大多都沒有達到VR技術水準,所謂的VR直播也只是全景直播,3D畫面與交互內容仍舊稀缺,更不用提其中的音質體驗。比如,在去年末的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VR直播中,觀看VR直播的觀眾認為王菲走音嚴重,但現場觀眾卻不這樣認為。究其原因,也正像Johansson說的,還是當前的音訊技術無法較完美地還原音源所致。
不過讓人欣喜的是,還是有不少大公司(或是專業技術公司)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VR最基礎的技術層面的改進。除了Dirac之外,另一個例子是索尼。一直以來,包括VR眼鏡三巨頭HTC Vive、Oculus和PS VR在內的VR眼鏡不穩定的追蹤性能都飽受粉絲們的詬病。索尼近日就申請了一項VR追蹤系統的專利,利用一種用於確定控制器光感測器相對於投影儀方向的方法,改善VR眼鏡的追蹤性能。
雖然仍處於發展初期,但2016年的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評估新科技可見度的方法)還是表明,VR即將熬過“泡沫化的底穀期”,上升至“穩步爬升的光明期”,並預計在5年到10年內得到主流的接納。Business Insider 旗下研究機構 BI Intelligence同樣預測,全球VR市場年收入在2020年將達到27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