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舌頭上居然有著大學問
“伸舌頭!”帶孩子去看病時,這句話是醫生常說的。為什麼?因為舌頭不僅僅是個味覺器官,通過觀察舌頭,還能判斷出孩子得了什麼病。
舌頭不光能夠說話,它本身的顏色、狀態,還能夠向你傳達很多健康資訊。
1、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中出現紅色水皰疹並很快破潰成2~3毫米的小潰瘍,分佈在舌、牙齦、頰部等處,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絕進食等,隨後在手掌、足底出現紅色的斑丘疹,有些中間還出現含有渾濁液體的水皰,同樣的疹子也可以出現在臀部。這就是“手足口病”,是感染了柯薩奇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絕大多數患病的孩子能在7~10天左右自愈。由於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針對性地進行退熱、減輕口腔潰瘍疼痛等處理。除了有明顯的繼發感染,抗生素對治療手足口病沒有任何效果。 一般來說,孩子發熱越高、發熱持續時間越長,病情就越嚴重。如果發現孩子有高熱持續不退(超過39℃)、嘔吐、頭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狀,要儘快去醫院就診,以防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2、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球菌感染所致,寶寶的整個舌頭會出現一層白苔。一般鵝口瘡不會引起明顯疼痛,但寶寶吃奶會大不如前。寶寶患鵝口瘡時,要注意經常消毒奶瓶,並自然風乾。如果是喂母乳,媽媽的乳☆禁☆頭要保持乾燥。
3、口腔皰疹
口腔皰疹是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病毒性☆禁☆感染,傳染性很高。病毒第一次傳染給孩子時,稱為原發性皰疹。表現為疼痛、腫脹和齒齦發紅以及唾液分泌增加。此後1~2天口腔內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後遺留下的疼痛區域在幾天後完全癒合。孩子表現有一周左右的輕度低熱、頭痛、食欲下降、淋巴結腫大。但許多孩子症狀輕微。
6個月內的寶寶有母乳中的抗體,很少感染,但以後發病率會上升。孩子一旦感染後就會稱為病毒攜帶者,這意味著身體中仍然存在處於不活躍狀態的病毒,在孩子口腔有損傷、其他感染或過敏、疲勞時,病毒就會被重新啟動,導致二次感染,但比原發性☆禁☆感染症狀要輕。
皰疹不是一種嚴重疾病,但會使孩子很不舒服,所以要想辦法減輕孩子痛苦。可給孩子吃柔軟、無刺激的營養食物。千萬不要使用含激素的藥塗抹,因為激素會導致病毒擴散。
4、地圖舌
地圖舌是一種發生在舌黏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由於它的病損表現經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並可變換大小和形狀,具有遊走性特點,又稱遊走性舌炎。主要表現是舌表面絲狀乳☆禁☆頭剝脫,形成不規則的紅色凹區,而且周圍多有增厚的黃白色隆起,邊緣清楚,形似地圖,所以稱為地圖舌。
一般地圖舌多見於體弱的嬰幼兒,目前發生原因不十分明確。有人認為與腸道寄生蟲或胃腸道功能紊亂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情緒波動有關;還有部分患兒的父母也曾患過地圖舌,故表現有一定的遺傳性。地圖舌一般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不痛、不癢、不影響食欲,只有少數孩子在吃刺激性食物時略感不適,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但應注意口腔衛生。其實這種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剝脫的絲狀舌乳☆禁☆頭可自行恢復,使舌黏膜表面完全恢復正常,但仍可間歇性發作,有的病程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到成年。不過大多數孩子可隨年齡增長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