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父母要學會呵護寶寶的聽感發育

如果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進行干預,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新生寶寶給爸媽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可是很快爸媽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些與眾不同,他對聲音的反應一點也不敏感,甚至無動於衷。到底出了什麼事?寶寶聽力出問題了嗎?快進行篩查吧!

寶寶正常的聽感知發育 

寶寶剛出生時:鼓室無空氣,聽力差。3~7 日:聽覺已相當良好。1 個月:在覺醒狀態下聽到聲音後轉動眼和頭去找聲源。聽到突然的響聲後兩臂屈曲抱在胸前,四肢抖動並做出眨眼動作。聽到友善或熟悉的聲音會停止哭泣,喜歡聽高音調和母親的聲音。

2~3 個月:大人用語言引逗時能夠聽到,並做應答式的回答,如“哦”“啊”“唉”等。聽到柔和、悅耳的音樂時面露笑容,並很安靜地聽。聽到刺耳的音樂時全身亂動,煩燥不安。已經能夠傾聽周圍的聲音,如說話聲、樂器聲、並在聽到後將頭轉向一側。

4~5 個月:在小兒的一側耳後大約15 釐米的地方用搖鈴,能轉過頭向發聲的方向去尋找聲源。聽到母親的聲音特別高興,眼睛會朝著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對憤怒的聲音感到害怕,但對發聲的玩具很有興趣。

6~7 個月:已經能夠感知習慣的語聲,如知道自己的名字。能夠模仿聲音。當大人叫小兒名字時,聽見後會轉向呼叫人並友好地微笑,表示應答。

8~9 個月:能夠理解簡單的語言。可逐漸根據聲音來調節、控制行動,逐步學會傾聽聲音,而不是立即尋找聲音的來源。逐漸能夠聽懂幾個字,包括家裡成員的稱呼。

10~12 個月:能夠隨著音樂擺手,並能尋找視野以外的聲音。能對簡單的語言做出反應,如爸爸、媽媽、自己的乳名等。聽到大人的指令後能夠指出自己的五官,如眼睛、耳朵、嘴等。能夠和大人一樣去判斷聲音的來源,並開始增強對詞語的感覺能力。

1 歲半:會說出自己的需要,如拿、走、外、吃、尿、貓、狗等。能尋找隔壁房間的聲音。在大人的指導下,已經學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人的稱呼。

2 歲:大人讓做什麼能夠照辦,還能重複說過的字眼,還能說短句。已經學會一些簡單句,如會說3~5 個字的短句,如“媽媽抱抱”、“我喝水”、“上街看車”等。

3 歲:此階段語言發育飛速,詞彙豐富起來,能夠學會一些複合句。可以說8~10 個字的句子,如“媽媽帶我去公園玩”。能夠唱兒歌,敘述簡單的事情。

如果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進行干預,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新生寶寶給爸媽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可是很快爸媽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些與眾不同,他對聲音的反應一點也不敏感,甚至無動於衷。到底出了什麼事?寶寶聽力出問題了嗎?快進行篩查吧!

促進寶寶的聽力發育多讓小兒聽生活中的豐富聲音。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流水聲、掃地聲、說話聲、汽車聲、飛機聲、風聲、雨聲等,這些自然環境的聲音對促進小兒的聽力發育十分有益。如果太過嘈雜的噪音,如工地施工的聲音、機器的雜訊等,對小兒的聽力會造成一定的損害,生活中要注意避開。

平時多對小兒進行聽力訓練。對於新生兒可以在小床上系上不同音質或音調的發聲玩具,刺激聽力細胞,促進聽力發育。抱孩子時最好採用左手抱的姿勢,讓小兒儘量靠近媽媽的心臟,以便清晰地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平時多和小兒輕聲說話,哼唱或播放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經典音樂。

提示: 觀察寶寶,如果出現了以下異常表現,就說明寶寶聽力發育出現障礙。媽媽越早發現,就越容易進行干預,也就越容易搶救寶寶的聽力。

3 個月以下:對於突然而來的巨大聲響絲毫沒有反應。

3~6 個月: 對出現的聲音不會尋找聲源。

9~12 個月: 不會跟隨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 個月: 不會叫“爸爸”、“媽媽”。

15~18 個月:對於爸爸媽媽講的話無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媽媽”。

18~24 個月:不能說出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兒歌。

24 個月後:語言障礙及反應遲鈍明顯,如聽不見小鳥叫,對電話鈴聲、門鈴聲無反應等。

檢測寶寶的聽力發育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耳聲發射法和聽覺誘發電位。

耳聲發射

這是一種適合新生兒的大面積的篩查,可以在新生兒睡覺時測查。這種篩查方法操作時間短,頭上無需插任何電極,對於新生兒的腦組織無任何損傷。如果能通過,可以暫時判斷為聽力正常。

聽覺誘發電位

它是短聲刺激後從頭皮上記錄的由聽覺通路傳導的電位活動,通過測量波形、波幅、和潛伏期,分析腦幹的功能和聽力損害程度,和耳聲發射法相比,它不但能反映聽力有無損害,而且可反映聽力受損的程度。但操作相對繁瑣,因此作為篩查方法有其局限性。

在一些發達城市,普遍使用耳聲發射法對新生兒的聽力進行篩查,如果篩查沒有通過,42 天后進行複查,如果複查聽力有損害,6 個月後再複查,並根據聽力損害情況進行干預,可使一些患兒聾而不啞。如錯過最佳時期,可能成為聾啞,造成終身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