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人半世紀守護,讓蘇州園林重現光彩!
庭院深深,
一步一景。
粉牆黛瓦,
山水如畫。
再多的愁緒,
都能被驅散開來。
歷經百年,
這些鬼斧神工的古典園林,
得益于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維護,
才能持續散發光彩。
但這些匠人的名字,
可能早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中,
無人記得。
更鮮少有人知曉,蘇州香山的薛家祖孫三代,半個世紀以來,幾乎參與了包括拙政園、滄浪亭、網師園、耦園等現存蘇州園林的近一半修復工作!
蘇州香山,
自明代以來就善出能工巧匠,
被稱為“香山幫匠人”。
從蘇州古典園林到北京皇家宮殿,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輝煌時期一度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說法。
薛福鑫,
1928年生於蘇州香山幫匠人世家。
從小跟著家人學習古建築技藝,
泥水作、木作、磚雕、
泥塑和彩繪無一不精。
1958年,
他加入蘇州市園林修建隊。
24處園林的修繕,
他都有參與,
或設計、或做預算、或親自動手。
1963年他帶領一批香山幫匠人,
修復了破敗不堪的拙政園主體建築遠香堂。
日後朱德遊園,
曾盛讚遠香堂“精巧絕倫”。
因技藝出色,
小學都未上完的他,
還曾被推薦到清華大學讀建築專業。
畢業後有機會做高校教師,
但他最後還是選擇回到蘇州,
做默默無聲的園林守護者。
1966到1976年那段時間,
他鬥智鬥勇,
最終護住了滄浪亭等一大批珍貴文物。
1979年,中美聯合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造園林明軒。薛福鑫擔任明軒的磚雕工程技術指導和工程預算。
在美國期間,
他備受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欣賞。
貝聿銘不止一次誠懇挽留,
希望他在美國發展。
但他仍然義無反顧回國。
(薛福鑫獲得香山幫國家級傳承人的證書)
他對園林的貢獻極大,
得到過“山水癡人、古園知己”的稱譽,
也被奉為“中華園林藝術第一人”。
因文革停課的時候,
薛林根只有16歲。
(薛福鑫與薛林根)
父親薛福鑫送他回老家,
跟著伯父學瓦工。
三年之後,
又讓他跟另一位師傅學藝,
同時也加入了蘇州市園林修建隊。
短短幾年他就嶄露頭角,
在網師園、怡園、滄浪亭等重大園林修復,
和父親負責的明軒工程中,
被業內專家大加讚賞。
(紐約明軒照片)
離開園林修建隊之後,
他借著改革開放東風,
成立了古建築公司。
(薛林根參與修復的蘇州網師園照片)
那個時候,正是香山匠人百年來最輝煌的時期。薛林根和父親卻看得長遠:“匠人都要十幾年才能培養出來,這份苦活累活,不趁早培養,將來更難。”
(薛林根主持修復的蘇州岡州會館照片)
在父親的支持下,
他的公司快速發展起來。
至今已有1000多名工匠,
包括假山、木雕、花窗等非遺傳承人。
“如果不從事古建築,
也許我會當個作家。”
薛東說。
(薛林根和薛東)
他高中文科很好,
但由於爺爺和父親的堅持,
最後考取了南京工業大學建築系本科,
又在同濟大學讀了建築學碩士。
但他不後悔聽從爺爺和父親的選擇,
不僅因為自小的潛移默化,
讓他對古建築一直存有好感,
更重要的是也不願意讓這門手藝失傳。
2002年,
他跟著爺爺和父親,
參與了吳一鵬故居的修復。
那是他們祖孫三代,
鼎力合作的第一件大工程。
(吳一鵬故居照片)
70多歲的爺爺負責整體設計,
父親負責施工管理,
薛東則貫徹爺爺的理念,
負責分項設計及繪圖。
(吳一鵬故居照片)
那項極難的工程,
傾盡了祖孫三代人的心血。
一個地方做得不滿意,
就拆掉重做,
力求做到最好。
(吳一鵬故居照片)
項目完成之後,
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薛東也因此一戰成名。
(吳一鵬故居照片)
2006年,
三代人又合力建造了,
蘇州明清傢俱雕刻藝術博物館。
年事漸高後,
薛福鑫不能再設計和建造園林,
但他仍然經常去園林走走看看,
畫畫其間的山水花鳥。
他的這一生,
無論工作、生活,
還是愛好,
都與園林息息相關。
也是與古建築打了半輩子交道,
薛林根終於明白大伯告誡他的一句話:
“只問何人做,不問多少工。”
工程做得不漂亮,
人們肯定要問是誰做的,
但做得好了,
很少有人會問你花了多少功夫。
相對于爺爺和父親,
薛東的古建築之路才算剛起步不久。
他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
在歷史建築中,保持傳統工藝;
在現代建築中,融入傳統風格,
讓古建築工藝煥發新的生機。
(薛東主持新建的福園社區照片)
從修復到守護,
再到傳承。
他們祖孫三人,
自覺肩負起了一個時代的責任。
堅持,可能改變不了未來,
但不堅持,
就一定沒有未來。
文章來源:尋匠之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