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全國人民科普火鍋串串麻辣燙是成都人畢生課題

有種神奇的存在叫四川麻辣燙,選菜,下鍋燙熟,撈起拌料裝碗裡吃,據說霸佔了東部城市的每一個夜市,但在在我大川渝,卻幾乎找不到。

還有外地人說,不管什麼東西,但凡煮一鍋的就叫火鍋:涮點羊肉,叫火鍋;煮點魚丸白菜粉絲的白鍋,叫火鍋;如果有辣椒的紅湯,那就叫麻辣火鍋……

但在我大川渝,火鍋,就等於紅湯鍋;鴛鴦鍋,那已經是打了折的火鍋了;如果只是白味白湯,那就沒有資格叫火鍋,頂多叫個湯鍋。

於是,今天決定嚴肅地給外地朋友們普及一下,究竟麻辣燙、火鍋、串串、冒菜、缽缽雞、湯鍋等等到底有什麼區別。

1.首先說火鍋。紅油翻滾,是火鍋的基本素養。點鴛鴦鍋,只會讓同行的川渝人從內心深處對你感到失望。

2.火鍋底料的內容相當講究而豐富,動輒幾斤幾斤的清油牛油往裡擱。煮再久,湯底也照樣濃厚而通紅,而不像在外地吃到的某些火鍋,煮到最後只剩一層紅油浮在淺褐色的寡淡湯汁之上。

3.火鍋不僅分紅白鴛鴦鍋,其中,紅鍋還分清油鍋和牛油鍋。

4.清油清爽味輕,在重慶火鍋的血統入駐成都前是大多數成都火鍋店的標配;

5.而這兩年不管在川在渝,火鍋鍋底都多是牛油鍋,勝在味道更香更濃郁,湯底的滴在桌上,沒一會兒就能直接凝固成蠟狀,可見牛油的滿足感。

6.上到黃喉、毛肚,下到麻花、包子,川渝的火鍋,幾乎就是煮一切。

7.單黃喉就分豬黃喉和牛黃喉,牛黃喉更厚更脆,但處理不當就會口感綿軟咬不動;豬黃喉較便宜,雖薄也脆,口感差距也不太大。嘗試了一次,你就欲罷不能。

8.對了,黃喉和喉管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牛和豬的大動脈,也就是血管的內壁,聽起來好像很恐怖,但主要成分其實是平滑肌,屬蛋白質,營養價值對肝和胃等內臟都高。所以下次有人嘲笑你聲音大得“黃喉都要吼破咯”,請嘲笑他沒文化。

9.毛肚的學名是牛百葉,是牛的其中一個胃,但如果你對成都人說“我要吃牛百葉”,大榜保證多數人的反應都是大寫的懵逼。

10.一般說的毛肚是整片狀,還有一種叫千層肚,其實都還是牛的那個胃,但是據度娘說千層肚是外層,大片毛肚是內層,各有人愛,入口都是一樣的爽脆一樣的霸道。

11.對了,還有川渝人吃火鍋最喜歡的耗兒魚,出省後幾乎就沒人聽過這貨,長這樣,學名似乎叫馬面魨,滴點小,當然也有體型大點兒的,還裹著冰就下鍋了,一口一個,倍兒爽。

12.不管是吃火鍋還是吃串串,幾乎都能選3種口味的蘸碟:幹碟、油碟、原湯碟。麻醬?不好意思,我們只曉得麻將。

13.油碟顧名思義,基礎就是一碗香油,可以往裡面放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標配是新鮮蒜蓉、蔥末、香菜末,其它自己發揮。

14.把香油替換為鍋底湯頭、或者直接在油碟之上再澆一勺鍋底原湯,兌上其它調料就是原湯碟,更辣更香更重口。

15.幹碟的精華是打得或粗或細的辣椒粉+黃豆粉花生碎(也叫豆麵)。有的店家的幹碟是一半辣椒粉、一半豆麵、一小撮花椒粉和一小撮鹽等,上桌後食客自己攪拌均勻,各部分的組合可以按喜好增減比例。

16.有的店家的幹碟是直接調配好的固定比例,客人要,就直接往盤盤裡面舀。

17.一般來說,吃幹碟其實比吃油碟更重口,沒有了油涮走鍋底的紅油,而是繼續沾上辣椒面,這辣這香這爽,只有重口味的人最瞭解。

18.一入串串界就更似一個巨大的黑洞,並不僅僅是穿了簽簽的火鍋,大榜認為,光串串的分類就可以出一本書了。

19.串串分熱鍋串串、冷鍋串串、幹拌串串。熱鍋串串和火鍋最為接近,不過菜品都用竹簽兒串上了,每個桌上依然有一口鍋,自己拿菜自己燙,熱乎、自助,一般比較大的店都是熱鍋串串。

20.而冷鍋串串其實也並不是冷的,只是桌上沒有了熱辣翻滾的紅鍋。選好菜後,老闆在廚房統一燙好了送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