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這麼哄孩子 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教育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不主張打罵的時代,只能用講道理來哄孩子了。但你知道嗎?哄孩子也是講究方法的,以下這些話在育兒過程中千萬要杜絕!
1,吃藥不苦 打針不疼
“寶寶乖,吃一口,這藥是甜的。”“別怕,打針一點都不疼,一下子就好了。”不管是喂藥還是打針,總看到有些父母這麼哄孩子。
俏俏媽說:想要孩子乖乖打針吃藥,的確很讓人頭疼。但家長不能為了哄孩子,就要借助謊言來讓寶寶接受。有了第1次,第2次,等第3次再要寶寶乖乖就範,可就不那麼容易了。不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都要給寶寶一個心理緩衝和安慰。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疼,但堅持一下馬上就好了。”也可以給寶寶打氣:“如果你忍住不哭,一定是個勇敢的寶寶。不過哭了也沒關係,有媽媽在。”
2,等下次、等以後......
“媽媽,我們去公園玩吧?”——“等下次有時間了,我們再去!”
“爸爸,你這周答應陪我去放風箏的!”——“爸爸這周要加班,等下次吧......”
俏俏媽說:在生活中,我們對答應過寶寶的事情總會因為忙,推延到下次或者以後,然而卻再也沒有下文了。當父母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誠信給予足夠重視的時候,他們就會為孩子建立一個價值體系,這將是孩子成長中的無價之寶。最好的教養方式是父母自身的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總不遵守承諾,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為嚮導。想要孩子下一次再相信你,想要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可就難了!也許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願意聽到孩子說:“你上次答應我的事情也沒做到!”
3,千萬不能告訴媽媽
“這是奶奶給你的零花錢,千萬不要告訴媽媽!”
“走!爸爸帶你去吃冰淇淋,但要保密,不能告訴媽媽哦!”
俏俏媽:為了討孩子歡心,很多家長往往趁媽媽不在的時候,常常給寶寶做一些平時媽媽不讓吃或不讓做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庭也會分配紅臉和白臉的角色,其實有嚴格有關愛的教育方式本沒錯,但對於媽媽制定的有些規定,不建議其他家人隨意打破。要知道,觀點不一的教育方式,不但教孩子學會撒謊,影響自製力的培養,還會妨礙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其實,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其他家長可以徵詢媽媽的同意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做。
4,等你長大就懂/知道了
“媽媽,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呀?”——“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爸爸,人為什麼不能飛呢?”——“嗯,這個,等你長大就懂了!”
俏俏媽: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總會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當孩子向家長詢問一些難以回答或者敏感的話題時,家長總會用“等你長大了就懂了”來糊弄。其實,這種回答不但沒有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欲,還會阻礙他們繼續探索的欲望。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提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探索。
5,你是最聰明、漂亮、帥氣的孩子
每當寶寶穿上一件新衣,家長總忍不住的誇讚:“我閨女最漂亮了!”“我兒子最帥了!”
寶寶把搭好的積木向媽媽展示,媽媽立馬說:“好厲害呀,我兒子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寶貝!”
俏俏媽說:表揚鼓勵孩子本沒有錯,每個寶寶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有些寶寶長相還不錯的時候,總少不了別人由衷的誇張,父母也會在心中洋洋得意,忍不住誇幾句。不過當你在誇自家漂亮或帥氣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外貌的重要性。
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用聰明來表揚,要肯定寶寶的努力和付出,希望下次可以完成的更好。因為容貌是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隨著交往的擴大,寶寶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聰明,如果有一天聽不到這些稱讚,那麼他一定是不自信的。
6,再哭,媽媽不要/喜歡你了
“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我們家沒你這樣的孩子!你有本事再做一遍試一試?!”
俏俏媽說:生活中總會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面對嚎啕大哭的寶寶而手足無措的時候,總會拋出這句看似安慰又帶有威脅的話。這種說反話的表達方式的確對寶寶很奏效,但使用不當的話只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讓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假裝要遺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會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係遭到破壞的孩子,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等表現。
7,都怪**弄疼我家寶寶,打他!
寶寶剛學會走路,不小心被凳子絆倒大哭起來。家長沖過來把寶寶抱起來,忙“安慰”道:“寶貝很疼吧?都怪這個凳子,把寶寶絆倒摔疼了,我們不要它了,好不好?”說罷,還裝模作樣的用手打了幾下凳子,然後把它丟在角落裡。
俏俏媽說:這場景在生活中經常上演,尤其是在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孩子被絆倒是因為粗大動作發展還不成熟,視力和動作協調還不熟練。家長一味的把原因歸結於凳子,不但會讓寶寶學會推卸責任,還讓他們從小埋下一顆復仇的種子。以後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就學會找各種藉口,並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嚴重擦傷,家長即使心裡緊張也不要明顯表現出來,而是幫寶寶揉揉。告訴他下次走路的時候,要到腳下有凳子要繞開走。家長過度的擔心和驚慌,只會讓寶寶通過誇張的表情而放大內心的情緒。
8,不行!不能!不可以!
“爸爸,我能把這個小狗帶回家養?”——“不行,小狗又髒細菌又多!”孩子聽後,再也不喜歡小狗了。
孩子拿著剛買的畫筆把牆當畫板,“勾勒”出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媽媽見狀趕忙大聲呵斥:“好好的牆被塗成什麼樣子啦?”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主動拿筆劃過畫。
俏俏媽說: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對任何感興趣的事物開啟探索模式。每當寶寶玩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家長總給在寶寶不停的念否定咒語,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能碰。家長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可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的限制,才讓寶寶失去了更多嘗試和探索的機會。太乖的孩子,在未來生活中總缺少挑戰和擔當責任的勇氣。孩子聽話懂事是好事,但養出一個隻聽話且沒有主見的孩子,其實也是教育的一種失敗。
9,乖,不用你幫忙
吃完飯,孩子想幫你收拾碗筷,你趕忙跑過去說:“別動,還是媽媽來吧,不然又摔碎了!”
看你在大掃除,寶寶也拿起掃帚幫忙掃地,你忙搶過來說:“乖,不用你幫忙,一邊玩去吧!”
俏俏媽說:其實家長在拒絕寶寶幫忙的時候,往往是對寶寶能力的不信任。這不但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不利於培養自理能力,容易讓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當寶寶願意主動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多支持鼓勵。即使寶寶這一次沒有做好,甚至會做的亂七八糟,家長也不要因噎廢食。委婉的指出不足之後,交代方法和技巧。鼓勵寶寶下一次做的更好!
10,表演之後才有獎勵
親朋聚會時,孩子永遠是目光的焦點。這種場合,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把才藝班學的本領,給大家展示一番。於是常誘導說:“如果給大家表揚唱歌/跳舞,媽媽就獎勵冰淇淋吃。”
俏俏媽說:讓孩子展示才藝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以鍛煉寶寶的膽量和信心。但如果用物質誘惑來強迫寶寶做不願意的事情,這樣只會讓孩子沒有原則的屈服,未免有點“以大欺小”的感覺。如果別人想看寶寶表演,家長應該徵詢寶寶的意見,若寶寶願意表演,家長可以給予口頭鼓勵,如果寶寶不願意也無需強迫。
11,我這可都是為你好!
現如今,很多家長從小就為孩子做各種選擇,尤其是各種才藝興趣班。每當孩子不滿的時候,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不去上課的時候,家長總會說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好!”
俏俏媽說:都是從孩子時代過來的,那時候我們也反感父母這麼說。“我為你好”其實是個藉口,當家長的想法和行為不被孩子理解的時候,就把這句話搬出來當救兵。毫無疑問,每個家長的動機都是好的,但實際結果其實並不理想。孩子會因為這句話背上無形的壓力,有些還會變的非常逆反。興趣才藝班可根據寶寶的愛好進行選擇,如果家庭中沒有懂樂譜的,就無需強求寶寶在音樂上有超強的造詣。
哄孩子很困難,既要奏效又不能起反作用。
有些話對寶寶是非觀和行為習慣不利,就算教育效果立竿見影也千萬不能說!
俏俏媽/叨叨
(育兒網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媒體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