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HiFi耳機到底要不要煲?煲多久誰說了算

為什麼廠家不把耳機煲好了再賣?

【陰謀說】廠商會告訴你:『這耳機欠煲,煲一煲音色也暖了,女聲也甜了,架子鼓也拳拳到肉了』等你煲了100個小時,你猜還能退不?

噴:賣家有意無意的宣傳而已。研發工程師對原型機調整,難道還有煲上幾個月才能知道效果?

【適者生存說】煲的是耳朵,不是耳機,一長得不醜的姑娘,看你七八十個小時,怎麼著都得有點感情吧。

噴:如果能適應,還買什麼耳機啊,直接適應完了。。。

【摩擦走合說】汽車也有磨合期啊,也沒見哪個汽車廠給磨合的啊。

噴:奧拓再怎麼磨合也變不了奧迪的。

【線材變化說】所謂的煲耳機 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耳機中的機械結構老化到一種聽起來比較舒服的程度。噴:厄,請問有沒有“陳年老機”這一說?

【熱身操說】通筋活絡這個詞可能會比較形象,也就是讓耳機在每個頻段都能充分表現音樂。耳機如果一上來就聽比較激烈搖滾的歌曲,很容易就讓機械結構由於振幅過大,彈性形變過大,從而導致破音。

噴:嗯哼,似乎有那麼一丟丟道理?

幸好,偽燒的道路上,還有萬能的燒友,他們對偽燒的熱情從來沒有冷淡過,對苦逼的煲機爭論和論證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不,真有人對這件事情做出了科學化的分析。

國外某知名評論站用AKG公司提供的Q701樣品(各種關於其『煲機』前後的聽感差異非常大的傳說,純粹『欠煲』型耳機),做了一次針對煲機的簡單測試,發現確實有一點頻響差異!!但是——非常微小(約0.3dB,理論上還不足以引起人耳這麼明顯的注意)。

煲機之前:

331個小時煲機之後:

在經歷300小時以上的『煲機』後,耳機的頻率回應(FR)、累積衰減頻譜(CSD)曲線都未產生有說服力的變化——也就是說主體音色和動態表現力幾乎沒被『煲機』影響到。

但有趣的是,公認對音質有害的互調失真(IMD)卻隨著『煲機』的延長而降低(300小時內降低了1.5dB,並且還沒有減速趨勢)——雖然下降有限,但確實降低了各個頻率的聲音互擾,聲音會顯得更『乾淨』 >>>>一點點。

總的來說,對於煲機,不要刻意去煲。自然聽500小時後的耳機和用白噪粉噪之類煲500小時後的耳機不會有什麼大的不同。小編覺得這才是為何耳機廠商建議不用『煲耳機』。其實你自然聽的過程中已經是在煲耳機了。花時間和心思去認識耳機、選擇耳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