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週末看電影 | [女巫],不太一樣的巫術片

[女巫]The Witch

導演:羅伯特·艾格斯

主演:安雅·泰勒-喬伊/拉爾夫·尹愛森/凱特·迪基/哈威·斯克裡姆肖

上映日期:2016.02.06

賽勒姆史前史

故事發生在1630年代的新英格蘭,即《紅字》故事10年前,賽勒姆審判60年前,一家七口過著信仰(因信仰分歧而被趕出基督教社區)、環境(荒無人煙的森林深處)雙重孤立的農耕生活,在嚴父治下遵循嚴苛的清教徒規範,直到稚子失蹤,一家人互相猜忌、信仰瀕臨崩潰,尤其大女兒更被懷疑為女巫。

以因果邏輯論,[女巫]當是臭名昭著的賽勒姆審判的前傳,或者說,是對於“17世紀末獵巫運動”群體心理的一次抽樣實驗。1692年,賽勒姆鎮上20人先後以巫術指控被判死刑,“女巫”從此成了麻塞諸塞州最負盛名的特產。

相較之下,回溯1630年代的[女巫]同賽勒姆案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距離,從一個社會的群體罪惡縮微至一個七口之家的分崩離析。外部自然的惡意與內部宗教人性的壓迫雙管齊下,懷疑、仇恨、執迷的種子已經埋下,留待60載的時光徐徐發酵,伺機而動。

事實上在[女巫]之前,早有邁克爾·哈內克和施隆多夫兩位德國前輩做過類似嘗試:捆紮著羞恥[白絲帶]、醞釀著冷漠叛逆之火的小鎮孩子在悲劇尾聲迎來一戰炮火;而在等級森嚴的寄宿男校見證過強權與奴性各得其所的醜態後,[青年特爾勒斯]也終將畢業。前方靜候他們羽翼豐滿的,同樣是20年後的納粹之光。導演羅伯特·艾格斯在立意上敢同大師比肩,足見野心勃勃,只不過[女巫]的根源不在民族與暴力,而是在追溯時代與信仰的原罪。擺脫了漫長的中世紀黑夜,歐洲大陸卻仍是一片理性的混沌之地,視聽感官與幻想、迷信一同拼貼出平民的日常——面對未知,人類分外渺小,你能憑肉眼辨別出何為自然規律,何為神鬼作祟?混合著神秘主義與實證主義的煉金術大行其道最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矛盾。

當人類對自然的理性認知不足以解釋現實困惑,恐懼與幻想難免趁虛而入,就此風聲鶴唳,杯弓蛇影。具體到托馬辛一家,則是嬰兒失蹤、田地遭災這一連串的磨難,向外的努力補救得不到回應,自然而然向內引發六人彼此的不信任,乃至猜疑。歸根結底,[女巫]講述《女巫是如何煉成的》,而來自親人的戕害成了最直接的導火線,擱在中國,又是一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白毛女式悲劇。而電影的微妙之處在於,擺出一副歷史學者姿態探討了獵巫的社會動因後,卻又出人意表地拋出一個“女巫真實存在”的答案,煙籠霧罩的森林深處影影綽綽勾勒出女巫的輪廓,換句話說,仇恨與恐懼終於凝結成了具象的載體。

罪責清教徒

近乎原始的荒野,乾涸的土地,幾間尚未竣工的簡陋木屋被包圍於高聳的密林之中,與世隔絕。由於與小鎮居民的宗教分歧,嚴格奉行教義的清教徒父親被迫舉家遷至此地墾荒。至此,電影為一家七口構築了一個極富符號意義的生存狀態:這是環境與信仰的雙重孤立,活脫是第一代新英格蘭移民的縮影。

遙想當年,美洲大陸的殖民史聯結著的是彼岸英國的宗教壓迫史,1620年,正是在與國教的抗爭中敗北後,一批清教徒背井離鄉。正因如此,父親威廉所面臨的困境也代表著初代移民的困境——自然環境的艱苦卓絕,物質資源的極度貧瘠,人際關係上的孤獨壓抑。而在父親對清教徒教義幾近偏執狂熱的嚴苛踐行中,這一切困境卻被視為近似于“僧侶苦行”的信仰考驗,被毫無怨言地承受。電影花費了大量篇幅來描繪威廉一家的農耕生活,或者說,農耕生活的一次次受挫。威廉單調乏味的伐木聲,父子倆數次無功而返的狩獵,一臉風霜、形容枯索的母親打掃庭除的機械身影,當然,餐桌上冗長沉悶的祈禱之聲更是日常必不可少。在父親的絕對權威領導下,一切都是對堅貞信仰的艱苦磨礪。

然而,從傑拉爾·德帕迪約([在撒旦的陽光下])到傑昆·費尼克斯([鵝毛筆]),無數虔誠神父的血案告誡我們,無論是鞭笞還是耕作,勞其筋骨從來無法遏止心魔滋生,在空洞的肉體折磨與靈魂昇華之間並無絕對聯繫。恰恰相反,[苦路十四站]提出另一重憂慮:當信仰過於沉重,是否會導致靈魂的不堪重負?而另一方面,在[白絲帶]中,農耕生活對人性的壓迫著落于貴族及土地制度對於無產者的剝削,弱者囿于生存依賴,無從獲得人格獨立與尊嚴;在[女巫]中,階級對立遁形,自然的殘酷善變取而代之,一絲絲地蠶食信仰。

小兒子的失蹤如同一根導火索,遍尋無果後,儘管父母解釋說也許是被豺狼野獸叼走,但似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其中有著某種神秘抑或邪惡力量的參與。原本壓抑至極的枯燥生活驟逢巨變,觸發一片道德焦慮與信仰恐慌:父親疑心這是上帝的某種警示,大兒子雅各則擔憂天堂之門是否能為未及受洗禮已枉死的弟弟敞開,大女兒托馬辛沉浸於失職的愧疚無法自拔,平日略顯神經質的母親則愈發歇斯底里。

至此,被父權和信仰所凝聚團結的一家人開始各懷心思,家庭的精神內核開始土崩瓦解,一股不信任感在空中飄蕩,而那些善意謊言或者無心巧合都化作籠罩在這個不幸家庭上空的邪惡疑雲:出走的雅各,同山羊“黑色菲力浦”竊竊私語的雙胞胎,為安慰母親謊稱會巫術的托馬辛,還有那頭山羊擠出的紅得刺眼的血奶……一個個不詳的徵候刺激著所謂的虔誠清教徒威廉,而他那以暴力專制為武器的祛巫行動,正仿佛60年後那場大清洗的預演。

殺死那個女人

初來乍到的開拓者們勢必要在新英格蘭以信仰之名建立新的法度與秩序,而這種提倡禁欲、恪守道德約束的教義,也勢必拒絕一切形式的自由叛逆、自然情☆禁☆欲。從某種意義上講,處於性成熟期的大女兒托馬辛正是胸佩紅字示眾的罪人海斯特·白蘭,而集父權、神權於一身的威廉無疑充當了她的審判者。

沒有確鑿證據顯示,托馬辛即標題所言的“女巫”,而在這個土崩瓦解的家庭中,她顯然也不是唯一的嫌犯。然而,她那日漸豐滿高聳的乳☆禁☆房、愈加具有女性嫵媚的體態,以及對這一切毫無掩飾羞赧的肆無忌憚,無不背離所謂的清教徒教義,不可避免地要被身為忠實信徒的父親視為挑釁,乃至異端。如果說將青春期的兒子夜夜縛於床榻以防手☆禁☆淫([白絲帶]),還可視作節制欲念的偏激道德約束,那麼威廉對女兒的仇視,除此之外多少還摻雜著某種宗教所攜帶的女性恐懼、或者厭女情緒。

“夏娃偷吃禁果,致使人類背負原罪”,這可謂尊父權的基督教對女性態度的總基調,又與當時男權主導的世俗社會實現了契合,女性的地位可想而知。因而儘管嚴格來講,獵巫運動並無性別針對性,被迫害者中並不乏男性,但整個運動所彌漫的仇視女性情緒卻顯而易見,最直接的論據,即守寡、貧窮、醜陋、畸形、無生育能力的年老女性成為被迫害的高危人群。

從這個角度而言,“准女巫”托馬辛堪稱[女巫]中最具現代性的人物。17世紀雖不是女巫的好時代,21世紀卻見證了顴骨高聳背生雙翼的瑪琳菲森平冤昭雪,更穿上了當代女權先鋒朱莉的威武皮囊。在父權和神權的雙重壓迫之下奮起反抗,意欲衝破清教徒牢籠。無論叢林深處那個女巫身影究竟屬不屬於托馬辛,這個坍塌的家庭也早已非清教徒教義所能護佑了。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