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黑騎士編年史(一):漫畫的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

科比被譽為美國漫畫王者(The King),自然不是芬格那種忍氣吞聲的軟柿子,縱觀職業生涯,科比多次在DC和漫威兩大巨頭間遷移,這次為他DC帶來的心血之作是劇情宏大的《第四世界》,描寫天啟星(Apokolips)和新創世星(New Genesis)之間新神一族的爭鬥,天啟星的暴君達克賽德(Darkseid)為了維持停戰狀態,與新創世星的天父(Highfighter)簽訂協定,互相交換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

達克賽德之子奧利安(Orion)在天父的撫養和教育下成為強大的戰士,他選擇站在新創世星一邊,與親生父親為敵;天父之子斯科特拒絕成為達克賽德的幫兇,逃離天啟星,成為脫逃大師奇跡先生。達克賽德渴望得到反生命方程式,通過這種力量奴役全宇宙的所有智慧生物。密特隆(Metron)則是新神的異類,穩坐在穿越時空的莫比烏斯神椅之上,以探究宇宙奧秘為樂,偶爾也會改變歷史進程。科比在《第四世界》創造的新神一族對DC的世界觀影響深遠,為日後的諸多大事件奠定了基礎。

▲丹尼·奧尼爾

美國漫畫的白銀和青銅時代之間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準確分割線,一般將1970年視為青銅時代的開端。除了傑克·科比推出《第四世界》之外,編劇丹尼·奧尼爾和畫家尼爾·亞當斯的上位也是青銅時代的標誌。奧尼爾和亞當斯是第一批看著漫畫長大並最終進入這一行業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滿足於幻想題材,為漫畫加入更多現實的劇情元素和表現手法。奧尼爾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海軍,親歷了古巴導彈危機,後來又在報社擔任記者,這一系列經歷讓他始終保持對現實的關注。奧尼爾的劇本讓回歸現實基調,他在1986年至2000年期間成為蝙蝠系的主編,為此後的作者制定規範,同時依然作為編劇創作了不少漫畫。奧尼爾的作品貫穿青銅和黑暗兩個時代,活躍期長達三十年,成為蝙蝠系作者中僅次於芬格的常青樹。

白銀時代的DC以幻想題材為主,與漫威相比,較為脫離現實,奧尼爾和亞當斯之前曾在漫威工作,被主編施瓦茲賦予重任後,二人決定為DC也掀起一股現實主義浪潮,他們最早的成名作是《綠燈和綠箭》。哈爾·喬丹這位宇宙巡警被奧利弗·奎恩拉回到現實的地球,兩位英雄周遊美國,經歷了一番公路片式的旅途,面臨一個又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很多問題是神通廣大的主角也無法解決的。超級英雄能做常人所不能,然而當他們面對漫畫角色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時,英雄的“超級”又在何處?讀者看到的只是兩位無奈的主角。《綠燈和綠箭》獲得評論界的高度評價,但二者的作品更像是針砭時弊的報告,而非英雄漫畫,曲高和寡,這一矛盾直到黑暗時代才得到解決。

▲尼爾·亞當斯

亞當斯曾擔任過熱門電視劇《本·凱西》的漫畫版連載,也繪製過不少廣告海報,他最早加入DC時畫了三年戰爭漫畫,隨後接手超級英雄題材。為《本·凱西》製作漫畫版時,亞當斯從電視臺拿到了一堆劇照作為參考,讓他學會很多戲劇化的表情與動作。接手蝙蝠俠後,亞當斯進行了一系列改造。之前的漫畫中,超人與蝙蝠俠的造型除了服裝之外並沒有太大區別,亞當斯重新定義了蝙蝠俠的行動模式,他不會像超人那樣在燈光下昂首挺胸,而是用披風將自己隱藏在黑暗中。過去的蝙蝠俠帶上頭盔就面無表情,亞當斯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即使透過面具,讀者也能看到主角生動細膩的神態。

施瓦茲希望蝙蝠俠在新的時代浮現出新的標誌性反派。亞當斯認為,蝙蝠俠作為福爾摩斯,需要一個反派充當莫里亞蒂,奧尼爾則把蝙蝠俠塑造成007式的英雄,讓他在世界各地展開冒險。為此,二人創造了蝙蝠俠版“犯罪拿破崙”,一名實力深厚的反派——拉斯阿古(Ra's al Ghul,即阿拉伯語中的“惡魔之首”)。他來自中東,不以真名示人,拉斯阿古只是一個稱號。他發現了神奇的拉撒路之池(Lazarus Pits),這種含有活力的回春池水包治百病,還能恢復青春,甚至起死回生。

憑藉拉撒路之池,拉斯阿古活了近七百年,積累了龐大人力物力及財力,一直在暗中左右世界的發展。他坐擁多個組織,包括刺客聯盟(League of Assassins),一個由全球頂級殺手構成的集團。大陸版《黑暗騎士崛起》將拉斯阿古翻譯成“忍者大師”,這種翻譯對漫畫不適用,因為他的手下遍佈世界,並非只有忍者。

叛變的刺客聯盟幹部綁走拉斯的女兒塔利亞,蝙蝠俠出手營救,讓塔利亞對蝙蝠俠心生情愫。此後羅賓和塔利亞遭遇綁架,拉斯在蝙蝠洞現身,揭露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並委託布魯斯救回女兒。蝙蝠俠隨拉斯前往印度和喜馬拉雅,克服種種挑戰,救回羅賓。蝙蝠俠表示,從接到委託時,他就知道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陰謀。拉斯與塔利亞從暗中現身,說明原委:由於塔利亞對蝙蝠俠傾心,他便設計了這場綁架,考驗蝙蝠俠是否有資格充當自己的女婿和接班人。

此後蝙蝠俠與拉斯多次交手,瞭解到實情,原來拉撒路之池並非萬能,一具肉體可以延長的壽命存在極限,拉斯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他希望蝙蝠俠繼承自己的組織。在拉斯的眼中,人類是地球的破壞者,必須用極端手段消滅幾十億人,才能把環境恢復到理想狀態,蝙蝠俠自然無法認同。拉斯雖然是蝙蝠俠的長期敵人,但依然對蝙蝠俠保持著尊敬,塔利亞的立場則在父親與布魯斯之間搖擺不定。

比爾·芬格為DC寫了整整三十年劇本,靠微薄的稿費度日,1974年,芬格在貧病中去世,此時DC拿著華納的大筆投資,準備開拍超人電影,超人的締造者西格爾和舒斯特也沒有拿到補償金,二者在1975年召開記者會,將自己以區區130美元賣掉超人全部權利的辛酸史公之於眾。

傑瑞·羅賓遜早在1944年就離開了DC,後來還曾擔任全美漫畫家協會的主席,為作者爭取權利,他與尼爾·亞當斯一起支持超人的兩位創造者,亞當斯為此創作了著名的聲援漫畫《超人能否拯救自己的作者》。當年的合同畢竟是白紙黑字,DC不怕官司敗訴,怕的是巨大的輿論壓力,克裡斯多夫·裡夫主演的超人電影即將開拍,這個檔口顯然容不得任何負面新聞。DC終於做出有限的讓步,將西格爾和舒斯特的名字作為創造者標在任何一部超人作品上,並享有每年三萬五千美元的固定補貼。

此後,DC的一線英雄都會在醒目位置標上創造者的名字,官方從1981年開始在歷史資料上承認芬格創造了蝙蝠俠,但漫畫的封面依然只有凱恩的名字,在公開場合,凱恩也拒不承認芬格的功績。直到1989年,蒂姆·伯頓的蝙蝠俠電影上映時,凱恩才公開承認芬格協助創造了蝙蝠俠,他說出真相是為了降低自己的愧疚感,不想作為一個滿嘴謊言的老人走完一生,況且這時芬格已經去世15年,無法再與他爭功了。

而凱恩在漫畫界的名聲不會因此發生改變,凱恩在1998年去世後,羅賓遜依然在媒體上表示憤慨:“從一開始,芬格的貢獻就遠遠超過凱恩,芬格創造了蝙蝠俠的個性、基調和幾乎所有的配角,凱恩奴役芬格創作蝙蝠俠,卻故意排擠他的功勞,沒有與他分享榮譽和財富,讓他在默默無聞中死去,在這件事上我永遠都不會原諒凱恩”。2005年,羅賓遜設立了“比爾·芬格獎”,表彰為漫畫領域做出過重要貢獻的編劇,每年兩個名額,分別授予一位在世者和一位去世者。

傳記作家馬克·諾伯曼花了十幾年研究走訪芬格的生平,2007年,在他的鼓勵下,芬格的孫女與DC聯繫,取得重印漫畫的版稅。2012年,諾伯曼新書《才子比爾:蝙蝠俠的無名之父》出版,比爾·芬格的豐功偉績真正被廣大讀者所知。2014年,在芬格誕辰百年之際,世界各地的讀者展開紀念活動,DC隨後推出《偵探漫畫》第27期特別版(包含1939年和2014年的內容),首次在封面上將芬格署名為蝙蝠俠初登場故事的編劇。2015年9月19日,DC與芬格的後人達成協議,在法律上正式承認他的地位,芬格的名字將和凱恩並列為“蝙蝠俠之父”,出現在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和遊戲中,時間終於還歷史以公正。

首次重啟

蝙蝠俠的世界觀在青銅時代繼續得到完善。1974年,奧尼爾創造了阿卡姆醫院,後來更名為阿卡姆瘋人院,名字源于克蘇魯神話的瘋人鎮阿卡姆,這個蝙蝠俠眾多宿敵的巢穴也和克蘇魯神話一樣充滿了邪惡與瘋狂。這一時代的連載還為蝙蝠俠帶來了更多的盟友:萊斯利·湯普金斯(Leslie Thompkins)是布魯斯的父親湯瑪斯在醫學院的密友,她為父母雙亡的布魯斯充當了母親的形象,並通過醫術和心理輔導説明哥譚的底層民眾,她並不贊同蝙蝠俠的手段,她認為正是自己沒有扮演好母親的角色,才讓布魯斯走上蝙蝠俠之路。

哈威·布洛克(Harvey Bullock)則是一副標準的美式警探形象,大腹便便,喜歡咖啡和甜甜圈,最初他是一名反面角色,經常拆戈登局長的台,隨後他的形象逐漸發生改變,成為一名行事粗魯但本性向善的複雜角色,後來的黑暗時代更將他變為戈登自始至終最忠誠的手下。盧修斯·福克斯(Lucius Fox)是一位精通科技和商業的黑人,作為韋恩集團的CEO,他從布魯斯手中接管了運營公司的業務,並為他提供裝備。

平行世界地球二的劇情在70年代末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貓女經蝙蝠俠的勸說最終投案自首,刑滿出獄後與布魯斯結婚,生下了女兒——女獵手海倫娜·韋恩。布魯斯放下了蝙蝠俠的披風,在戈登退休後接任了警察局長一職,貓女在婚後退出江湖,但依然死于黑幫舊識之手,布魯斯則因抽煙患上了肺癌,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將生命獻給了崗位,在最後一次執法行動中殉職。海倫娜繼承了父母傳統,成為英雄女獵手,與羅賓迪克·格雷森一起繼續打擊哥譚的罪犯。

1976年,年僅28歲的珍妮特·卡恩(Jenette Kahn)成為了DC的第一位女發行人,並在一年後升職為總裁,她將集團的名字從國家期刊出版公司正式變為名正言順的DC漫畫公司,並邀請曾設計“我愛紐約”標語的著名設計師密爾頓·格拉瑟(Milton Glaser)繪製新的LOGO,這一版LOGO一直沿用到2005年,成為DC歷史上最長壽的LOGO。卡恩將漫畫視為一種單純的藝術載體,作者可以往這個籮筐裡塞進任何東西,她鼓勵員工擺脫傳統既定思維,創作出新的思路。

CCA條例在70年代進行了一次修訂,放寬了對吸血鬼、浪人等經典恐怖題材的限制。編劇馬夫·沃夫曼(Marv Wolfman)和畫家吉恩·柯蘭(Gene Colan)為漫威創作了《德古拉之墓》和《刀鋒戰士》,二人在80年代初轉投DC。柯蘭成為蝙蝠俠的主力畫家,他把繪製德庫拉的手法用在蝙蝠俠身上,大量使用陰影而非線條勾勒人物,甚至創作了一個吸血鬼蝙蝠俠故事,在他的筆下,蝙蝠俠連載融入了更多恐怖氣氛。

馬夫·沃夫曼則以《新少年泰坦》的標題重組了這支戰隊,不同於60年代的泰坦,80年代的版本不再是少兒刊物,風格更加高齡化,成為熱門連載。沃夫曼創作了烏鴉、星火、鋼骨(Cyborg)等新隊友,以及強大的新敵人喪鐘(Deathstroke)。人稱喪鐘的斯雷德·威爾森精通十八般武藝,對於各類槍械刀劍得心應手,經過生化改造的他擁有強大的反射神經和自我恢復能力。沃夫曼還為喪鐘賦予了複雜的背景故事和個性,讓他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讀者的理解,而非一個淺薄的壞蛋。漫威在十年後抱著惡搞的態度創造了死侍韋德·威爾森,能力和造型與喪鐘類似,但性格從嚴肅變為搞笑。作為回應,DC後來為喪鐘引入了一個同樣名叫韋德的兄弟,在《超人/蝙蝠俠》的連載中甚至出現了一位性格搞笑的平行世界喪鐘。

迪克·格雷森在戰隊的責任越來越重,這與他為蝙蝠俠擔任羅賓的工作發生了衝突。氪星傳說中的英雄火鳥(Flamebird)和夜翼(Nightwing)給了迪克靈感,他換上夜翼的名號自立門戶,穿上了新制服(胸口的鷹徽最初為金色,1995年變為藍色,2011年變為紅色)。少年傑森·陶德接過老制服,成為二代羅賓,青銅時代的傑森與迪克如出一轍,都是被黑幫殺害父母的馬戲團孤兒,個性也與迪克相同,這種態度實在敷衍,遭到了讀者的抨擊。

布魯斯與迪克的關係急轉直下,他與正義聯盟的關係也逐漸惡化。在《英勇無畏》第200期,盧修斯·福克斯被虛構的歐洲國家馬克羅文亞(Markovia)綁架,蝙蝠俠向正義聯盟求助遭拒,遂召集一批不合群的超級英雄,組成了新的戰隊局外人(Outsiders),完成了任務。《英勇無畏》暫時停刊後,DC推出了《蝙蝠俠與局外人》,這只戰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聽命于蝙蝠俠的私人戰隊。

與此同時,DC對於自己引以為傲的平行世界概念感到頭疼,各類世界的角色頻繁穿越,在不同刊物中客串,給劇情留下了大量難以自圓其說的BUG。為了收拾這種混亂局面,DC決定來一場大屠殺。1985年,在“紀念公司成立五十周年”的名義下,DC推出了《無限地球危機》,由馬夫·沃夫曼擔任編劇。恐怖的魔王反監(Anti-Monitor)開始通過反物質空間吞噬正物質空間,世界一個接一個消失了,為阻止反監,重複的英雄幾乎全部戰死,只留下一名正身。

所有平行世界都被消滅,合併為一個主世界新地球(New Earth)。逃過一劫的平行世界角色只剩下至尊地球的超級小子(Superboy Prime)、地球二的超人和路易士,以及地球三盧瑟的兒子小亞歷山大·盧瑟。小盧瑟開闢了一個新的獨立位面天堂空間,收留了他們。主世界的角色對平行世界的記憶漸漸消散,人們只知道發生了一場慘烈的大戰,不清楚具體細節,但天堂空間的角色還保留著全部記憶。DC此後依然推出了大量非正史作品,編輯部將此類作品歸類為異界(Elseworld),即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情。

《無限地球危機》是DC漫畫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嶺,青銅時代就此結束,DC迎來了第一次重啟。危機結束後,作者對各位角色進行了重新設定,並出版了各類重新講述起源的刊物,危機前出現的矛盾問題可以被重啟抹除,危機後的作者不必再老張重提。讀者也不必瞭解危機前的繁雜歷史,從危機後的部分開始看就可以了。漫威雖然沒有頻繁重啟,但出現劇情矛盾時也會逐漸更改設定(美國隊長被冰凍的時間越來越長)。

對於任何一個歷史悠久的龐大虛構設定,隨著劇情越來越複雜,總會出現一些矛盾,或跟不上時代的設定,即使作者不選擇硬重啟(一筆勾銷之前的全部劇情),也會選擇軟重啟(部分保留,部分改寫),漫畫如此,電影如此,遊戲也是如此。重啟這件事本身的利弊眾說紛紜,不過對於1985年DC的第一次重啟,大部分讀者都抱著支持態度,因為DC在此後對角色進行了重新設定,確實讓人感受到了新意。

亞當斯和奧尼爾等青銅時代名家對蝙蝠俠所作的更改得到了評論界的肯定,雖然這一時代蝙蝠俠的漫畫銷量一路走低,但每次發出讀者調查,他依然是DC最具人氣的角色。蝙蝠俠需要的,只是一次強勢出擊,一次商業成功,讓他重回公共視野,重回巔峰期的銷量和聲望。

1986年,隨著青銅時代落下帷幕,美國漫畫進入了黑暗時代,現代蝙蝠俠的傳奇從此開始。雖然名為黑暗時代,但這一時代恰恰是DC歷史上名作最多、藝術成就最高的時代,而蝙蝠俠則是無數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