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爬行,你應該知道的一切
前幾天發了那篇《寶寶還不會走路?這5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後臺有不少媽媽留言問,寶寶不會爬是不是就影響走路了?根本就不想爬的寶寶該怎麼引導?爬行姿勢很奇怪怎麼辦?糕媽覺得有必要跟麻麻們聊聊寶寶爬行這件事。
爬行對寶寶意味著什麼?
首先,用手和膝蓋著地的爬行方式讓寶寶的手和腿來承受身體的重量,能讓他的骨頭更結實,肌肉得到鍛煉,身體協調性增強,為日後的站立、步行打下基礎。
其次,寶寶從躺、趴、坐“進化”至爬行,能自主移動了!可算是一個飛躍,大大開闊了寶寶的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促進全方位的發展。
同時,爬行技能的掌握能讓寶寶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你聯繫!研究發現,當嬰兒會移動自己的時候,他對照顧者的感情隨之增加,表現出更黏人。當年糕爬行著,穿過一個沙發的距離來到我身邊時,我強烈感受到來自寶寶的主動示好和需求,哎呀,趕緊甩開手機,蹲下來和他一起玩!
寶寶學爬過程中會遇到什麼狀況?
寶寶的爬行動作通常在6~10個月開始變得純熟。但我們會發現,寶寶並非一開始就以標準的經典動作爬行(雙手雙膝支撐往前爬),他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1、向後退
向後退是最初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爬”,由於寶寶手臂肌肉比腿部發育更好,他可能會推著自己一路倒退,而不是向前。年糕剛開始學爬的時候,總是能這樣一路倒退著下比較矮的床……後來我乾脆就讓他在地墊上爬,愛怎麼倒就怎麼倒吧,最多退到地板上咯~
2、肚子貼地爬
很容易發生在胖乎乎的寶寶身上,因為肚子部分太大啦!所以雖然寶寶努力揮動著雙臂和雙腿,但依然跟翻不了身的烏龜一樣,被定在了肚子這個點上。好不容易膝蓋開始發揮作用,雙臂也能撐著往前了,肚子還是不能離地,就貼著地面前進了。
3、匍匐前進
有時候寶寶還沒有學會協調每一側的身體,但他已經找到了手臂和腿同時用力來移動自己的竅門。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寶寶用單側的手臂和膝蓋來移動自己,就好像是趴在地上匍匐前進的戰士一樣。
4、翻滾著前進
翻身技能嫺熟的寶寶可能會用“翻滾”來移動自己,左翻翻,右翻翻,這樣也能前進。此外,寶寶總是能找到方法來移動自己(甚至不是用爬的),比如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後向前蹭啦,或者是以半坐的狀態拖著一條腿向前“邊坐邊爬”啦。只要能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寶寶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呢!
寶寶究竟選用什麼樣的方式和手段來移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正在努力實現獨立運動。少數寶寶會跳過“爬”而直接學走,神奇的是他們往往走得還挺好的,雖然這並非是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但也無傷大雅。
即便寶寶不會爬就開始走,媽媽們也不用恐慌,沒有證據顯示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只要他能學會協調每一側的身體,能很好地使用手臂和腿就ok。如果寶寶到這個階段沒有運用肢體來移動身體,應當讓醫生來檢查。
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爬行?
1、重視Tummy Time(俯臥時間)
Tummy Time,就是從小讓寶寶(清醒狀態下)多趴啦!幫助他鍛煉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為爬行做好準備。這一點糕媽在之前的文章也強調過很多次啦~
2、提供爬行的機會
如果寶寶整日都被抱在懷裡,那可能沒等到有機會爬,他就成長至可以發掘自己行走的能力咯~給寶寶提供足夠大的、安全的探索範圍,剩下的就是——請盡情翻滾、後退、擺動並探索四肢的作用吧!
3、為寶寶提供有吸引力的“促爬”物
試著在他差一點點就能夠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物體,比如小玩具啦、好吃的啦,讓寶寶有動力移動自己去獲取。注意別把難度設置得過高哦!
4、和寶寶一起爬
這也是鼓勵寶寶爬行的有效方法之一,無論是寶寶是否已經開始學步,如果我們能在親子時間加入與“爬”有關的遊戲,在寶寶面前翻越被窩、鑽個山洞什麼的都可以,他也會咯咯笑著加入,玩著玩著就會爬了呢!
糕媽說:
看過不少標題寫著“寶寶不會爬就是錯”的文章,寫的那是一篇比一篇驚悚,仿佛寶寶要是不會爬就走,天都要塌了似的。還有聲討寶寶爬姿不標準對未來的發展有多麼不利的文章……糕媽想說,育兒文章的目的是讓媽媽們接觸到更多正確的育兒知識,但不應該過分誇大來搏眼球,增加麻麻們的恐慌。
沒錯,爬行的好處的確有那麼多,我們也應該多多鼓勵寶寶爬行。但對寶寶來說,爬行是一種可選技能,但不能視為衡量全面發育的技能。
關於寶寶爬行這件事,糕媽提倡的態度是:別什麼都不做,也不要太過焦慮。即便寶寶真的跳過爬行直接開走,也別太焦慮或者是強迫寶寶非要學爬不可(比起學爬,你的強制給寶寶帶來的傷害可能更大)。麻麻們完全可以通過遊戲形式鼓勵寶寶一起玩“爬爬”,讓他輕鬆愉快地發展爬行技能,獲取爬行帶來的好處。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Parents網站和《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關注浙大醫學碩士“年糕媽媽育兒”的淘寶頭條,免費獲取更多睡眠、餵養、母嬰健康、親子早教的育兒好文,每週推出適合0-3歲寶寶的繪本和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