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再大的成功也比不上教育孩子的失敗

夏添:資深育嬰師,母嬰編輯

今天,我又看到父母群裡有媽媽詢問:“寶寶慢慢大了,我要回去工作嗎?”

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原先在單位也算是個“女漢子”,頗有才氣,辦事麻利,雖沒有功成名就,倒也受領導賞識。不過有了孩子之後,她的生活似乎總能看到一個媽媽的痕跡。她曾在朋友圈說:我不願錯過她的每一個成長歷程,辭職也許不是唯一的選擇,卻是我這輩子最不後悔的決定。

據說在德國,政府強制每個家庭中必須有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如果父母雙方都要工作,那麼收入少的一方,工資的67%都要用來交稅!因為德國人認為,沒有什麼工作比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要。

我並不是建議所有人都應該辭職回家帶孩子,只是如今,現代人習慣於把“忙”作為口頭禪,但是很多事容不得我們拖延和彌補,比如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教育。雖然,我們不需要如此效仿,一門心思只撲在孩子身上,但絕對不能拿繁忙來犧牲孩子。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就會很明顯。有些習慣一旦養成,需要父母耗費幾倍的精力去修正。畢竟,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二胎政策一開放,很多人都在吐槽“養不起”。掙錢養家,可是不管掙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還是會後悔。

孩子在年幼時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象清澈的溪水,活潑靈動,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個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樣,除了智商、性格的先天差異,主要是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不能決定自己的健康與否、智力高低,但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就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要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我們說家庭是一所學校,但家庭教育有著自身獨特的方式,它通過家庭環境氛圍及父母的言論。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品德與基本素質。

美國曾有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國選出50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個有犯罪紀錄的人,分別給他們寫信,請他們談談母親的教育對自己的影響。

一位來自加州鵜鶘灣監獄的囚犯,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次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第一眼就看中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約翰:你們想要哪一個?我剛想說自己想要那個大蘋果,弟弟就搶先說他想要大的。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表揚,我改口道:“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蘋果留給約翰吧!”媽媽聽了,果然非常高興,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

從此以後,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會偽裝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斷說謊,漸漸滿足自己的私欲,我會不擇手段,學會打架、偷竊、吸毒、搶劫,直到現在我被關進監獄。

無獨有偶,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也同樣說了一個蘋果的故事:小時候,父親過生日,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卻對我們說:孩子們,你們都說了真心話,可這個大蘋果只有一個,讓我們來做個比賽吧,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每人一塊,負責把它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資格得到它!

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媽媽,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你想得到什麼,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

根據上述兩種情況讓我們來一起設想,如果那個囚犯的媽媽也用了正確的引導教育,那這個人又將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家族所灌輸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為人原則,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育兒網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媒體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