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顏值與音質不可兼得?GX30使用體驗

前幾天收到了小翠發來的新品——GX30,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使用,耳機也算是進入了穩定的狀態,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去年,阿思翠發佈了一條全新的產品線——GX系列,其定位是戶外系列,但實際上GX系列並不是用於戶外運動的耳機。在阿思翠的產品線中,BX系列藍牙耳機才是專門針對戶外運動設計的。根據官網的介紹,GX系列耳機不再單純強調高音質,而更強調聲音體驗跟時尚的融合,特點是產品造型靚麗時尚,能成為一件標識身份吸引眼球的時尚飾物,這裡我就想吐槽一下,為啥不改名叫時尚系列呢……

最早發佈的是可換線設計的GX50,後來又發佈了外觀相似但不可換線的GX40。而今天這篇分享的主角就是GX系列的新丁——GX30。GX30的零售價格應該是288元,是GX系列中最便宜的,不過聲音可能是最好的......這部分內容會在後面談到。

收到貨時,發現快遞紙箱真大,裡面的東西倒也挺多的,裡面還有阿思翠某大佬的名片和一些附贈的配件,其實真正的主角是樂享派定制的木質書簽我會亂說?小翠你就受點小委屈吧......

連叔叔帶你探索聲音的奧秘你怕不怕?

其中收納盒是小翠送的,不確定銷售版本是否附贈。

包裝盒通體是黑色調,開合式設計,上面有耳機型號和具體參數。比起以前AX35的包裝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看來顏值系列在包裝盒上也是挺講究的。剛收到這個包裝盒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我明明問CEO要的是高貴的神秘基佬紫,為什麼發貨給我一個好黃好暴力的顏色?I am angry!

結果打開包裝盒一開,躺在裡面竟然是神秘基佬紫版本,我擦這個掛黃頭賣紫基肉玩的很6啊,我看了看小翠的天貓預售介面,貌似GX30全部型號的包裝印刷的都是黃色的GX30圖像......反正我無所謂了,東西是紫基色,就是墜吼的。

樂享派書簽又來搶鏡了

外觀、佩戴:

相對起自家前輩GX50、GX40,GX30在外觀上明顯是Cost Down了,GX50和GX40的磚石切割外觀顯得很漂亮,借用老法師艾爾之盾的GX50圖,大家可以看出,GX50的外觀非常出彩,亮面是鑽石切割設計,內襯則是透明的塑膠腔體。每種顏色的GX50色彩搭配都顯得很自然,帶出去即使沒有大大的“b”字母,我認為回頭率也是相當高滴~,而GX40僅僅是去掉了可換線設計,外觀和GX50一致,這兩個小耳塞的顏值是相當高的,我有一本科同學,對耳塞一竅不通,想買個出街塞,我推薦的GR07、AX35什麼的都被他否決了,他直接買了GX50,理由是好看。。。聲音無所謂。

回到GX30上來,GX30取消了鑽石亮面設計,改為了單純的不規則多邊形透明腔體,可以看到單元的細節,做工不錯,沒有毛刺和膠水的痕跡。

外側的鑽石切面被取消,為了避免素色透明的單調,有一個金屬貼片,作為點綴,個人感覺不如鑽石切面好看,當然相對一眾傻大黑粗的耳塞,比他們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GX30的線材品質不錯,比較適合在戶外使用,但我跑步的時候很少聽歌,所以不清楚其抗汗性能。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類編制線材存在氧化變黑的可能性,你說我怎麼知道的,因為這是手上的AX35給我的教訓......

附件很實用,其中幾個橡膠套品質比以前提高很多,值得推薦

GX50 佩戴問題很受詬病,磕耳朵,不貼合。GX30就進步了不少,不會有磕耳朵的感覺,同時佩戴的很緊密,不會輕易掉下來,長時間佩戴能保持舒適、隔音,這裡需要點個贊。

聲音:

前代GX50被人戲稱為400塊外觀和100塊聲音,說100塊其實有點太過了。但我個人也不太滿意原線下的GX50,透明度和解析力都不足;最關鍵點是GX50是為隨身設備設計的,並不把HiFi作為主要的設計考量。可是普通的手機、低價播放機根本無法駕馭住GX50,在手機下,低頻量大還散,高頻又暗,唯一的優點大概是中頻密度還闊以。換條線,上好前端,好歹能聽了,但這和設計初衷又衝突了......

GX40在GX50上做了改進,三頻配比正常多了,低頻的品質、氛圍感提高了很多,當然高頻暗解析不出彩的問題仍然存在,加上GX40還比GX50便宜,真可謂是低端吊打高端......

新出的GX30雖然售價比前兩者更低,編號顯示也更低端,其實聲音表現比前兩者都要好。我個人感覺30、40、50這些編號是用來形容他們的顏值的,聲音表現應該反過來排列,這樣比較合理。

總體走向上,GX30仍然是一條符合大眾調音趨向的塞子,偏重於中低頻,適合流行樂,這也是很多人比較喜歡的曲風類型;從低頻說起,相對於GX50、GX40,GX30的低頻量感收斂了不少,但品質卻提高了不少;剛開聲的時候低頻量還是大了點,開聲後趨於穩定,雖然還是略多,但在移動設備上已經比較可控,這一點要比GX50強很多。中頻密度與GX50相近,但線條感更強,由於低頻收斂,GX50上虛化中頻的現象也消失了。高頻上還是有點黯淡,但相對起GX50已經很大的進步了,至少解析、高頻延伸可以說對得起自己的價位,而且在普通手機上,GX30和前端之間,應該是前端先遇到瓶頸,作為一條出街塞,GX30的聲音明顯是及格的,調音完成度比GX50高,音質也要比兩位前輩強(對比原線GX50和非工程版本的GX40),對於大部分移動設備,GX30的相容性都不錯,如果你喜歡高顏值,還要體會好聲音,我認為GX30是一個好選擇,它在顏值和音質之間做到了平衡。

小結:

很多在Hi-Fi領域耕耘的廠商都會遇上這樣的困惑:由於受眾的不同,以及非目標人群接受度、投入度過低,導致發售的產品僅限於在一個小圈子裡流通。而另闢蹊徑,有可能吃力不討好,同時在燒油圈裡也會迎來爭議。以實際例子而言,Beat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別人挖空心思提高音質,而Beats卻喜歡玩跨界,通過明星代言以及時尚的外觀設計來宣傳銷售旗下的耳機,大賺一筆,君不見大江南北,無論是正版逼廁還是山寨貨色,都是大賣特賣。現在已經被蘋果收購,混的風生水起,當然它的音質乏善可陳,在圈子裡扮演著被黑到死的角色。不管風評如何,反正錢是賺到了,豈不美哉?

正常廠商開發Hi-Fi耳機的時候,對開發要求的排序基本是這樣:調音>聲音素質>適應性>保修維護性>人工體學>美觀。2B廠商(或者叫堆料廠)開發Hi-Fi耳機的時候,很可能是這樣的:聲音素質>調音>適應性>保修維護性>人工體學>美觀。而Beats一般是美觀其一,其他隨意。這就造成了這樣一個現象:好聽的耳機外觀挫,佩戴感人,線材或者外殼容易損壞,但燒油都喜歡,而普通消費者對這種耳機卻很不感冒,原因很簡單:

1.普通消費者不捨得再買個好前端,同時本來也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聽音觀,沒有進行系統的對比。導致高價買來的耳機毫無用武之地,“花了這麼多錢買來的耳機效果也沒多好嘛”。

2.這耳機這麼醜,怎麼拿出去裝逼,明顯不如逼廁上檔次。

3.這佩戴是強☆禁☆姦耳道吧?怎麼這麼難戴?

有些傳統廠家也是主動求變的,新產品在外觀、移動設備驅動性上做出了更大的努力,同時他們對外觀和佩戴性也賦予了足夠的重視,畢竟現在手機的音訊重播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搭配比較好的音源,會和普通手機配塞形成極大的區別。做的好看一點,佩戴好一點,聲音比手機配塞強多點,不愁沒人買。

但是這樣一來,目標客戶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燒油追求好聲音,同時不希望成本浪費在無意義的外觀上。大眾消費者追求好看的外觀,在此之後才是更進一步的音質。小眾愛好和大眾消費傾向形成了一種矛盾,調和這種矛盾是不可能的。畢竟想在一款產品上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需要付出極高的開發、生產成本,最壞的結果就是每個消費群體都不買帳。這種矛盾也將伴隨著“泛Hi-Fi”趨勢而演進,如何處理這種矛盾,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所以在我看來,小翠的做法很正確,首先應該區分目標使用者,然後再開發不同系列的耳機,而不是去考慮畢其功於一役。從GX系列來看,面對傳統的Hi-Fi耳塞似乎在聲音上沒有多大勝算——但那是站在老燒的角度去看的。這系列的耳機是賣給主流消費者的,外觀、佩戴、音質應該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GX系列的音質吊打入門塞、垃圾手機配塞是妥妥的,外觀也很亮騷,這樣就很高程度地滿足了大眾的預期和需求。因此,對於普通消費者,GX30是一條顏值與音質俱得的好產品。

當然,有可能的話,我覺得拿GX40模具,用GX30的調音,把GX50內側的弧線修正一下,出一條GX20,保持300~400的價格,這樣兼具GX50的顏值和GX30的聲音,對於那些初嘗高音質的消費者,是一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