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聽曹文軒談談孩子該如何寫作!

4月4日,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在第53屆博洛尼亞兒童書展公佈了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名單,這個獎項也被稱為“小諾貝爾獎”,獲獎者為曹文軒,他也實現華人作家零的突破。

曹文軒從70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隨後作品被譯介到多個國家,他的作品《草房子》還入選語文課本,自此以後,《草房子》也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草房子》這個作品本身也是曹文軒根據自己童年進行創作的。他曾經說到“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感動他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

到底那段影響曹文軒至今,也影響了80、90後的童年是怎樣的呢?團長今天就帶各位坐上時光機,回到曹文軒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看看。

【鄰里鄉親的哺育】

“曹文軒的作品讀起來很美,書寫了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挑戰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國際安徒生獎頒獎詞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市鹽都區中興街道周夥村,他的童年經濟狀況不太好,生活貧困。

他曾在自己的紀實作品《童年》中這樣寫到:母親說,我小時長得很體面,不哭,愛笑,愛整天轉著眼珠打量人,揣摩人,很招人喜歡。我家住在一條大河的河邊上。莊上人家也都沿著河邊住。我一兩歲時,常被人家抱去玩,然後就沿著這條大河一家傳一家,有時竟能傳出一二裡地去。母親奶水旺,憋不住了就找我,可總要花很大工夫才能將我找回。重新回到她懷抱時,我也不肯再喝她的奶了。因為,那些也在奶孩子的母親已經用她們的奶喂飽了我。母親說,我是吃了很多母親的奶長大的。

貧困的童年,但曹文軒並不缺愛。很多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如果受到大人的忽視,會對心理造成影響。雖然五六十年代是物質無比匱乏的年代,但鄰里鄉親不分彼此的這種氛圍是對曹文軒最好的哺育。

【兩位女性給了他善良】

“祖母、父親和母親給我仁愛之心,使我從不知道何謂仇恨。我從未抓住不放地仇恨過任何人,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善的。”曹文軒曾經說。對於曹文軒,兩位女性對他的童年影響很深。

“我有一位慈和的老祖母。她是一個聾子。她有一頭漂亮的銀髮,常拄著拐棍,倚在門口向人們極善良地微笑著。她稱呼我為‘大孫子’。後來我遠行上大學了,她便日夜將我思念。”

“母親對我的愛是本能的,絕對的。她似乎沒有任何食欲,我從來也沒有見過她對哪一種食品有特別的欲望,她總是默默地先盡孩子們享用,剩下的她隨便吃一點。”貧窮年代,這種對於食欲的克制可以看出無條件的母愛。這種善良的信念也是孩子今後真正的財富。

【父親的積極影響一生】

曹文軒的父親做了幾十年的小學校長,工作不停地調動,他們家隨他而遷移。唯一的好處是,家裡總是有書,還可以去學校的圖書館看不少書。“父親的文化純粹是自學的,談不上系統,但他又幾乎是一個哲人。一次,我跑到八裡地外的一個地方看電影,深夜歸來,已餓得不成樣子了,但又懶得生火燒飯去。父親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對我說:‘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裡外堆著,也應去抱回來。’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一言一行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人生。可能很多人對於曹文軒當時的貧窮還不瞭解,他寫過這樣的文字:我吃過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記不得了。青草是我從河邊割回的。母親在無油的鐵鍋中認真地翻炒,說是給我弄盤“炒韭菜”吃。十五天才能盼到一頓乾飯。所謂乾飯只有幾粒米,幾乎全是胡蘿蔔做成的。整天喝稀粥,真正的稀粥,我永遠忘不了那稀粥。

在曹文軒的作品總,他以自己的困苦童年為依託,試圖引導讀者透過人物的困苦歷程,咀嚼生活中的“溫馨和詩意”。這其中要是沒有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該如何回首往事,找尋“溫馨和詩意”呢?

【曹文軒的寫作建議】

曹文軒雖然是北大教授,但近幾年對於兒童寫作也很關注,不時在各地進行有關中小學生寫作的公益講座,團長今天也總結了一下曹文軒的一些建議。

*“寫作最寶貴的資源是自己,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財富”

面對不少中小學生作文寫不好、題材找不到的困惱,曹文軒表示,十幾歲的學生,已經有不少的生活經歷與觀察,面對寫作,應該是不缺少話題與故事,之所以還寫不好,就是沒有發現自己的“財富”。他認為,“財富就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財富”。

*“寫作是只箭,閱讀是把弓”

曹文軒在講座中透露,自己的一篇長篇小說是從作家蕭紅的短篇小說《曠野的呼喊》中得到的靈感。他認為,“寫作是只箭,閱讀是把弓”,只有閱讀過很多書,才能發現生活、創作生活。他建議學生,要多閱讀書籍,只有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靈感才能爆發。

*“好風景在拐彎處”

曹文軒認為學生“要看風景,就在拐彎處。你們要學會埋下伏筆,將深刻的思想寫在作文中的轉捩點。”他以自己的文學作品為鑒,深刻分析了故事中隱藏的各個巧妙的“轉捩點”,讓人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