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現這些信號,當心孩子發育遲緩!
經常有寶媽寶爸焦慮,焦慮孩子6個月還不會坐,焦慮孩子10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焦慮孩子1歲了還不會走,焦慮孩子1歲半還在流口水……對於這樣的自帶焦慮媽,我一向的勸誡都是:“別著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耐心等待,讓孩子自己慢慢來。”
不過,雖然媽媽們的焦慮95%都是過度的,但也不能排除的確有孩子存在發育遲緩的現象,並且兒科醫院每天都有發育遲緩的孩子來就診。為了讓媽媽們能更清楚的知道寶寶們在不同年齡段的發育遲緩信號,我翻譯了BabyCenter更新於2014年1月的《Warning signs of a physical developmental delay》和《Warning signs of a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al delay》兩篇文章,希望能讓媽媽心中有數,到底什麼時候應該淡定,什麼時候應該去諮詢兒科醫生。畢竟,還是媽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運動能力篇
如果在以下的年齡段,仍然有下列行為,提示孩子的運動能力發育遲緩:
新生兒-2個月
2個月以後,當你幫寶寶從躺姿變為趴姿時,仍然不能自主抬起頭。
2個月以後,寶寶仍然看上去很僵硬或者全身軟趴趴。
2個月以後,將寶寶抱入懷裡時,他會使勁反弓背部和脖子(就是似乎要努力推開你的動作)
2-3個月後,當抱起寶寶的軀幹時,他的雙腿變得僵硬,並呈現剪刀狀(十字狀)
3-6個月
3-4個月時,仍然不會抓握或伸手去拿玩具
3-4個月時,仍無法很好的支撐自己的頭部
4個月時,仍不能將物品放入嘴裡
4個月時, 當腳落在硬質平面上時,仍不會蹬腿。
4個月以後,仍然會有莫羅反射(又稱驚跳反射,面對突然的外來刺激,出現的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動作)。
5-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非對稱緊張性頸反射(當寶寶腦袋轉向一側時,同側的手臂伸直,而另一側的手臂如擊劍姿勢般上彎)
5-6個月時仍不能自主翻身(仰臥到俯臥,或側臥到仰臥)
6個月以後,仍只會用一隻手去伸手夠東西,而另一隻手保持握拳姿勢
6個月時,仍然不能在大人的幫助下扶坐
7-9個月
7個月時,被拉起呈坐姿時,頭部支撐能力仍然很差
7個月時,仍不能準確地將東西放進嘴裡
7個月時,仍然不會自主地去伸手夠東西
7個月時,雙腿仍然無力,且雙腿不能承受一些重量
9個月時,仍然不能獨坐
9-12個月
10個月以後,爬行時仍然姿態不平衡(只能用一側的手腳爬行,另一側的手腳只能拖著前行)
12個月時,仍不會爬
12個月時,仍然無法扶站
13-24個月
18個月時,仍然不會走路
學會走路幾個月以後,仍然無法自如的行走,或者只能用腳尖走路
2歲以後,每年長高不到2英寸(約5釐米)
36個月以後
3歲以後,仍經常摔倒或仍無法獨立上下樓梯
3歲以後,仍持續地流口水
3歲以後,仍不能自如的擺弄小物件
語言/溝通能力篇
如果在以下的年齡段,仍然有下列行為,提示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發育遲緩:
4個月時
仍沒有表現出任何開心或者不安的情緒
不會嘰嘰咕咕的自言自語
6個月時
仍然不會大笑或尖叫
仍不能在嘰嘰咕咕自言自語的時候加入一些“啊,哦,噢”等母音發音(韻母)
7個月時
不模仿其他人的發音
不會用動作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8個月時
仍然沒有開始在呀呀學語中發出b、p、f等輔音發音(聲母)
9個月時
叫寶寶的名字或小名時沒有任何反應
仍不會發音一些完整(包含聲母和韻母)的簡單詞語,如mama、baba
仍不會順著你的指示看你手指向的方向
12個月時
仍不會說媽媽和爸爸
仍不會使用一些簡單手勢,例如揮手、搖頭或指物等
仍不明白“不行”、“再見”等簡單的指示,並對這些指示產生反應
仍不會用手指出感興趣的物體,例如小鳥、飛機等
12-15個月時
仍不會猶如對話般學語
還是那句話,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軌跡,即使你家寶寶出現了本文中列出的一些信號,也沒必要過分焦慮。及時諮詢你的兒科醫生,多根據寶寶的弱項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引導,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成年前變得正常。
孩子是花,用心澆灌,都能嬌豔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