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教育孩子,這3種習慣千萬要不得!

寶爸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地成長,作為爸爸媽媽最大的樂趣也莫過於陪著孩子成長,分享孩子的快樂。

但是教育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比媽建議下面這3種教育習慣寶爸寶媽一定不能用哦!

1、教育意見不統一

寶爸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地成長,作為爸爸媽媽最大的樂趣也莫過於陪著孩子成長,分享孩子的快樂。

但是教育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比媽建議下面這3種教育習慣寶爸寶媽一定不能用哦!

我們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父母“互相拆臺”的情景,《虎媽貓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虎媽趙薇因為女兒成績不佳而對其施行高壓政策,而貓爸佟大為卻因心疼女兒,常常對女兒“放水”,甚至和女兒一起矇騙趙薇。

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也不少出現,父母中一方和孩子“統一戰線”,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私心作怪,認為這樣做孩子會和自己更親近一些。

顯然這樣做的結果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

不僅讓孩子從小學會投機取巧,學習不踏實,還會養成說謊的壞習慣。

比媽建議: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溝通好,意見要統一。

切忌你說東我說西,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

這樣孩子會覺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而且大人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會沒有了。時間一長,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2

習慣性貶低孩子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這其中卻含有讓孩子真的變笨的毒素!

當孩子像下面實驗中的梭子魚一樣開始懷疑自己能力時,就真的成了“學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了。

科學家做過個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只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

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遊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

慢慢地,梭子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

這時,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

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遊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

美國幼稚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

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裡,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

比媽建議

描述性的款讚語句以及對孩子起積極作用的引導性動作和表情,是孩子精神健康的基石。

孩子多數是以爸爸媽媽的評價來進行自我認知的,要把孩子教育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3

監管孩子的生活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極嚴,孩子的風吹草動都不過。

我堂哥是小學老師,他平時對女兒要求很嚴,學習成績一定要好,放學後要趕緊回家,各方面都必須得聽家長的話。

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他的女兒看上去總是很怯懦、膽小,幹什麼事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完全沒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有的活潑和朝氣。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

爸爸媽媽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克制自己什麼事都想替孩子做的想法。

給孩子一些自由度,表明爸爸媽媽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爸爸媽媽。

比媽建議:

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

該文由公眾號“親子早教分享”主編十七整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