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讓小孩贏在起跑線上,啟蒙教育你做對了嗎

中國的家長最喜歡說不要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在包小小麻麻看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卻沒有做得很到位。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你們千萬不要覺得剛出生的嬰兒啟蒙教育聽不懂而不去和嬰兒啟蒙教育交談。寶寶比我們想想得要聰慧得多。

其實在寶寶出生後2-3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是接受各種外界刺激的敏感期。很多實踐經驗和科學研究已證明,使孩子從出生後就有一個豐富的、良好的環境,這對他們大腦的影響,無論結構和功能發育,都有重要作用。那麼,如何對寶寶進行啟蒙教育呢?

首先要從孩子的分析、歸類能力開始鍛煉。教導孩子怎麼樣分清自己的五官、小手和小腳,也可以讓孩子從一堆玩具或床上用品中認出某一種物品來。

讓孩子聒噪辨認文字、數位、顏色、形狀,會迫使孩子使用較低層次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發展學習能力。這就好象在馬戲團裡訓練小狗玩把戲一樣:當小狗滾在地上數到3,它並不是真的會算術,只是在表演一項特技。這些特技不但無助于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可以給寶寶講童話和有意義的小故事,加強他們的想像力,為創造力的發展做好鋪墊。

對於嬰幼兒智力啟蒙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能使孩子們及時的認識和感知周圍的環境呢?首先,父母需要為孩子創造有利的環境,使孩子接觸更多的不同顏色、形狀的物品,從家裡的擺設到孩子的玩具。

除了看之外,應該讓他們去聽,用小手去摸、去擺弄,從而體驗它們、認識它們。1歲多的孩子喜歡裝盒子、蓋蓋子、敲打東西,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特殊方法。他們多看、多聽、多摸、多擺弄,就會懂得一些粗淺的知識,使感覺和知覺變得更敏銳,智力就自然得到提高。

36個月左右的孩子,就會讓他學習背誦短篇的故事和詩詞了了,也可以讓把孩子的玩具和一些生活用品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尋找,這是培養孩子記憶能力的好法子。

即告訴孩子一件簡單的事情,讓孩子轉告別人,培養記憶能力。當然,認字、數數等也是鍛煉記憶的好辦法,這幾種方法可以交替進行。

寶寶的聽覺經驗多半來自於日常生活,而音樂呼啦圈不僅能提供豐富的聲音刺激,還可引導寶寶配合音樂的開始及結束做出反應。

遊戲方式為家長跟寶寶雙手相握形成一個小圈圈,音樂開始的時候,家長就帶著寶寶按順時針的方向踏步走,當音樂告一段落的時候,引導寶寶停下來。初期寶寶對這種遊戲不熟悉,所以大人應該帶著寶寶一起做,陪寶寶做2~3次後,也可以讓他自己嘗試。

床是寶寶活動較多的地方,在床邊的牆上粘貼一些顏色鮮豔的畫,多為動物,每天指著畫教寶寶看圖識物。雖然寶寶不會開口說話,但他們處在聽和潛在模仿階段,聽多了,當再次念到期畫中事物的名稱時。寶寶就會不自覺地朝那畫看去。這有利孩子早期啟蒙教育。

繪畫從寶寶伸著小手指向天空時,無盡的想像就在手指間展開,在他學習使用手指的動作時,就可以拿支筆、一張紙,讓他盡情塗鴉。3歲以前的寶寶,繪畫的手法完全在自己的想像中,當然還不能有組織地描繪出特定的物體,不過,正因為這種沒有技巧的繪畫,讓寶寶的想像可以無止境地發揮。

家長在給孩子做啟蒙教育的時候,很容易犯一個錯誤,比如,既然你對什麼什麼玩具感興趣,那我就答應你學會什麼什麼給你買,把它獎勵給你。可能很多爸爸媽媽認為,這不是一舉兩得麼,既能讓它多學習,又能滿足他對玩具的需求,讓他知道沒有那麼輕易獲得,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行,學會珍惜,為什麼這樣做不對呢?

因為當學習變成了條件和任務的時候,學習就不再是生命中的享受了~用物質獎勵刺激,反而可能讓孩子心裡不舒服,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包括長大了,對孩子說你考多少分我就獎勵你什麼什麼,這場景很熟悉吧?但都是不可取的。